第8章 冬至之昼(2)
贾充虽然兼着车骑将军,但他掌管的是禁军,其主要职能还是在做管理,擅长的是战略谋划而非战场拼杀,让他去带兵打仗,简直是“瞎扯淡。”这是朝廷上几乎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司马炎做出这样的任命本来就是一种错误,那么朝臣们的态度呢,朝廷上这么多贤良,不但没有一个人阻止这种行为,相反看到贾充被外调前线,都是暗暗高兴,准备看贾充的笑话:这仗无论打赢还是失败,他贾充一家只要出去就相当于流放了。赢了他作为陕甘军区司令还得一直待在那里,输了就更不用回来了,自己了结吧,只要贾充不在皇帝身边就是胜利。
这就是建国不久的晋王朝,这么多大臣在国家危难时刻,不想为国分忧,反而利用国家危难解决自己的政敌。
贾充这时候才知道自己遭了任恺们的暗算,但是皇上诏书已下,不服从命令不行,只能将打掉的牙齿往自己肚里吞。
关键时刻靠盟友,政坛梦之队的荀勖和冯紞为贾充献计:将女儿贾南风嫁给了杨艳的儿子司马衷,贾、杨两家的联姻可保贾家荣华。
两人更为促成两家的联姻积极谋划:由广陵君(贾充的老婆郭槐)出面,买通杨皇后的亲信,再做杨皇后的工作。
操作起来却不用这么复杂,杨皇后也正有此意,一切水到渠成,很快贾、杨达成同盟。
但司马炎看中的却是卫瓘的女儿。
在司马炎眼里,卫瓘家及其女儿有五大优点“一家教好,其女儿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二子女多,而生育能力是能遗传的,他女儿今后肯定也是个英雄妈妈;三脸蛋漂亮;四身材高;五皮肤白。”
卫瓘女儿的这些优点,杨皇后却是一点也不感兴趣,因为她有自己的判断。
按后世很多史学家的说法,杨皇后是因为接受了贾充老婆郭槐的贿赂,然后才选择了贾家,其依据主要来自《晋书·武元杨皇后》:“贾充妻郭氏使赂后”,说明郭槐为这门亲事确实花了不少钱,但并不能认定是钱左右了杨后的选择。普通人可能会用金钱来作为婚姻的考量,但杨皇后身为一国之母,在物质上她的需要就是一句话的事,这个时期的杨皇后最需要的并不是金钱,她现在最大的担心就是两点:儿子失去太子之位,自己失去皇后之位。因此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围绕这两个中心,只要有利于这两个中心的,她就赞成,反之就反对。
不多久,司马炎举办了一个家宴,魏晋崇尚奢侈之风,宫中举办各种大小宴会是常事,既然是家宴,杨皇后对参加者就有决定权,所以这次宴会除了荀勖、荀顗二人参加外,其他人员基本都是贾充系统的人,这些人事先就被告知是带任务来的,而卫瓘那条线上的人是轮不上这次宴会的。
由于这种宴会是经常性的,所以司马炎对此次参加家宴的人选并没有在意,他只要有人陪他喝酒、唱歌跳舞,玩高兴了就行。
宴会上很自然便又谈到了太子的婚娶问题,荀勖站起来了:“皇上,我有个人选,此女子有才有德又贤惠,和太子是绝配。”司马炎一听:“哦,这么好的人选,是哪位啊。”“贾大人之女贾南风。”司马炎一听:“哦,她啊,我早有耳闻,长得不行,听说家教也不好,不似你说的那样啊。”荀顗站出来了:“皇上,贾充家教之严是出名的,他这个女儿确实贤惠,而且很聪慧,我看和太子称得上是天生的一对。”
这时,荀勖和冯紞同时站了出来,走到司马炎座前深鞠一躬,《晋书》记载:“勖与紞伺帝间”,二人按统一的口径说出了下面一段话:
“充女才色绝世,若纳东宫,必能辅佐君子,有《关雎》后妃之德。”
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感动了中国男人几千年,而如今这个淑女就在贾家,不由司马炎不心动。
火候已到,最后由杨皇后总结发言:“其实我也早听说贾充的女儿不错,今天大家的说法,也证实了我以前所听到的,既然大家都这么看,看来贾南风确是不二人选,皇上,咱们今天就把这个事儿定下来了吧。”
在杨皇后的坚持下,最终司马炎选择了贾充家的贾南风小姐作为自己的媳妇。
公元272年2月,贾南风正式入宫。
国丈贾充凭借贾、杨两家的政治联姻,终于渡过难关。
但贾、卫两家之女到底怎么样呢?
要了解女儿怎么样,很大程度上要看她有什么样的母亲,如果母亲的品行好,女儿也差不到哪儿,但是贾南风的母亲郭槐是什么样的人呢,《晋书·贾充传》记载:“(郭槐)性妒忌”,妒忌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有三件事情可以看出来:第一是她为贾充生了大儿子黎民,黎民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奶妈抱着在家里玩,这时贾充进来了,小黎民看见爸爸可高兴了,手舞足蹈笑着喊爸爸,多可爱啊,贾充疼爱的过去抚摸儿子,这时候郭槐看见了,立马醋意大发,怀疑贾充和奶妈有不正当关系,趁贾充不在的时候,叫下人将奶妈用鞭子活活抽死,小黎民见不到奶妈,日夜想念,整天哭哭啼啼的,谁带都不行,结果小小年纪就忧郁过度而死;这还不算,这郭槐丝毫没有为此而感到后悔,第二件事情又来了,后来郭槐又生了第二个儿子,还是同样的原因,杀死了奶妈,结果第二个儿子同样生病而死,这下搞得贾充断了香火,当然这一切贾充是不会知道的,估计他到死也认为是老天让他绝后,绝不会想到是郭槐的原因;第三件事情是贾充死后,因为没有儿子,郭槐就让女儿贾午的儿子改姓贾给贾家做孙子,按魏晋的礼数,无后的人如果要立后,应该在同姓的宗族中找,反对立异姓家族的人,郭槐这样做使很多朝臣都看不过去,纷纷劝阻,郭槐就是不听,后来这些朝臣状告到了司马炎哪里,郭槐也有办法,写了个报告给司马炎,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按贾充的遗嘱吩咐办的,搞得司马炎也不好断他们的家务事。
前两件事情的可信度可能不太大,不说婴幼儿能否像大人一样会思念成疾,同样的事情发生二次就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可能是为了说明郭槐妒忌,残忍,藐视礼数的品性,当然还有精明。
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女儿,《晋书·贾皇后》:“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这种血淋淋的场面让我们很难想象是出于妇人之手,杀死皇帝龙种,乃是凌迟甚至株连九族的大罪,但贾南风敢做,而且不会受到任何惩处,在凶残方面比她母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危险性更大的是她还很有权谋“妒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嫔御罕有进幸者”,太子在她面前不过摆设而已。
关于卫瓘之女,留下的资料不多,但卫瓘一门却称得上是社会楷模,一门三代各有名头,儿子卫恒也是有名的书法家,善隶书和草书;孙子卫玠喜欢玄学,口才极好,高士王澄每次听他演讲一次,就位自己被征服叹息一次,而卫玠更是出名的帅哥,其漂亮的程度具史载是:“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这个帅哥最后是郁闷而死,死的原因却是和太多的少女少妇粉丝有关,只因他太帅了,到哪儿都有狗仔队和一帮粉丝跟着要签名或者合影,甚至争着哪怕看一眼帅哥,害得他整天为这个烦恼,身心及其疲惫,最后不堪骚扰抑郁而死,“时人谓(卫)玠被看杀。”
被粉丝看死,算得上我们国家娱乐界或者世界娱乐界之最了,其实卫玠的身体不好才是他死的主要原因。
更有同宗侄女卫铄,后人尊称为卫夫人,知道她的人可能不多,但如果提起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无人不晓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书法界一直被奉为行书经典,传说其真品在唐太宗的墓室里,而这个卫铄就是羲之同学的老师,说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晋代肯定不是这样,女教师教男学生,用后来朱程道学家的观点来看,估计有些伤风败俗,儒学是伟大的,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朱程理学对儒学的贡献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卫铄所写的隶书与正书,在当时冠绝一时,曾有“粹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的时誉。《书断》里面特别推崇她的字说:“卫夫人隶书尤善规矩”。有这样好的老师,调教出王羲之这样的大家就不奇怪了。
找老婆是选贾家之女还是卫家之女,相信只要不是傻瓜,大家心中自有答案,可司马衷正好就是个傻瓜,对于杨皇后来说,在她那种环境和所处的地位,选择儿媳妇自有她的一套标准。
第二节 武帝立嫡
公元267年,司马炎立太子司马衷,此太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其成名原因并非多么的雄才大略,也非多么的勤政爱民,而是因为他留给后世的荒诞笑话,因此被盖棺论定为弱智。
其实司马衷没有错,错的是那个体制,发生在他身上的所谓笑话是苦涩的,他的命运是悲惨的。
司马衷流传下来两个最为经典的段子:听见青蛙叫,他很不解地问:“它们为什么要喊啊?是为我还是为他们自己在喊?”现在看来,这个太子久处深宫,估计从未接触过大自然;还有一次,天下灾荒横行,路有饿殍,情况报到朝堂,司马衷听了不但没有忧伤之色,反而问道:“这些人都傻了吗,怎么不知道吃瘦肉粥呢?”其治下的臣民要靠这样的人带着从胜利走向胜利,前途自然是一片灰暗。
历史留下的财富,是让我们借鉴个中教训,若只是一笑了之,则无法避免悲剧的重复发生。
与时俱进到新时代,居然还有弱智儿当法官的事情,当弱智法官高坐在“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牌匾下俯看着一群要找包青天的芸芸众生,所谓弱智和睿智就已经发生了颠倒,长眠地下的司马衷不仅心中暗笑:“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司马衷出现,有偶然和必然的因素,《资治通鉴》上评价司马炎“宇量弘厚,明达好谋,容纳直言,未尝失色于人”,这么一个头脑清醒的皇帝,怎么偏垂青于一个傻儿子呢,说来也是天数。
司马炎对杨皇后的感情是真挚的,杨皇后有才有貌又会做人,两口子相当恩爱,可能是酒后乱性,两个聪明人生下的儿子司马衷天生就有些智力缺陷,小的时候还看不出来,为了讨好这个老婆,尊重立长立嫡的传统,在老大司马轨去世的情况下,司马炎头脑一热就立了司马衷为太子,也就是想忽悠一下老婆,但太子之位岂能儿戏,后来司马炎想废掉太子,杨皇后一听就火了,当即就顶过去:“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一番话把司马炎气得说不出话来,心里暗自主张:如此重要的事情,关系我晋室的天下,当初我拼了命从曹奂手中夺了过来,当然要交给一个品学兼优的儿子,你生的儿子无德无才,如何能上得九五之尊,又置我大晋的江山何地。司马炎一直在找机会废掉太子,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小事,打消了司马炎废太子之心,这个决定开启了晋室之乱的祸端,司马炎的后悔当从此开始。
宫廷斗争,不亚于朝堂,被废太子的结局自古以来都凄惨无比,对杨皇后来说,晋室的江山如何那是将来的事,与她并没有多少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她的儿子从太子位置上被废掉,她们娘俩立马就会没有好日子过,能否活命尚成问题。杨皇后清楚知道这点,这是个精明的女人。
司马炎和杨皇后,两者面临主要矛盾不同,司马炎要的是如何使自己的江山稳固,成就万世基业;而杨皇后要的却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荣华,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与谋”。
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
但司马炎在为第四代领导人的人选操心之时,却偶然有了第五代领导人的人选——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宫中突然失火,火借风势渐有蔓延趋势,当时人声鼎沸,一片混乱,司马炎心中焦急,亲自站在高处去监督和指挥救火,这时候小皇孙司马遹拉着司马炎往暗处躲,司马炎以为小皇孙害怕,摸着他的头说:“乖孙,不要怕,在皇爷爷这里,火烧不过来的。”
《资治通鉴》记载,司马遹说:“暮夜仓猝,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此番话重重印在了司马炎的心上,司马家族的政权本来就是抢来的,自己还时时刻刻告诫儿女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而今危机混乱时刻自己却方寸大乱,而此时的司马遹才五岁,司马炎大奇,认为自己的小皇孙很像司马懿,将来由这个小皇孙即位,可保晋国万世之统,想到这里,困扰司马炎已久的废立太子问题迎刃而解,打定主意要立司马遹为第五代领导人,并且亲自为司马遹选取辅导老师和幕僚,为以后辅佐司马遹之用。司马衷保住了太子之位。
司马遹虽生于帝王之家,一生却多灾多难,其母谢玖,出生于屠羊之家,后被选入宫,成为司马炎的才人,按规矩,皇子司马衷正式结婚之前,需要人调教其帷房之事,司马炎认为谢玖足可但当此重任,因此将其派到司马衷处侍寝,结果怀上了司马遹,却又为司马衷的正房老婆贾后嫉妒,谢玖为躲避贾后,请求返回司马炎处生下司马遹,小司马遹长到三四岁还不为司马衷所知,后虽通过司马炎牵线,父子二人最终相认,可怜的谢玖却为贾后所阻,再不能与司马遹相见。
司马炎作为开国之主,却缺乏雄才大略,作为一国之君,其制定的计划或者目标,不但要具备可行性,而且还要有执行力进行保证,不说五岁小孩的小聪明能否表明其将来就一定能堪大任,而且要保证现年五岁的小孩若干年后顺利即位,就牵扯到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司马炎在立太子方面下了一着臭棋,但是如果能选择贤臣良将予以辅佐,如果能事先为太子将来的即位扫清一切可能的隐患,如果能选择一个贤惠的太子妃,避免外戚专权,其结局可能都不会变得不可收拾,但是司马炎后来的安排一错再错,最终导致了晋室之乱。
可惜司马炎没有念过MBA,如果能学一学MBA课程中的项目管理,将司马遹的培养作为一个百年大项目来对待,自任项目经理,历史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