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选择:个体的决定
科学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大多数人缺乏从事科学所必备的技能和兴趣。科学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享有盛誉,可能是因为它不仅需要天赋,而且需要坚持、奉献、勤奋的精神,对顶级科学家来说尤其如此。单靠外部奖励并不足以吸引一个普通人甚至有很高科学天赋的人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兴趣才是促使一个人成为科学家的首要因素,尽管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这样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虽然不能完全解开科学兴趣如何产生这一谜题,但本书将安排两个章节分别研究公众对科学和科学家的态度与认识(第5章),以及青年人想当科学家的意愿(第6章)。
即便不考虑品位的多样性,关于什么样的人会从事科学职业这一问题,社会学领域关于社会分层的大量文献所能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也是少之又少,因为这些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垂直的社会分层——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多高。然而,截然不同的两个职业(比如法律和科学)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却有可能是相似的。但对于拥有不同特征的个体来说,进入两个社会经济地位相似的职业后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可能完全不同。而且,人们选择工作时看重的因素也有很大差异。比如,男性可能更喜欢收入高的、领导机会多的工作,而女性则可能更喜欢与人合作的、能帮助他人和社会的工作。
由于一系列因素(如个人能力、家庭环境、教育经历、个人兴趣、机遇等)都会对职业选择产生影响,因此职业偏好是高度个体化的,在不同人之间有很强的异质性。同时,人们一旦选择了一项职业,他们如果再想进行变动就需要承担巨额的成本——之前在与职业相关的培训、教育和经验上的投入都将付之东流,对专业人士来说更是如此,职业变动通常意味着他们所受的多年的正规训练和教育的作用将大打折扣。考虑到这些因素,职业选择一般是不可逆的,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改变的。
这样两个因素——对不同个体而言,进入不同职业的难度和不同职业的吸引力存在差异;很大程度上职业选择的不可逆性——使得年轻人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会去选择那些他们认为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社会地位的职业路径。这些职业路径通过与他们社会特征和能力最相适应的社会流动渠道来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因此,不同的个体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社会流动渠道。从宏观层面看,一些先天的和早期获得的特征(如民族、性别、出身、天赋和在学校的表现等)的差异性都将导致社会流动渠道的多样性。
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很难获得全面的信息,他们的选择往往基于自身对不同职业优缺点的感知。而这些感知通常源于前辈们的职业经历、媒体信息或其他有重要影响的人或事。不论信息来源渠道如何,这些感知是他们的社会特征组合的派生物。所以,个体的社会特征会通过他们所感知到的职业与个体特征的匹配度,以及特定职业的难度或回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选择。
对具备某些特征的人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借助科学这一渠道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鉴于科学的普遍主义原则(下文将讨论),对那些拥有科学所重视的教育资历但却没有显赫出身的人而言,科学是其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一条富有吸引力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