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用发展报告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是“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用取得可喜成绩和显著进展。
一 发展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政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开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继续完善,许多地方制定了相关法规。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推进,富有成效的典型应用不断涌现。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效,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初步满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系统推进业务应用的需要,技术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为政务部门履行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满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和完善宏观调控各项政务目标,以及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加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势紧迫;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更高,这些都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电子政务发展环境及条件。《“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提到,到“十二五”期末,要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建成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治国理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用及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力度,提升技术更新速度,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迈向“十三五”的谋划之年,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 6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2016年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纲要》两个文件的落实,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在提高工作层次、提升业务位势、提高服务能力上做出了重大突破,取得新进展。
二 发展成果
2015年,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和各省级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要求,紧密围绕政务外网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形成了一批叫得响、做得实的工作成果,推进了政务外网网络四级贯通,拓展了政务外网业务服务新应用,重点加强政务外网安全标准培训,进一步探索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增加政务云服务类型和数量,全面提升了网络运维管理能力,全国政务外网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
(一)不断推进政务外网网络四级纵向贯通
2015年,地市、区县和乡级网络接入工作继续推进且覆盖面日益扩大。截至2015年底,已接入政务外网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总数分别达到314个和2493个,其中,地市级和区县级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4.3%和87.4%,计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则地市级和区县级政务外网整体覆盖率分别达到94.6%和88.0%。重庆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于2015年实现了市、区级政务外网全覆盖,使全国实现市、县级政务外网全覆盖的省份数量达到25个;北京、天津、上海、湖南、贵州等16个省(区、市)网络向乡镇延伸,为进一步打通政务外网纵向服务渠道、向乡镇级各政务部门提供服务创造条件,政务外网乡级覆盖率达到34.4%。
(二)积极拓展政务外网新应用和新服务
2015年,政务外网在支撑跨部门、跨地区的国家级应用平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承载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国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依托政务外网横向联通16个中央部门,纵向贯通31个省、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覆盖2万多个省、市、县级地方部门,实现四级联网。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亲自现场启动平台纵向贯通,目前平台已实现中央核准项目的在线申报、并联审批,有力支撑了“放管服”改革创新。
国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托政务外网建设,形成了“两网、四系统、一库、一平台”的总体架构,实现37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31个省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信用中国”网站开通运行半年,汇聚信用记录近1400万条,总访问量超过1200万次,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据统计,2015年新增四项全国性业务应用在政务外网上部署,除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两个横向连接部委、纵向连接地方的全国性业务应用外,还包括国家档案局和司法部两个纵向业务应用。截至2015年底,政务外网纵向全国性应用总数达到39项,中央政务外网横向应用总数达到11项,政务外网已接入中央政务部门和相关单位127家。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一期)、金税工程(三期)、人大机关政务信息化工程、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等项目的承建单位还与国家外网管理中心签署了依托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的合作协议。
(三)重点加强政务外网安全标准宣贯与培训
2015年,国家外网管理中心加大全国政务外网的安全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全国政务外网工作会、政务外网CIO高级研修班、各省政务外网工作会议及省内培训等各类会议开展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实施指南等十个标准的宣贯,全年分别前往云南文山、江西九江、宁夏银川、上海、湖南长沙、山西大同、四川成都、湖北武汉、吉林延吉、甘肃张掖、江苏南京、新疆泽普及西藏拉萨等地进行政务外网安全及标准的宣贯,参加培训人员2500人左右,对政务外网的安全保障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进一步推进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
2015年,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开始向地市发展,山西、甘肃、四川、宁夏和云南等省逐步推进地市级注册服务点建设。同时,继续为国家发展改革委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国家节能中心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以及国家信访局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中央本级部分)等20多个部委的相关应用提供证书服务,数字证书发放总量近36万张,同比增长了18%。还与全国人大、民政部、科技部等单位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这些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未来将依托政务外网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服务。
(五)大幅增加政务云服务类型与数量
经过在易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不断优化完善,中央政务外网互联网区和公共区的云平台已经能够稳定提供云主机、高低端存储、虚拟防火墙、负载均衡等常规公有(专有)云服务,已经承载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运行维护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国家法人单位信息库(一期)和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试点工程项目、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数据交换平台、高检案件信息公开系统、财政PPP综合服务平台、民政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在常规云服务之外,以人社部公考备份系统为典型,云平台还创新性地使用混合云模型,作为部委内网延伸提供了灾备云服务。此外,国家外网管理中心与业内知名公司联合召开了“2015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峰会”和“政通云合——2015中国政务云实践峰会”,各界参会人员累计超过1500人,扩大了政务外网在政务云领域的影响力,为推进政务云建设和应用打下可靠基础。
(六)全面提升网络运维管理能力
1.提升带宽利用能力
2015年,中央政务外网城域网、广域骨干网及互联网带宽利用率均有所提升。在城域网用户中,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人社部、人口库主中心、监察部、文化发展中心、卫计委、地理库主中心、安监总局等10个接入节点网络流量峰值均超过100M;在政务外网广域骨干网络传输过程中,天津、山西、湖北和海南等4个省份网络流量峰值均超过90M。中央政务外网三个互联网出口带宽共计690M,全年峰值利用率均达到100%。
2.提高安全隐患检测与处置能力
2015年,中央政务外网网络安全基础设施整体运行平稳,部署了新的中央级安全管理平台(SOC)及网际监测系统,监测及时有效,全年无安全责任事件发生。随着政务外网互联网区部署应用的不断增加,政务外网互联网区承载的信息与数据越来越重要,安全保障的责任更大。国家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协助多个部委用户处理了网站及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此外,国家外网管理中心在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落实政务外网的网络安全与信息通报工作,于2015年5月正式成为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机制成员单位,并在近半年时间内向通报中心报送安全报告共9份,与通报中心积极共享安全情报,联防联动、整体保障,有效提升了政务外网安全隐患的检测与应急处置能力;7月,公安部国家级重要信息系统/重点网站安全执法检查组到中心检查,对中央级政务外网网络安全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授牌国家政务外网管理中心为“网络安全重点保卫单位”。
3.提升网络可用率及运行管理能力
2015年,中央城域网用户接入网络平均可用率为99.981%,中央广域骨干网平均可用率为99.95%,互联网出口平均可用率为99.98%。
2015年,政务外网新增互联网出口并进行整体优化,进一步提升带宽使用效率;完成廊坊机房各网络出口双接入改造和三里河、广安门、廊坊三地带外管理网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地机房联动;完成三里河机房UPS改造,大幅度提高了机房整体负载能力和可靠性;继续推动运行支撑平台建设,优化运维流程,通过召开部分省区市政务外网运维研讨会,推进中央、省市两级监控与协同联动,有效保障了政务外网以及投资审批、信用交换、重大项目库等关键业务的稳定运行。
三 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践行正确认识和适应党中央对新时期经济发展走势的重大基本判断。具体到全国政务外网建设与发展方面,我们也明显感受到当今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形势下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真切领会到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深化改革创新的重大课题和任务,深刻认识到需要紧紧抓住重大机遇,认识、适应以及引领政务外网工作新常态的重要性。
(一)政策指引、需求导向
从当前党中央统一规划全面部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举措、支撑和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来看,这就是我们做好各方面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从宏观层面已经明确的政策导向来看,国办发66号文的制定实施对于全国电子政务发展而言就是一个重大利好。从当今互联网时代人民群众、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政府服务的诉求来看,大家对现存的各类信息隔离、业务分割、信息烟囱、重复建设等现象深恶痛绝,迫切要求各部门、各地区政府机构转换思维,重新定位、主动转型,改善服务,强化“制度+技术”和“互联网+政府服务和监管”的履行职能观念和行为。
(二)纵横联动、延伸服务
从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全国政务外网需要承载和部署的一些重大业务应用来看,绝大多数都将是跨部门、跨地方、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型、协同治理型业务应用系统。同时,随着政务服务大量向民生服务倾斜、大量向基层和民众个体转移的进程加快,政务外网全网所快速生成并积累的各类政务业务信息流和数据流都要求实现纵横贯通、无缝流转、存储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单打独斗,包打天下。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高度重视利用政务外网部署业务应用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徐绍史主任、连维良副主任、林念修副主任等部委领导亲自到外网指导,多次明确要求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些重大业务应用部署在政务外网上,并且要求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尽快推进信息传输互联互通、数据存储共建共享、业务应用纵横联动。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加快政务外网二期工程建设,国办、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保密局以及一大批在政务外网部署相关业务应用的部门,也将为政务外网的建设与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三)技术变革、需求创新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创新风起云涌,依托新技术支撑的新业态、新商业范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浪高过一浪。显然,这些也必然会激发电子政务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业态进程进入全面加速阶段。比如,如何在部门和地方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确保按照统一接口统一标准,实现各类专网向外网的有序迁移和业务平滑过渡。如何在业务协同上按照一个窗口、一个表单流转,实现纵横联动在线并联办理业务;如何在确保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共建共享政务公有云大平台,或者购买第三方服务,同时实现内外网间便捷传输;如何在政务外网与互联网安全接入的基础上,促进政府数据依法公开,实现两网融合互补,拓展政府微博、微信、移动办公、政务App应用、电子认证、电子司法、数据保全等新功能新应用;如何充分利用政务数据并且通过对外公开,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进行开发利用,全面提升政务数据的潜在价值和增值服务能力,等等。总之,上述新技术及其推广应用创新工作,都必须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可靠、更加可控、更加集成的技术架构和通畅的网络环境下,以及为此所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全面深入可持续地展开,任何孤岛式守旧型建设及其运维模式和管理机制都是无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
(四)保障安全、制度规范
从本质上看,政务外网兼具安全与开放两大属性,这是其最重要特质,也是其存在且不断发展壮大的天然优势,同时还是兼顾其运行安全和扩大开放应用两个需求的最大技术及管理难度之所在。因此,要认清当前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形势不太平、运行中诸多隐患和风险都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断改善技术应用,提高网络安全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许多地市及其以下政务主管部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还较薄弱的情况下,推进全国政务外网四级应用过程中,全网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往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构建并长期维护一个多层次、立体化、全要素的安全可信政务网络空间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不难看出,政务外网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不顺畅、政策法规不完善、网络发展不平衡、纵横联动不完善、业务应用不到位、安全防护不全面等各类问题。因此,政务外网要充分融入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大环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快创新应用服务,把握时机,抓住机遇,面对挑战,迎难而上。
四 策略与建议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回顾“十二五”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进展,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对谋划国家“十三五”政务外网建设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望“十三五”,政务外网将就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政务公用网络行政基础设施作用和效能等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紧密围绕国家信息化战略和电子政务发展的职责使命,深入分析政务外网面临的形势、任务及承担的使命,在理顺体制、综合服务平台、重大业务应用、产业生态构建、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突破性进展;二是从需求服务创新和供给创新两个角度同时发力,双轮驱动外网发展,今后围绕移动应用、公共应用、大数据分析、认证服务等领域,主动作为,提升国家外网引领性功效;三是全力做好政务外网二期及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及应用,不断补齐发展短板,带动全网服务能力提升,应用服务水平更加完善;四是紧密围绕“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应用等热点问题,进一步推敲政务外网所能发挥的效能,通过有机结合使政务外网发挥更大作用;五是通过建立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机制、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标准规范等各方面措施,进一步提高政务外网安全保障能力;六是不断改善运行管理模式,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在新建基础上充分利旧,集中建设安全可靠的政务网络环境,满足越来越多依托政务外网建设的重大项目工程需求,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政务外网发展质量。最后,政务外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网络,还是人才网络、资源网络和服务网络,开展全方位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联动,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国家队,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带头引领作用。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