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通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市场经济前的经济体制和体制理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经济体制观 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已经对经济体制发表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国家是以城市形式出现的,农业经济占据压倒性的地位,但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城市的居民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中海各国已经开始从事远程贸易。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Πλτων Plato)在其名著《理想国》和《法律篇》中就强烈抨击了经济的任何一种赢利行为,他认为,任何个人利益都是违反集体利益的。而亚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 λη Aristotélēs)则在其名著《政治学》(Politica)和《尼各马可伦理学》(Ethica Nicomachea)中提出要严格区别商品的可利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即商品转换成货币或其他商品时的价值。他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他反对提供信贷时收取利息的做法。

阿奎纳等人的经济体制观 到了中世纪,经济体制主要受到土地占有制和城市兴起的制约。烦琐哲学家托马斯·冯·阿奎纳(Thomas von Aquin)、阿尔伯特·马格努思(Albertus Magnus)和约翰·布里丹(Johannes Buridan)也都从事经济问题的研究。马格努思主要是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经济论点进行评论;布里丹在《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八本政治著作》中同样也阐述了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和经济论点的看法;而阿奎纳则主要研究经济现象同基督教教义之间的协调性,特别是所谓的公正价格原则问题,他认为公正价格是建立在商品含有的劳动价值之中,他接受了古希腊人反对利息的观点,并在教会法中做出禁止收取利息的规定。

加尔文的经济体制观 宗教改革开始后人们对禁止收取利息的做法提出了疑问,其中尤以加尔文(John Calvin)的论点具有代表性。他在其名著《基督教原理》中首次提出收取利息是合理的,因为人们有了钱就可以购置土地,而有了土地就可以增收。这一论点第一次强调了资本的价值和意义,为现实经济生活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重农主义 1700~1750年是所谓重农主义时期,该时期的主要经济学术观点认为,只有农业才拥有增加值,手工业和作坊只能起加工作用,持该论点的最典型代表人物是法国人弗朗索瓦·魁奈(Francois Quesnay),他强烈要求发展农业,但他对国民经济学的突出贡献却是在方法论上,他所设计的演示国民经济周期运转的三领域模式被视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前导。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 1750年以后在欧洲流行。它的主要问题是僵硬的价格管理、限制竞争和国家的干预。Suntum, Ulrich van: Die unsichtbare Hand, Berlin/Heidelberg: Springer Verlag, 1999, S.5.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强调为了得到这种财富,最好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一国的国力依仗的是通过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因此应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1776年3月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才废弃以重商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