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一带一路”与新疆
——兼谈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作
提要: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切入点,论述了自治区的成立来之不易,是与两种倾向进行较量的结果。而60年来新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印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及伟大创举,又为新疆发挥独特的区域优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人文基础。为了“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我们必须搞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使边疆地区长治久安,国防巩固稳定。因而本文在论述习近平同志于第四次全国民族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民族问题迄今并未得到彻底解决,事实上,历史造成的经济方面的不平等仍然存在。故当前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走经济跨越式发展道路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
关键词:新疆 “一带一路” 经济 民族
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并且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这两个自治区成立数十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乃至全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欢庆活动。自治区之成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工作之辉煌成就,充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工作经历了两个黄金时期,即毛泽东时代的黄金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黄金时期,并正在进入第三个黄金时期。
笔者长期从事新疆问题之研究,下面以新疆地区为例略做讨论。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来之不易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截至2015年已60周年,这是一个意义深远、值得纪念庆贺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说其来之不易,不仅是从一般意义上讲,而且于新疆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当时是经过了一番激烈斗争才得以实现的。此制度在苏联没有实行过,在20世纪建立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亦未实行过,只有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民族问题实际情况相结合之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项创举,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但是,在当时它并非为所有人所接受,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人认为,既然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是中国多民族家庭成员之一,全国就应实行统一政策,不分彼此,不应分自治民族和非自治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给予他们特殊的民族自治权利和优惠政策及倾斜政策,认为这使其他民族吃亏了。有些人则认为,此制度是向苏联学习,照搬苏联模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二是由于新疆毗邻苏联及其所属加盟共和国,受它们的影响比较深,故在新疆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中,有一部分人甚至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在内,要求效法苏联的国家体制,在新疆实行加盟共和国制或联邦制。他们认为,中国和苏联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国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在中国亦应实行这种制度。此论提出后当即遭到新疆各族劳动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批驳,此论及其活动才有所收敛。
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苏联实行的加盟共和国制和联邦制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和苏联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国情不同,对民族问题处理的原则、方式和政策也就不一样。如果在中国实行加盟共和国制或联邦制,这无异于把新疆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中国人民包括新疆各族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制或联邦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苏联根据其国情实行民族自决制,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这是无可非议的。
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主要考虑到新疆的历史情况、民族分布、人口结构比例以及新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特点和需要,而赋予新疆少数民族必要的和应有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利,既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与边疆的安全稳定,亦有利于全国及新疆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这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伟大创举。因此,我们今天来总结和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及其所取得之成就,不仅具有一般的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理论学术价值。
二 60年来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新疆面积为1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6,与8个国家接壤,有5600余千米边界线,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自然条件多样,各种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地理资源、生态资源、民族资源、旅游资源等)很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工业等行业的优越条件。但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大部分地区却给人一种贫瘠荒凉的印象。
新疆新中国成立前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究竟是何种具体的社会形态存在着分歧,只好先这样提。依据20世纪60年代自治区党委政研室的调查,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处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很落后,几乎没有现代工业,仅有的还是清代开采所遗留下来的零星矿窑。这些矿窑设备陈旧,操作原始,产量极低。还有一些极为粗放的手工业作坊和一些落后的、规模很小的商业机构。交通方面亦极为落后,1955年自治区成立时,还不通火车,至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并组织了一百多人到新疆进行社会历史大调查时,仍未通火车,农牧区之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驼、马。当时,由北京去新疆只能坐火车到甘肃柳园,再乘军车到乌鲁木齐,在路上要走三天。如去南疆喀什一带调査,还要继续坐七天车。到喀什后去和田地区调查,又要坐三天车。总之,由北京到南疆和田调查,前后需要花十几天。若下牧区调查,另要骑马或骆驼走好几天,路途遥远,十分辛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得到历届中央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中央以新疆为重点,多次发文和召开新疆工作会议,研究新疆问题并做出重要指示。近几年,先后两次召开新疆工作会议,对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和决定。60余年来,在国家和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自治区历届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及生产建设兵团广大战士发扬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提高,新疆已今非昔比,其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生产总值飞速增长。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1955年自治区成立时,新疆的生产总值只有12.3亿元,截至2014年,新疆的生产总值已增长到9273.46亿元,较1955年增长752.9倍,排除价格因素,为115.6倍。人均生产总值已由1955年的98美元上升至2014年的7032美元。人均年收入也大幅增长,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81元,比1978年增长67.6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8114元,比1978年增长67.2倍。
第二,农业经济大发展。农业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生活不断改善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60年来,自治区首先大力抓农业经济的发展,除积极组织农牧民精耕细作、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外,采取挖井开渠、兴修水利、实行机械化操作等多种措施,大规模地开荒造田,变戈壁、盐碱地为绿洲,取得很大成就。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粮食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955年新疆粮食总产量只有147.02万吨,截至2014年,总产量已增长到1414.47万吨,增加了近8.7倍。特别是在农业经济方面,自治区进行了彻底的农业生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生产方式,实施以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为主的多种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且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瓜果园艺业等农产品种植业及其加工业,这就大大促进了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新疆特色产业棉花生产为例,由于新疆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等适于种植棉花,棉花属国家一级品牌,经济效益高,总产、单产和外调均居全国之首,很受国内外欢迎,被大量收购,且价格较高,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亦有利于新疆纺织工业的发展。1955年新疆棉花产量只有2.51万吨,随着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2014年,棉花产量已达到451万吨,增长了178.7倍。2014年新疆的纺织生产规模达到760万枚纱锭。
第三,畜牧业生产大幅增长。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使新疆的畜牧业生产大幅增长,截至2014年,新疆各类大牲畜总量已达到575.88万头,比1955年的402.90万头增长42.9%。新疆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水平已处于全国和国际优势地位。
第四,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主导地位,要想彻底改变过去新疆经济落后的面貌,发展经济、振兴新疆,使新疆跨入先进地区的行列,还要依靠工业经济的发展。60年来,新疆在国家和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在制订和实施的几个“五年计划”中,又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在现代化工业方面,建立起以石油、冶金、煤炭、有色金属、机电、化学、纺织、制糖等为主的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特别是关系到新疆经济命脉的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全面的蓬勃发展。
第五,改变了落后的交通面貌。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动脉,现在新疆不仅开通了火车,还建立了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交通网络,火车已通到伊犁地区和南疆偏西的喀什、和田等地,并与中亚邻国相接。公路亦已在新疆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公路里程现已超过17万公里。新疆的航运事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在南、北疆都开通了航线,并向国外发展,建立了多条国际航线。据相关报道,新疆是全国拥有航线最长、支线机场数量最多的省份,有17个机场,联通171条航线。已连接62个国内城市、31个海外大城市,并正在不断增加,成为中国连接中亚和西亚的中转站。目前新疆已建成以国家级经济开发特区为载体,以境内外展洽会为平台,以口岸贸易为依托,以铁路、公路、航空为通道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第六,60年来,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疆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也得到全面发展,这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向更高水平的调整发展。
三 “一带一路”与新疆
2013年9月和2015年4月,习近平同志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不失时机地在造访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愿与各国联合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进一步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习近平之后在国内外有关会议上多次进一步谈到新倡议,引起了世界轰动,得到了世界各国和我国各族人民的好评与积极响应。2015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公布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构想和实现途径,把“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公布于世。“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延伸和发展,是经由我国沿边民族地区伸展到新疆周边中亚、南亚、西亚诸国,与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衔接,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是在我国的新疆与福建,辐射范围很广,包括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和南方沿海诸多民族地区及其相邻国家,其辐射范围达到60多个国家,涵盖世界30多亿人口。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我国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福建沿海地区,以及广西、云南等民族地区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政府发布的战略计划对新疆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新疆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故在此战略背景下,这对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加速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大发展是最好之契机。在国家实施此项伟大战略的指导下,新疆发展远景可以逐步实现。据相关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已为新疆描绘出一片鼓舞人心的前景,那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疆将加快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文化科教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着力打造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是打通向西通道,拓展发展空间;二是深化全方位开放,增强发展活力;三是密切人文交流,夯实民心相通基础;四是加强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关键是要充分发展新疆的交通事业,建成区域性交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未来新疆将会是一个主要的中转枢纽港,这样才能为中国和中亚各国开辟新的合作空间,才能充分发挥新疆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已积极投入大通道的建设,据相关报道,“新疆有望在未来七八年内形成三条战略性国际铁路大通道”,其中中吉乌铁路和中巴铁路即将全面开工,预计于“十三五”期间建成,建成后将全面向西开放。此三大通道,即北通道、中通道和南通道,将分别从新疆直达连云港、上海港、防城港、北海港、秦皇岛港等多个港口和口岸,这些通道的建设与开通将迎来新的铁路建设高潮,不仅为已经掀起大发展热潮的新疆注入提速发展的动力,而且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发展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曲折中前进而非一帆风顺的,要将发展战略的计划变成现实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和意想不到的事件。故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研究新疆问题的学者,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定要有忧患意识,预见到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有责任去调查研究,收集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为实现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目标和加速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计划之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为我们今后研究新疆问题指明了方向。此问题将作为我们研究新疆的重点之一。
笔者认为当前至少有两大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来探讨,我们应认真研究,提出对策性意见,为党和国家及自治区领导们决策时提供参考。
第一,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问题研究。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国家发展计划的现实意义、政治意义和理论学术价值,“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加速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途径问题研究。
第二,古代“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何异同点的研究,包括通商目的、通商范围、交通、通商手段、贸易内容和通商途径、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伸和发展,它与历史上之丝绸之路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别,且差别很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许多方面与古丝绸之路都有不同之处。如在经营目的上,古丝绸之路一方面是为满足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需要,另一方面亦是个体经营,自负盈亏,互相竞争。而今之“丝绸之路经济带”,通商目的是进行相互合作,实现共建双赢和多赢,目的性质不一样。又如在通商范围方面,古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四省区(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中亚南亚几国,而今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几乎涉及中国西部之大部分及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及非洲诸国,涉及我国南方福建沿海民族地区和广西、云南及毗邻的东南亚诸国,辐射范围达六十多个国家。再如在通商之商品,古丝绸之路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香料、药材、珠宝、金银器等,而今之经济带主要是以能源为中心及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交通方面也有不同,古丝绸之路主要靠驼马队运输货物,而今之经济带之发展,驼马队已完全为快速、高效的公路、铁路、飞机以及网络平台所替代。此外,对国内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中西文化交流等研究,都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计划之实现(含能否实现)和发展问题等。
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通商包括国内各省和相邻国家,故有关课题研究不单仅限于新疆,而且要进行多学科、多专业、多地区、多国家等综合协作研究,这就需要各级学术单位统一组织协作,才能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
四 对我国今后民族工作的体会
2014年9月,中央召开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亦即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之后的首届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就我国当前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做了重要报告。笔者认为会议起到了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作用,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习近平同志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演进的规律和国情出发,强调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我国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迫切性,并通过正面论述,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方面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进行了澄清,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党和政府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正确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正确性,以及我国民族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面论述和深刻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新特征;论述了新时期解决好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实现途径及诸多举措;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新思想、新理论、新见解。该报告融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与法制性于一体,是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来,社会上和学术界,包括民族学界的一些学者,提出一些需引起我们注意的言论。如认为“不要突出民族,应该淡化民族”;一些人则认为应以西方民族学理论来取代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有人认为应取消“中华民族”的提法;还有人认为20世纪50~60年代制定的民族政策,包括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已不适用于今天的新形势,在新时期应予以废止,政府应重新制定新的民族政策,等等。在这次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必要的澄清和正面的论述。
习近平同志从我国多民族国家演进的规律和国情出发,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亦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他指出,在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我国民族之间的“三个离不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稳固和边疆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习近平同志强调了民族问题在我国存在的长期性和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后,民族问题还会继续存在,故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视它;第二,我们要时刻牢记国情,即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是一个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国家。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国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主要标志。仅是多民族国家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是少数。我国历史是按照一条多民族且具有多元一体格局的规律而发展的,从历史上看,我国与世界上某些多民族大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历史上出现过的大国,如罗马帝国,虽有过一时的统一,但最后还是分裂为很多独立的国家。而我国多民族历史之发展,虽然也出现过分裂时期,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三个离不开”,是一次又一次走向统一,由小统一到大的统一,由局部割据政权之统一到全国的统一。至清代前期,最后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多元一体大家庭的雄姿伟貌。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中党和政府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正确性,充分肯定了我国民族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他在充分肯定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同时,亦清晰地指出: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新情况和新的阶段性特征,需要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并指出,在具体做法上需注意顶层设计要缜密,政策统筹要到位,工作部署要稳健,要强化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的认同。在讲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时,他强调要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关键是要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就意味着,当前不是取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去另外制定新的民族政策,而是在原有政策已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做好上述一系列工作,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习近平同志的报告强调当前民族地区必须加快发展,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根据我国“三个离不开”的国情,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亦离不开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会议在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亦指出了当前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民族地区要想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分析完全符合我国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我国进入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民族问题迄今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历史上所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民族地区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在交通、能源、技术、资金等诸多方面都还落后于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如不采取积极措施,将会影响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故当前加速民族经济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民族工作会议还提出,支持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经济是中央的基本方针,要同时发挥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积极性;要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结合起来;要激发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民族地方的发展潜力;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抓好重点设施建设,解决好“路”和“水”的问题;要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会议还提出要紧扣民生抓发展,抓教育,抓就业,抓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会议强调,要想解决好民族问题,除改善物质条件外,还要改善精神状态,要使爱国主义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总之,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民族发展的计划和举措,内容全面而具体,对民族地区实现加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将会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有关加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归结为一点,实际上是指经济发展速度问题。前几年,我国强调经济高速发展,GDP指数达到11%,虽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全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不平衡,导致许多原材料和能源供不应求,产品质量降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改变了高速发展战略,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新局面,使GDP指数由11%左右降为7%左右,我国经济整体上已趋于正常发展的状况。全国的情况虽是如此,但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则另当别论。民族地区要想加快发展和实行跨越式发展,不应效法全国把GDP指数降为7%,而应根据本地区原来的基础和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超过此速度,奋起直追,才能逐步赶上全国经济发展水平。那么,民族地区的GDP指数要超过多少才算合适呢?这已有先例可资证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展即为一例。新疆地区的GDP指数已达到10%,其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全国第十,值得全国其他民族地区学习和借鉴。
总之,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和习近平同志的报告中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方面很多,不胜枚举。正如这次会议所指出的:“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系统阐述了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道路,理论和政策,制度和法律,工作和实践等重大问题,思想上的深刻性、政策上的鲜明性非常突出,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笔者相信,我国民族问题之解决和民族工作之开展,在经历了毛泽东时代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后,在新时期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纲领性文献的指引下,定将迎来第三个黄金时期。
(杜荣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