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话有逻辑,怎样说服有效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假设证假设——循环逻辑错误

我们都知道,在逻辑推理中,很多人不遵循推理的严格性,而犯了很多逻辑错误,其中就包括循环逻辑错误,也就是逻辑学上常常提到的循环论证,循环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简单说,就是用假设证假设。

生活中,不少人在与人交谈时,都想证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正确的,却找不到足以证明自己的理由,所以在说话时便义正言辞、煞有介事地说“因为”“所以”,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观点再次证明自己另外一个观点。他们的话从语法角度分析是没有错的,但从逻辑推理角度看,却无法成立。

此处,我们可以总结出,所谓循环论证,就是将自己的观点更换一下表达方式,以此来作为证明同一观点的理由。

例如:杰斐逊教的经文《××》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在《××》第一章第二段提到了“杰斐逊所述都是真理。”

很明显,这句话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实际上来说,我们并没有找到能证明杰斐逊教的经文《××》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的真实论据,说话者只是换了一下表达方式而已,这就是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实际上,无论在我们的生活、工作还是作品中,这样的逻辑错误随处可见。

我们都知道,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家,一次,他说:“铁之所以能压延,是因为它有压延的本性。”我们将这句话压缩一下,能得出“铁能压延,是因为它能压延。”

这样看来,我们便觉得这句话十分可笑,因为阿奎那的这句话中,观点是论据,论据也是观点,如此循环,无法证实。

再比如,两个人谈到鸦片,甲问:“是什么原因和道理,鸦片可以让人入睡?”

乙回答:“因为它本身就有催眠的力量。”

其实,我们都知道,“催眠”和“引人入睡”是同一个概念,只是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已,这是常识。所以,乙的回答根本不是证据,而只是对甲的观点的重复,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证明。

还有个案例,某法院接手了一起案件,案件涉及某人遗嘱的有效性。见证人自称其“见证了被继承人在代书遗嘱上盖了指印”,所以,法院判定该遗嘱有效。

然而这就等于说“因为代书遗嘱是有效的,所以,见证人见证了被继承人在代书遗嘱上盖了指印;同时,因为见证人见证了被继承人在代书遗嘱上盖了指印,所以代书遗嘱是有效的”。

这种谬误也是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如果律师能找到其中的错误,是很容易驳回判决的。

可以说,循环论证是一种逻辑智商破产的谬误,因为你把你的前提假设默认为真的,然后利用循环论证的方式来证明它。

其实,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很明显,只要我们运用充足理由律对其进行分析,就很容易揭露出它的无效。

当然,生活之中也会出现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说错话的时候。此时,我们就要想着及时收回,多动一下脑子,试着自圆其说或者及时补救,把口误修补得天衣无缝,避免给别人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某公司销售部在该季度的工作中成绩卓著,为此,这家公司的领导者开全体会议进行表彰。庆功会上,这位领导这样评价说:“这次大家很棒,是因为大家表现得不错。”

在座的员工和下属听罢议论纷纷,认为领导的说法显然是欠妥的,“很棒,不就是表现得好吗?”

这位领导意识到了自己说错了话,面对大家的议论,又不能用权势去压制,灵机一动,就“嘿嘿”地笑了起来,他说:“你看,我今天真是糊涂了,我的意思是,我们在平日里签单的过程中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不必紧张,才能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在座的所有人听完领导的话之后,马上就停止议论了,也佩服他的机智。

领导在谈笑之间给自己了一个台阶,摆脱了说错话的尴尬,这种应变能力实在是高。

俗话说“祸从口出”,无论你的出身多么优越,经济实力多么强大,如果在说话的时候不经过考虑,那么照样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敬。一个说话不经过大脑的人,就会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就很容易陷入循环论证的错误中,那么就无异于在自己的身上绑了一颗定时炸弹,会给别人、更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灾难。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牢记,说话用的不仅是嘴巴,更重要的是脑子。

在生活中,一些人在谈话时,先用某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又以观点来证明理由,如此就陷入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兜圈子之中,这就是一种间接的循环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