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苏子瞻学士,蜀人也,尝于淯井监得西南夷人所卖蛮布弓衣注3,其文织成梅圣俞《春雪诗》。此诗在《圣俞集》中未为绝唱,盖其名重天下,一篇一咏,传落夷狄,而异域之人贵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圣俞者,得之,因以见遗。余家旧蓄琴一张,乃宝历三年雷会所斫,距今二百五十年矣。其声清越如击金石,遂以此布更为琴囊,二物真余家之宝玩也。
注3淯(yù)井监:淯井是一处盐井,在今四川长宁双河场,乃在少数民族腹地,本由“夷人”开采,宋王朝将盐井收归官有,因有淯井监。弓衣:装弓的袋子。《礼记·檀弓下》:“赴车不载櫜。”櫜(gāo chàng):郑玄注:“櫜,甲衣。,弓衣。”
苏轼画像《晚笑堂画传》
【评析】
《春雪》同样符合梅氏“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的原则,由腊前之雪生发开去,表达了因时顺势、不悖规律的道理。诗的开篇,写腊月之际飞雪盈尺,求缩不可,而到万物向荣之时,反倒凝集寒冷,暗暗与雨争能,不顾及伤害万物的萌生。春雪虽然很快会融化,但毕竟是违背自然变化规律的。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春阳不惧低湿,劲柳也未屈服;随风借势,各种树木娇媚茂密。继而,诗人借题发挥:谁要背弃自然规律,逞强必食其果;摧残花木反倒促成花木,一边积蓄一边已经失去。诗人进一步演绎:上天的命令,冬春不相匹配,生物与死物不可同道。最后,诗人又回到雪上,感叹:这雪为何要在今日飞降呢!
欧阳公称此诗不是梅诗中最好,但其因雪而起,步步推进,层层拓展,首尾呼应,思路顺畅。虽不如被欧阳公视为绝唱的河豚诗状物细微,但多了些气势,也更多令人捉摸之处。
欧阳公以为梅尧臣名重天下,因而《春雪》亦能见重于异域。这实际涉及现代理论中传播和接受的问题。文艺作品的传播和接受,名气确也重要;而特以《春雪》织于弓衣,或为偶然,或与接受者的地域文化、审美心理相关。譬如白居易,在国内其名常排于李白、杜甫之后,而在日本受喜欢程度却不在李、杜之下。日本人关注日常处境,重自我内心感受,传统中有种“物哀”情结。李白诗虽多抒发自我情感,但常激昂洒脱;杜甫诗虽多沉郁,但更怀国忧民,而少私情。白居易则常写平常事、日常情,较多人情味,尤其《琵琶行》、《长恨歌》等,悱恻宛转,含悲衔怨,才吐又咽,颇合东瀛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