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马车之歌(增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民族歧视的殖民教育

汪知亭:当时的公学校教育充满军国主义色彩。不但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着眼于整齐和严肃的机械注入法,在训导上采用严厉体罚的消极手段,而且通过学唱日本歌,培养儿童勇敢、好胜和斗狠、蛮干的体育教学等课程,灌输台湾学童皇民意识。

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

锺理和:到公学校五六年级,开始上地理课;日本老师时常把“支那”的事情说给我们听。两年之间,我们的耳朵装满了“支那”“支那人”“支那兵”各种名词和故事。这些名词都有它所代表的意义:支那代表衰老破败;支那人代表鸦片鬼,卑鄙肮脏的人种;支那兵代表怯懦,不负责,等等。

锺理和及弟弟锺里义(右一)与姑表邱连球(左一)

晚年的蒋碧玉在长治公学校高等科旧址(蓝博洲摄影)

锺里义:公学校毕业后,和鸣经校方推荐,不必经过考试即可保送长治公学校高等科。但日本人之所以设立二年制的高等科,其实暗含着“歧视教育”的用意。首先,它想利用“高等”的美名来笼络台湾人民,使其不求上进;其次,高等科完全是简易的职业教育,与上级学校缺少联络,对于有志升学的台湾人子弟设定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和鸣拒绝保送,相偕与童年好友——邱连球、锺九河及同年的异母兄弟理和,一起参加高雄中学的入学考试。结果,其他三个人都金榜题名,只有理和兄因体检不通过而落第。这事很刺伤理和,但也因此使他日后成为一个作家。

汪知亭:在表面上,殖民地台湾的“国民”教育似乎比以前有所进步了。实质上,它却存在着民族歧视下的差别待遇。在台日儿童不能共学的差别教育下,日本学童进的是修业年限八年的小学校,不论是课本程度、师资和学校设备都远远超过公学校。因此,小学校毕业生的升学率也大大胜过公学校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