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诗人海涅曾说过,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了。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这个幽灵就在全球游荡。气候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这个时代的重大课题。联合国每年都要召开气候大会,商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首脑也会积极参与,但是气候变化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成为笼罩在全世界人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云。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世界各国政府首脑热切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学者对气候变化问题关注较早,成果也较为丰富,并且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与自然科学学者并驾齐驱地研究气候变化问题,他们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学科角度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西方学者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观点和主张与各自政府的态度相呼应,是为其自身做辩护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主要沉浸在译介、阐发西方学者的思想之中(这也是必要的),当然,中国学术界也在逐渐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特别是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他们从不同的学科层面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发出了中国学者应有的声音。当前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呈现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研究进程上看,虽然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对气候变化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枝繁叶茂”的研究成果相比,我国的研究成果只能是“只言片语”。但是,随着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也逐渐从我国学术界的“边缘”进入了当前的“中心”位置,相关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二是从研究路径上看,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全球问题,随着对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深入,跨学科研究将成为其新的趋势。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忽视了从伦理的视角进行研究,仅有的一些研究也比较零散,或者只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温室气体排放权的公平性问题;二是国际社会的伦理共识是走出气候博弈困境的基础,但是现有的文献没有研究气候博弈过程中国际社会应该首先达成何种伦理共识,达成伦理共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达成伦理共识等问题;三是对中国气候伦理战略的研究不多。在激烈的气候博弈中,中国迫切需要选择正确的气候伦理战略来消除国际社会的压力,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术界进行研究。
为什么气候谈判迟迟没有结果,气候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呢?为什么汇集了整个人类智慧的气候谈判,其效率却会如此低下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社会只把气候问题看成一个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认为气候谈判的目的就只是寻找一个解决气候问题的政治技术方案,而忽视了气候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忽视了伦理道德在解决气候问题中的作用。本书从伦理的视角,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气候博弈中的伦理共识及中国气候伦理战略选择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书鲜明地提出,气候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要找到解决气候问题的政治技术方案,首先就必须化解气候博弈中的伦理价值冲突,达成一定的伦理共识。可以说,伦理共识的达成要优先于解决气候问题的政治技术方案的达成。其次,本书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具体的伦理共识来保证气候谈判的顺利进行,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的国际国内气候伦理战略,为中国在未来的气候谈判中赢得主动、争取到话语权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