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再平衡与可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前沿”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这个词由McKinnon(1973)在大约四十年前第一次使用。他将金融抑制定义为一系列政策,包括管制利息率,设定高银行存款准备金要求和强制性地配置经济资源。此类政策通常被发展中国家更广泛地使用。通常认为抑制性金融政策阻碍金融发展并降低了金融体系的总体效率。例如,Pagano(1993)发现诸如利率控制和准备金要求等政策限制了金融中介可以使用的金融资源。认为金融抑制会阻碍经济发展是这种观点的一个自然扩展(McKinnon, 1973; Shaw, 1973)。针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这一话题的一个详细的和有趣的评论,参见Levin(2005)。这是由于抑制性金融政策使得资本回报低于竞争性水平从而抑制了储蓄和投资。在一篇经常被引用的文章中,Roubini和Sala-i-Martin(1992)对金融抑制和长期经济增长的负向关系进行了理论和经验分析。在一篇相关文章中,King和Levine(1993)使用一个内生增长模型表明了金融部门扭曲会通过限制经济体创新速度减弱经济增长。

应该注意到的是,尽管当前有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描绘了抑制性金融政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负向关系,有些研究引起了对这一关系的怀疑。这种替代性观点的一个支持者是Joseph Stiglitz,他认为不完全信息的存在要求进行金融约束以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例如,Stiglitz(2000)将过去几十年间金融危机发生频率的增加归因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因此可以认为,由于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信息不完整,在实施金融约束政策情况下这些国家能够更好地管理它们的货币供给和金融稳定性(Hellmann et al.1997, 2000; Stiglitz, 1994; Stiglitz and Weiss, 1981)。然而,这两个针对抑制性金融政策的看起来相反的看法并不必然是相互冲突的。在一项新近的研究中,Huang和Wang(2011)考察了过去三十年中金融抑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的发现证实了抑制性金融政策确实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作者将这一正向关系联系到了一个谨慎的和渐进的金融自由化方式上;然而——对本章分析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结果还表明抑制性金融政策的影响由改革前二十年的正向影响转为了2000年代的负向影响。至少就中国的情况而言,这些发现表明抑制性金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构成取决于一般发展水平和制度设定。因此抑制性金融政策最终如何影响经济活动取决于此处所讨论的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的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