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国际经验
体制机制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体制机制创新就是探索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之间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书馆上下级及同级之间的关系。总分馆制是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把各个图书馆联结成一个网络体系。一般说来,社区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构建“总馆-分馆”二层网络体系,通常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街道社区图书馆为分馆,实行统一拨款、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服务制度,实现“一卡通”和通借通还,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效能。
公共图书馆设置总分馆的体制源于美国,而且几乎从公共图书馆诞生之初就有。目前这种体制普遍存在于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大的优势是不仅能通过馆舍数量的增加,扩大图书馆服务半径和服务人群,最大限度地普及图书馆服务,而且能有效地共享资金、设施设备、人力和文献资源,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效益。在美国,地方公共图书馆以地方辖区为单位设立,是否设立分馆通常由服务区域规模、社区和服务人口的数量决定,宗旨是方便区域内的所有居民就近阅读书籍,扩大图书服务的地域范围和影响。
“广泛普及图书馆服务”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立法的主要价值理念。在“公平的阅读”和“平等获取信息”价值观的指导下,州、郡、市、镇等行政区普遍设立公共图书馆,各公共图书馆又根据服务的半径和人口数量设置分馆,这是美国广泛普及图书服务的有效途径。
在美国,总分馆制度下总馆和分馆同属于一个法人单位。其馆舍、经费、人力资源、藏书、入藏书刊和多媒体的整理加工、网络数字资源的利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流通服务,都在总馆的统一领导和调配下进行。例如,芝加哥从1989年到2009年新建或翻新了52所社区图书馆(即分馆),都是在芝加哥公共图书馆与芝加哥市政府的通力合作之下进行的。
总馆和分馆之间设立协调会议工作制度,协调全馆业务工作和各分馆的服务。各公共图书馆所发文件和通知都会及时送达本馆各分馆,分馆负责人也会把分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成效及时向总馆汇报。以列克星敦公共图书馆为例,该馆每月第一个周二的下午召开协调会议,地点选在5个分馆中的1个,会议由举行会议的分馆的负责人主持,汇总各分馆业务需求和服务工作情况。
从美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肇始即可见公共图书馆总分管制的形成机制,典型的分为波士顿模式、纽约模式、早期芝加哥模式以及洛杉矶模式。
在总分馆制度以外,另一类管理模式是图书馆联盟。图书馆联盟是在一个地区或更大的范围内,通过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进行资源共享,共享的资源包括人力、业务和文献等多种。美国的公共图书馆53%以上直属市区管辖,15%属政府的分支单位,10%属郡政府,3%属多重政府机构,2%属于不同的校区。不同隶属关系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力量整合实现文献、人力、物力的资源共享,弥补各类图书馆的数量和品种的不足,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在组织运行、管理和经费开支上均区别于图书馆联盟制度。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是一所图书馆内部设置若干分馆,是一个单位,由总馆统一领导;而图书馆联盟则是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各参与图书馆均为独立核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