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和平——弭兵运动
春秋时期五霸迭兴,几个大国各自裹挟中原诸侯长期相互征战,各国均感疲惫。至春秋晚期,晋、楚两国势均力敌,争霸战演变成拉锯战。民不堪命的中原各国暗中弥漫着一股和平运动。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在鞌(今山东济南西)大败侵鲁的齐师,晋国继文公之后复霸之势初现端倪。刚即位不久的楚共王于同年举全国之兵北上,联合郑、蔡攻打鲁、卫,为齐报仇。鲁、卫求和,并向楚纳贡、送质。楚国借势于当年十一月在蜀地(今山东泰安东南)会盟,与盟国家达到十四个之多,为春秋会盟之最。楚国同样显示了强大的国力。
为了牵制楚国,晋国派楚降臣申公巫臣联络吴国,教以车战技术并提供物资。在晋国的唆使下,吴国频频袭扰楚的属国,使楚军疲于救援无暇北顾。而晋国也因连年用兵疲惫不堪。两国互相释放战俘,以试探对方弭兵之意。
公元前581年,晋景公死,子厉公即位。次年,与晋、楚两国均有密切关系的宋国大夫华元,开始谋划推动两强弭兵休战。公元前579年,在华元的策划下,晋国的士燮与楚公子罢、许偃在宋国会晤,并于宋国都城西门外结盟。盟誓内容规定,晋、楚双方不再互相以武力侵犯对方及其属国、共同对敌、协商讨叛、互相交通。宋国西门之盟,史称第一次弭兵大会。
西门之盟后,晋楚两国互派使臣聘问,一度关系友好。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长期敌对而互相缺乏信任,楚国首先背盟。公元前576年,楚共王起兵攻郑,继而侵卫。晋国随即召开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之会,邀请齐、宋、卫、郑与吴国会盟,共同对付楚国。次年,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北)大战。战斗持续一整天,战况异常惨烈。最终以楚共王脱逃、司马子反自杀、楚军溃败为结束。鄢陵之战虽然楚军大败,但晋军也仅为惨胜,因此并没有改变大国均势。
鄢陵战后数十年间,逐渐形成晋、吴和楚、齐两大联盟,联盟之间互争雄长,难分胜负。晋国虽经历悼公复霸,但国内大卿势力急剧膨胀,公卿内斗严重影响晋国对外扩张。同时期,鲁、齐等国也面临着国内大夫势力上升、矛盾加剧的问题,都希望营造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从而专注国内的权力角逐。因此弭兵之议再次提上日程。
公元前546年,在宋国大夫向戌的推动下,晋、楚、鲁、蔡、卫、陈、许、曹等国在宋国举行第二次弭兵大会。会上,晋国对楚国做出让步,双方歃血为盟。大会之后,晋、楚又互派使节到对方国家会盟。至此,中原弭兵告成。此次会盟,结束了晋、楚对峙,中原地区出现和平局面。弭兵运动实际上是各国忙于内斗从而对外寻求妥协。此后的国际格局重点向东南转移,吴、越争霸成为历史的主角。
晋楚对峙期间,两国互有叛逃对方的大臣。晋国大族栾氏在国内政争失败后,投奔楚国。这一支族在楚国留下了一件青铜器——栾书缶。栾书缶(见图5)器形似壶,小口,短颈圆肩,鼓腹,矮圈足,圈足外缘有三个等距离的小长方形片状饰向外侧伸出,底部作十字形凸起。盖顶弧形,盖面内沿有三个等距离的小长方形微凸的卡。盖上和腹侧各有四个对称的环形耳,耳上有阴线云雷纹。缶盖与腹上表面均有铭文。盖铭两行8字:“正月季春元日己丑。”腹铭错金五行40字:“正月季春元日己丑,余畜孙书也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虞(余)以祈眉寿。栾叔之子孙,万世是宝。”
图5 栾书缶
战国·楚 高40.5厘米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栾书缶相传出土于河南辉县。1958年容庚、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将其定名为栾书缶,认为栾书即为栾武子,栾书缶铸成在鲁成公十二年(前579)。长期以来学术界一般将这件器物作为春秋中期晋国的器物来看待,并将栾书缶视为断代标准器。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新发掘的考古材料,对传世的栾书缶的年代和产地有所质疑,指出该器应定为楚式器物,而不是晋器。作器时间上,有的认为在鲁襄公二十一年或二十二年(前552或前551),也有人认为应在战国时期或其后。如果后一种观点成立,那么此件器物中的栾书,当为晋国栾氏奔楚的后裔。这件器物是晋楚争霸这段历史的见证。
王子午鼎(见图6)是春秋晚期楚国王族王子午铸造的重器。“王子午”是楚庄王的儿子子庚。楚共王时子庚任司马,曾率军队大败吴军;楚康王二年(前558)任令尹(楚国丞相);楚康王八年(前552)卒。腹内壁有84字的铭文,内容为王子午叙说自己的德政,同时上祭祖先,下为子孙祈福。
图6 王子午鼎(附匕)
春秋·楚 高67厘米 口径66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王子午鼎出土时共有七件,此件是其中之一。其整体造型一改商周铜鼎硬朗的风格,形态华美。其铸造使用了当时先进的铸焊技术,六条立体的龙形怪兽分为兽身、兽角、腰饰、尾饰四部分分别铸造,在相应的连接点预先铸出连接孔和榫头,然后注入焊料连接。怪兽、鼎足与器身的结合也是使用铸焊工艺。经分析,焊料合金的含锡量达98.23%,硬度很高,保证了各连接点结实牢固。器内铭文使用的是华丽的鸟虫书。鸟虫书是一种美术字体,大致起源于春秋时期,在楚、吴、越、蔡等国流行,是汉字艺术化的开始,一般在兵器上的简短铭文中使用,像该器这样长篇的铭文中使用鸟虫书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