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体制机制,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使其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发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体制改革的新的窗口期,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发展。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道路
体制机制改革的首要问题,是坚持正确方向的问题。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走中国自己的全面深化改革发展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呢?它的含义就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完善,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充实、扩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所主张和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也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并不拒绝、排斥人类政治文明,对于世界各国的一切政治改革和发展的有益成果和经验,都要学习借鉴,以利于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解放。但是,我们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约在21世纪中叶,将成为比较发达的、现代化的国家,然后进入社会主义的中、高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将经历从小康社会的政治民主到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在上述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总体上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性质是革命性。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方式是渐进性。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础和目的是人的主体性。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特点
我国的改革始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3年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有着自身的许多特点。
1.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特点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要素。在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为了更好地谋划和贯彻改革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设立该机构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提振了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坚持改革的信心,有力地构筑了攻坚克难打硬战的总指挥部,有利于加强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的领导。
通过设立其领导小组的组织形式,部署发动和更有力地完成某一专项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工作方式,长期以来形成党的历史传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设立领导小组的做法日趋成熟,逐渐成为党的一个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构成一项经常性的制度化安排。此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设立,可以说就是对党的历史传统的很好传承和发扬光大,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的专事专办。
2.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特点
我国的改革始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3年已经经历了35年的历程。35年的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思想,发动改革。第二阶段是经济与政治方面的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阶段是坚持改革,排除改革的阻力,把改革推向了新的世纪,写下了改革新篇章。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改革是一个周期,它使1978年成为中国“改革元年”的话,那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是又一个新周期,它使2014年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比起当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现在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新阶段的四个基本特点。
从比较单一到全面综合。当年的改革比较单一,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都是单项的、单兵突进式的。现在的改革则走向了全面综合,不是一个两个领域,而是要延伸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诸多领域。
从相对容易到艰巨复杂。所谓当年的改革相对容易,就是着眼于眼前,只解决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的改革,先解决了外围周边的一些问题,而没有进入核心地带。现在的改革则显得艰巨复杂,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必须体现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地去解决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突入重地,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纵览全局、放眼未来。使改革收到长远之效、整体之效。
从浮在表层到攻坚深化。当年的改革是从易到难,好改的先改,不好改的先放一放,显得相对容易些。到了现在,好改的改完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改的。
从摸着石头到顶层设计。当年改革的策略如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改革的策略,则要随着改革更加的艰巨复杂和进入深水区作出重大的调整。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亮点和重点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行政体制改革已成为关键和重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行政体制改革起着引领前行的作用,有着很多亮点。
1.行政体制改革的十大亮点
当前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在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以及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行政体制改革呈现十大亮点: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三是推进政务公开;四是推进政府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五是实行政府工作的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六是公正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七是建立地方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八是公车制度改革;九是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十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政府反腐倡廉斗争。
2.行政体制改革的十大重点
从2016年起,中国进入“十三五”时期,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是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下十项任务构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是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是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三是推进大部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四是推进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五是加快建设“四个政府”;六是推进政府廉洁履职和反腐败斗争;七是坚决处理为官不为,克服庸政懒政怠政;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九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十是加快各项行政制度的更加成熟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