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10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

教育在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这几年已经被许多同志反复论述,在实际生活中也日益被更多的同志所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到应有的程度,但就教育界本身来说,还需要着重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必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来培养,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教育的充分发展。但是,决不是不管怎样进行的教育,不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结构如何,都一定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也许,在普通教育领域,这是个尤其值得重视的问题。

这几年,在普通教育领域,“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个口号,一再被提出,一再被强调,然后始终得不到解决。这是很值得深思的。我觉得,问题在于,无论教育界内部,或者外部,家长和一般社会人士,都有一种把普通教育看成是升学教育的倾向。在一些同志看来,似乎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才能算是人才,只有高等学校中学习的内容才能称得上是现代科学。还有些同志甚至认为高等学校的学习也只能算是打基础,只有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才能算是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普通教育当然更只能是为高等教育打基础而设置的了。一些人送子女上学,目的主要也在升学,如果升不了更高一级的学校,他们就认为这个学白上了。

不能说这些看法没有一点道理。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实需要大批高级人才,这些人毫无疑问需要经过高等学校的培养教育,也需要普通教育为他们奠定好以后深造的基础。但是,上述这些看法又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符合当前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劳动岗位的技术装备水平还相当落后,虽然需要高级人才,但不可能太多。如果人人都能达到大学毕业水平,对于大多数劳动岗位来说肯定是一种浪费,而不可能做到人尽其才。

应该承认,我们在普通教育的方针中是明确指出了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这样的任务的。但是,从指导思想到课程设置,落实得恐怕都太少了。

这几年,在一些城市中,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比较快的发展,职业中学大量增加,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家长、学生的普遍欢迎。和一些人的预料相反,职业中学的教育质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这是因为虽然职业中学创办时间不长,并且教学设施、教材、师资、办学经验都有许多困难,但是它却有一条最大的优势,即学生知道学习得好坏和自己的前途关系极大,从而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但是,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地区还发展得很不够。城市也不能说发展得够了。在普通中学,课程中有关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就很不够。

我认为,普通教育应当明确地提出首先为本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这并不排斥为高一级学校准备人才的任务。但是,既然绝大多数学生最后要留在本地区从事劳动,成为本地区各条战线劳动的生力军,我们就有责任帮助他们为自己所从事的劳动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样,我们的普通教育,就需要在贯彻统一的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带有更多的地方特色,要考虑到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矿区的学校应当培养学生以当矿工为荣,菜区的学校需要加强有关蔬菜栽培管理知识的教育,等等。学校应当主动关心本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尽可能提前在教育中有所反映。这样,学生在未来选择职业时,就可以大大减少心理上的障碍,就业后也会比较容易适应。

面向本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需要考虑到本地区最缺少的人才。例如,目前很多地区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都迫切感到缺少会计人才;有的地方迫切需要发展第三产业;有的地区则感到外语人才奇缺。对这些问题,教育部门是不是也应该感到着急,以自己的行动来助一臂之力呢?

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需要有能够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心理素质,而且要能够在两种体制并存以及相互转换时期,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矛盾现象以及五花八门的“新观念”具有基本的分辨能力。对于竞争的观念、法治的观念、民主的观念、开拓的观念等等,都是需要着力培养的。而且这些新观念的培养,既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传授,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所能奏效的,更多的还要在学校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许多需要继续加强的传统观念,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观念等等的树立,在新的时期也需要解决新的和过去时期不同的矛盾,而不能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一套”。

例如,当前我们比过去更加强调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有人就很可能因此而认为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成了合理的东西,而集体主义反倒“过时”了。其实,现代生产力决不可能依靠单纯的个人奋斗就得到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就其总体来说,只能在企业中进行。只有在企业中,现代的劳动力才能同现代的生产工具结合,生产现代的产品。正是这样一个根本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而不是个人才是现代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劳动者的利益都是和企业融为一体的。他必须在企业中同其他劳动者一起,共同劳动,组成利益的共同体。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这种共同的利益具有更加坚定的基础。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植根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展,只能依靠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把整个企业凝聚起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够顺应这样的潮流,培养出大批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劳动者,他们一定会受到在改革和建设中日益健全的社会主义企业的欢迎。

普通教育真正面向了当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也就必然真正面向了全体学生,而不是只考虑为几个尖子学生“开小灶”。普通中学和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有了真正的保证。真正这样做了,我们的普通教育也就一定会更加受到当地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重视,并且得到更多的支持,解决教学设备、教师待遇等问题的条件也一定会更好。这是已经为许多地区的实践所证明了的。

(《人民教育》198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