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惟诚文集(第10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提高政治课的质量而努力

——为《政治教育》创刊10周年、出版100期而作

中学政治课的重要意义,现在正被愈来愈多的同志所认识。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我们民族的命运,归根到底掌握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手里,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他们的幸福生活,也要靠他们自己保卫他们的利益。这需要有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社会科学的知识。

不能说人类今天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已经足够高了,未被我们认识的领域仍然是极为广阔的。但是,相对来说,人类对于自身、对于人类社会的认识,似乎困难还更多一些。因为这需要以对整个人类历史的知识为基础,需要从宏观到微观各个领域情况的了解,还因为这种认识往往受不同的人们眼前处境的局限。而无论人们的认识是不是符合实际,是不是科学,它都要决定人们的行为,都要反转来影响人们自己的生活。一旦某种错误的认识、情绪在足够多的群众中流传之后,所能造成的苦果,即使被人们感觉到之后,也是不容易立刻纠正的。走上了历史的弯路,对于一代或若干代人都会带来悲惨的命运。

这种情况给政治教育带来特殊重要的任务。教书育人,育人的担子大家都要挑,政治课的教师挑的分量更重些。

尤其是中学阶段,这是一个人世界观初步形成或者说是奠定基础的阶段。考虑到只有4%左右的青年能进入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青年要在中学完成接受学校教育的任务,中学的政治教育就更显得特别重要。

中学的政治课教育有一个最基本的困难:教学的内容实际上是建立在人类全部历史经验以及当代社会的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学生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又很不足。这种矛盾使学生不容易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有时表面上接受了,但只是一些简单的认识,基础并不牢固,不会用来说明复杂的现实问题,也难以抵御形形色色错误的社会政治观点的侵袭。

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对旧世界的批判中诞生的。对于在旧社会生活过的人,许多道理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有些甚至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同样的道理对于缺乏这方面感性经验的年轻人,却可能成为某些空泛的概念,捉摸不定,亦似亦非,也难以联系自己的切身利益形成坚定的认识。

我们又是一个穷国。无论我们40年来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和若干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是相当地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已经成了过去的历史,今天的青年人是不容易了解的。世界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大多数国家大多数人民的悲惨状况,也往往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少数发达国家的富裕程度是容易引人羡慕的,对这种富裕的来源以及克服差距途径的科学认识却是相当费力气的。

政治课的内容所论及的是关于人类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问题。这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领域。教科书却当然只能是相对稳定的。而如果政治课的教学只能说明昨天的世界,不能说明今天的世界并且预见明天的世界,人们就有理由怀疑学了这一套究竟是不是有用。而大多数中学政治课教师,从自己的经历、时间和参考材料的获得等方面看,要解决这个矛盾,都有相当的困难。某一种错误的思潮从它开始泛滥,到能够对它做出科学的说明,总要有一个过程。而在现实生活中,同这种思潮进行斗争又不能等待。遭遇战,碰上了就要打,而且一定要打赢,才能使我们的后代不被别人欺骗、俘虏。实际上要能事先对于各种遭遇战都有充分准备应付裕如,也很难做到。

种种情况都决定了中学政治课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肩负的是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办好如《政治教育》这样专门为中学政治课教师服务的专业刊物,正是对他们的一种重要的支持。

《政治教育》已经创刊10年,出版了100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许多内容是受到广大中学政治课教师欢迎的。人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期待它今后能够办得更好。我想,以下几点是不是可以作为今后着重努力的方向:

一、更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明当前的实际问题。做到这一点,针对性就强了。有了这方面的帮助,政治课就可以讲得更活。为了做到这一点,不是需要很多长篇大论的文章,而是需要把力气用在理论和实际的联结点上,也就是平常说的“点破窗户纸”,其他完全可以任凭政治课教师去创造。

二、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使刊物的知识性更强。例如,某些美国人爱用“人权”这个题目来攻击我们,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就需要有大量美国本身在人权问题上的历史与现状的材料,只要把这些材料一摆开,人们思想上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三、更多地交流政治课教师的经验。我们的政治教育只有符合当代青少年的认识规律才能奏效。这种认识规律只有通过广大政治课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才能充分地被揭示。如果通过实际的经验交流,逐步进行理论的概括,达到规律性的认识,广大政治课教师一定会欢迎的。

四、帮助政治课教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真正能够释疑解惑而又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课外读物,向政治课教师推荐,并且通过他们推荐给学生。向政治课教师介绍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会善于从课外阅读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对于一代新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政治教育》199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