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城市规模与我国城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模型的均衡分析

一 差异性制造品市场的供需均衡

式(4.8)表明,两个城市内所有差异性制造品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时的生产量相同,即差异性制造品厂商在城市间具有对称性,不失一般性,以城市1差异性制造品厂商为分析对象。由式(4.8)可知,任意一类(将省略表示种类的下角标i)差异性制造品的供给量为α(ε-1)/β,其市场需求可以根据需求来源城市分为两部分:其一为本地市场需求总和C11;其二为对外地即城市2的贸易需求总和C12。差异性制造品在城市间贸易存在运输成本,用“冰山成本”的形式表示,到达销售地区城市2的1单位差异性制造品需要生产地即城市1运出t单位同样的差异性制造品,其中,t>1,t-1单位差异性制造品在运输过程中消耗即其所支付的运输成本,t越大表明,城市间差异性制造品的运输成本越高。城市1的差异性制造品直接在本地消费,其市场销售价格等于出厂价格p1,如果运输到城市2出售,根据“冰山成本”的含义,那么其市场的销售价格tp1,由式(4.3)可求得:

根据式(4.5),两个城市差异性制造品组合的价格指数可以表示为:

任意一类差异性制造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其厂商的供给量等于市场需求量,由此建立如下等式:

将式(4.7)、式(4.9)、式(4.12)和式(4.12)代入式(4.14)整理得:

式中,,K3=qf(1-)+λ f(qf+1-f)/(λf+1-f),K4=(1-f)(1-)+(1-f)(qf+1-f)/(λf+1-f)。

其中,q=W1/W2表示两个城市每单位劳动的工资水平之比,q表示两个城市差异性制造品出厂价格之比,q=p1/p2。f表示在整个经济体内城市1人口规模(或差异性制造品厂商数量)的占比即N1=fN,因此,f度量了整个经济体人口和生产的空间集中度。

二 人口流动的空间均衡

根据基本假设,两个城市住房服务供给总量一定并且相等,城市1和城市2的住房服务总供给量都用H表示。每个城市内的居民即劳动工人具有同质性(其收入和偏好相同),可知每个城市内居民的住房消费量相等,求得城市1和城市2每个居民住房消费量 h1和 h2分别为h1=H/N1和h2=H/N2。城市1和城市2每个居民差异性制造品组合的支出总额分别为(1-γ)(1-τ)W1和(1-γ)(1-τ)W2,代入式(4.4),求得城市1和城市2每个居民差异性制造品组合消费量d1和d2分别为:

将式(4.11)、式(4.14)和式(4.17)代入式(4.1),可求得城市1和城市2劳动工人的效用水平分别为:

式中,Ku= [(ε- 1)/βε(αε)1(ε-1)]ω+1-γ[(1-τ)(1-γ)]1-γHγNω(1-ξ)-γ-(ω+1-γ)/(1-ε)

当两个城市都存在人口和生产时,劳动工人即居民在两个城市之间流动达到均衡,两个城市居民效用水平相等即u1=u2;当生产和人口完全集中于中心城市时,劳动工人即居民在两个城市之间流动达到均衡即u1>u2。城市1与城市2居民效用水平之比v=u1/u2为:

式中,,,

人口流动达到均衡条件为:

当人口和生产完全聚集于一个城市时,财政收入也集中于一个城市,不存在非均等财政支出问题,因此,下文的分析将集中于 v =1,0.5≤f<1的情形。由式(4.16)可知,在0.5≤f<1区间内,每个人口和生产的空间集中度f求得唯一的城市间劳动工人工资水平之比q,再将其代入式(4.20),求出对应的两个城市居民效用水平之比v。依据人口流动达到均衡条件式(4.20),判断整个经济系统达到均衡时人口和生产的空间集中度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