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慈湖是庆元党禁中,被禁锢的道学诸先生中的主要人物。[13]嘉泰二年(1202),党禁解冻,此后名列庆元党籍的士人,“一切擢用,悉至显官,无一人遗者”[14]。慈湖于庆元二年(1196)“得罪去国”[15],至嘉定元年(1208)入朝,结束了十四年的家居生活。
慈湖在朝中,将其“道心”“心之精神是谓圣”“不起意”的心学宗旨,多次向宁宗进讲,而为宁宗所接纳,无形中扮演了一种“帝师”的角色。早在嘉泰四年(1204),慈湖在给宁宗的奏札中,已将其“此心即道……惟起乎意则失之”之说合盘托出,[16]不过他这时还是“待罪之身”,未能对君王有直接影响。他的“帝师”身份,直到嘉定年间才得以确立(这与当时权相史弥远为其门人不无关系)。
嘉定八年(1215),慈湖告老回乡,直至去世之前十余年中,“门人益亲,遐方僻峤,妇人孺子,亦知有所谓慈湖先生,岿然天地间,为斯文宗主,泰山乔岳,秋月独明也”[17]。慈湖在政界、学界与社会大众中的声望都日益升高,被当时人誉为“儒宗”[18]。
慈湖崇高的声望,一方面与南宋中后期掌握政局枢机的史氏家族的支持有相当的关系。淳熙十五年(1188),慈湖丁忧居家。自淳熙十六年(1189)至绍熙二年(1191),约有三年的时间,在鄞县西湖南面的碧沚书院讲学,书院为孝宗时宰相、鄞县人史浩(字直翁)创办。史氏子弟有史弥忠、史弥远、史弥坚、史弥巩、史弥林、史守之、史定之等七人,从慈湖问学,后多显贵。[19]其中史弥远任宰相兼枢密使,于宁宗、理宗两朝,专权共二十六年。[20]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慈湖心学的广泛传布。清人全谢山说:“慈湖弟子遍于大江以南。”[21]慈湖亦曾说:
比来觉者,何其多也![22]
自古知道者,大不易得,比一二十年,觉者浸多。[23]
某内外亲故,二十年来,亦多觉者,亦盛矣。[24]
比一二十年以来,开明者何其多也!日月至者,相与切磨,以发愤忘食,惟精惟一,以无负先圣所以垂教,所望于后学之旨。[25]
在慈湖的自述与其他记载中,更有关于其门人数目递进的记录。当时四明人林惟孝说:“嘉定丙子(1216)孟冬十有二日,惟孝省拜慈湖先生于浚明,尝从容问四方从游之士,有悟道者得二十六人……”[26]慈湖则自谓:
……胡为自古学者恁莫晓?二十年来寖多晓,是殆天欲亨吾道。屈指何止数十人,知及仁守或可保。[27]
比一二十年以来,觉者滋众,逾百人矣,吾道其亨乎!古未之见,天乎![28]
千载觉者几,迩来帝锡福。所知余百人,宗祖慈湖麓。[29]
学者多觉近二百,事体大胜于已前。学徒转相启告又未已,大道行乎讵非天。[30]
比一二十年,觉者寖寖多,几二百人,其天乎![31]
据此,知慈湖门人在当时约有二百人。同时朱子高弟黄勉斋曾感叹道:“苟得明甫辈十人,布在四方,吾道其庶几矣。”[32]按方暹字明甫,为勉斋门人。两相对照,可知慈湖门下多士,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33]清代四库馆臣因此说:
……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门之有黄幹,又历官中外,政绩可观,在南宋为名臣,尤足以笼罩一世……[34]
“笼罩一世”四字,极为精辟地概括出慈湖心学在南宋后期儒学格局中的主导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