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慈湖同时也受到日本佛教界的重视。《遗书》有《日本国僧俊芿求书》文一篇,《慈湖先生年谱》(2:4b—5a)系此文于嘉定元年(1208)下,[35]文曰:
日本俊芿律师请言于宋朝著庭杨子,杨子举圣人之言而告之曰:“心之精神是谓圣。” 此心虚明无体,象广大,无际量。日用云为,虚灵变化。实不曾动,不曾静,不曾生,不曾死;而人谓之动,谓之静,谓之生,谓之死。昼夜常光明,起意则昏则非。(《遗书》,3:9b)
按俊芿(1166—1227),字我禅,号不可弃,是日本镰仓初期八宗兼学之高僧,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来华习戒律,遍访江浙名刹,先后与禅、律、天台各宗诸名师问学论难,于嘉定四年(1211)回国。他在华留居十二年,与儒者交往密切,兼通释、儒二家学问,并购买大量儒书回国,是宋人著作,也是理学传入日本的开始。[36]慈湖的《日本国僧俊芿求书》,表明了俊芿对理学的兴趣,也是证明他与理学家曾经往还,向他们请谒的唯一资料。在他携返日本的儒书中,应该有包括慈湖在内的陆学人士的著作,惜今已不可考。黄宽重认为,俊芿与陆学人士(即指慈湖)往还,是地缘关系所致,因为俊芿的活动区域在临安、四明等浙东地区。[37]黄先生的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忽略了——慈湖在当时儒学界中的重要地位——这个事实。
俊芿回国后,先后使高仓、鸟羽、顺德诸天皇皈依,执权的北条泰时也敬重他的学识与德行。他于安贞元年(1227)在京都泉涌寺圆寂,被追赐为大兴正法国师。[38]他擅长书法,至今尚有作品存世。俊芿弟子释信瑞所撰《泉涌寺不可弃法师传》谓:
法师上洛(指京都)后,与左府(指左大臣德大寺公嗣)面晤时,左府欣狎曰:“幸今遇师,庶勿攸急。”法师哂然诺。自是厥后,笔精之义,宋朝之谈,日新月故,亹亹不怠。五经三史奥粹,本朝未谈之义,法师甫陈,左府闻之,无不叹异。[39]
所谓“宋朝之谈”,当是在华的见闻;“五经三史奥粹,本朝未谈之义”云云,则是指宋代的新儒学(与日本当时流行的汉唐经学不同,故云“本朝未谈之义”),特别是包括慈湖学说在内的理学思想,这应该是慈湖心学传到日本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