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新疆依禅派及伊玛目·冉巴尼派对西北门宦的影响

苏非在中国甘、宁、青被称为门宦,在新疆被称为依禅。西北苏非门宦的产生与形成与中亚特别是中国新疆依禅派有密切关系。这是许多学者的共识,如果搞不清新疆依禅派的发展及其影响,就很难搞清楚中国西北回族中的门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脉络[15]。“依禅”一词来源于波斯语,是一种教派职位的称号,在新疆地区依禅派也可称为苏非派或神秘派。新疆早在元末明初就有苏非派团体,到明末清初,新疆苏非派得到迅速发展。

“和卓”一词系波斯语音译,也有译华者、火者、霍加等,意为“显贵”或“富有者”。在中亚和新疆地区,则专指穆罕默德的后裔,即具有圣裔身份者。新疆的和卓来自中亚地区,从教派上划分和卓属于伊斯兰教苏非派,在新疆称为依禅派,和卓也大都成为依禅派各教团首领。起初他们往往单独或结成小团伙四处漫游,走到哪里便把伊斯兰教神秘主义主张宣传到哪里。由于他们有圣裔这一特殊身份,得到当地穆斯林群众的追捧。最早有额什丁和卓家族和穆罕默德·谢里甫家族在新疆兴起。16世纪后玛合图木·阿杂木和卓家族从中亚塔什干来到新疆,他曾是中亚乃格什板底耶教团的首领和导师。他十分重视苏非主义道乘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一生著述颇丰,使他成为该教团权威的道乘理论家,而且在政治方面也十分活跃,曾被叶尔羌拉失德汗聘为宫廷顾问,为乃格什板底耶在新疆传播打开了局面。玛合图木·阿杂木去世后,他的后裔中有三支先后进入新疆,并形成三支和卓势力,这三支是依禅卡朗系、多斯系、伊斯哈克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依禅卡朗系和伊斯哈克系,但教主职位被依禅卡朗所取得。两派势力不断壮大,以玛合图木·阿杂木第七子伊斯哈克系为首形成黑山派,以其长子依禅卡朗为中心形成白山派,也就是清代文献中所称的白帽回与黑帽回。两大阵营以喀什噶尔和叶尔羌为中心,争斗不休。两大派系在教义上没有多大分歧,他们都遵守乃格什板底耶学理,二者只在礼仪和形式上有所区别。白山派在念“孜克尔”时低声默念,黑山派则是高声念诵。依禅卡朗死后,由长子穆罕默德·玉素甫继承教权,他前往喀什噶尔传播伊萨尼耶派,引起伊斯合克信徒不满,双方发生械斗,白山派以失败而告终,玉素甫离开喀什噶尔前往哈密,在哈密生下阿帕克和卓,并将哈密纳入白山派势力。数年后玉素甫和卓与儿子阿帕克一起回到喀什噶尔,这一时期叶尔羌宫廷内部派系斗争十分复杂,而宫廷斗争与教派斗争往往交织在一起,玉素甫父子参与了一起宫廷政变并获得成功,作为报酬玉素甫父子获得叶尔羌教务管理权。他利用手中权力压制和大肆屠杀黑山派信徒,引起黑山派反抗,玉素甫被杀,阿帕克被逐出南疆,进入甘宁青开始流浪生活[16]

阿帕克和卓以穆罕默德二十五世圣裔华哲·赫达叶通拉希·阿法格身份于1671年从中亚经新疆来到甘肃、青海等地传播虎夫耶学理。阿帕克在甘、青期间有意隐瞒了其新疆白山派教主身份和失败被逐的经历,他曾对河湟地区穆斯林说,自己是从麦加经天山到甘肃、青海地区传教的,所以西北地区穆斯林,包括其亲传弟子始终不知其真实身份,只知他是二十五世圣裔,是从阿拉伯来的传教士。其实这位圣裔就是阿帕克和卓,其名华哲·赫达叶通拉希·阿法格,不过是和卓·阿帕克·依达耶图拉的同音译写而已。阿帕克和卓曾在西宁凤凰山拱北住过一段时间,河州许多阿訇慕名前往求见,其中包括后来穆夫提门宦创始人马守贞、毕家场门宦创始人马宗生、鲜门门宦创始人鲜美珍等。阿帕克和卓曾给他们传授了虎夫耶学理,同时送给传教凭证,其中给马守贞的有阿帕克和卓自己用过的经卷、太斯比合(念珠)、代斯达尔(头巾)等八样礼物,给马宗生传授了“孜克尔”和虎夫耶宗旨,给鲜美珍的有两颗大印,其中一颗大印上刻有“乃格什板底耶”字样。作为阿帕克和卓弟子,他们在内地分别创立了穆夫提、毕家场、鲜门、刘门等门宦,同时对华寺门宦及嘎德林耶大拱北都有一定影响[17]

伊玛目·冉巴尼派是以印度著名苏非主义神学家和宗教领袖伊玛目·冉巴尼(1564—1624年)之名命名的神秘主义派别。18世纪中后期,伊玛目·冉巴尼的学说传入新疆,形成“阿印科系统”和“莎车系统”。其中阿印科系统乃是18世纪中叶一位名叫伊哈万·嘎里的传教士由印度赴新疆,在阿克苏之阿印科地方修建道堂并传教而形成的。莎车系统据说是18世纪后期,一名叫谢赫·乌尼亚的人从阿富汗之巴达克山来新疆叶尔羌(今莎车县)传教而形成的。这两个系统在新疆维吾尔族中影响比较大,同时也传播到甘宁青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中。伊玛目·冉巴尼所著《麦克图巴特·书信集》是该派教义的根本大纲,该书是冉巴尼一生给弟子、友人所写信件的总汇,也是他一生研究伊斯兰教诚信、遵守及教乘、道乘、真乘之间关系的成果。该书共收集冉巴尼536封书信,在中亚影响较大,曾被翻译成波斯文等多种文字,18世纪后期传入新疆,20世纪初被中国内地朝觐的穆斯林带回,受到各门宦家的重视,被列为经堂教育参考书目。自1985年起临夏华寺门宦的马鸿章阿訇致力于研究和讲解《麦克图巴特》,并与青年学者马永正合作于2005年完成汉文译稿,全书共100余万字[18];另一位阿訇周进福经十多年努力,致力于翻译该经典,并于2009年由香港蓝月出版社出版。

阿印科系在新疆维吾尔族、回族中都有传播,其道祖伊哈万·嘎里共传了5位弟子,两位是维吾尔族,3位是回族,3位回族弟子在新疆和甘宁青传教,其影响最大的是宁夏洪门门宦。

谢赫·乌尼亚所建的莎车道堂,又称牙勒岗道堂,在新疆与内地均有所传,在内地影响最大的是甘肃东乡族自治县的北庄门宦。北庄门宦的创始人马葆真听说穆罕默德第二十八辈后裔谢赫·乌尼亚在新疆莎车传教,于1800年同井沟瞎太爷去莎车求学,第一次没有见到谢赫·乌尼亚,返回北庄,1812年第二次徒步到莎车牙勒岗道堂求见乌尼亚,被收为门徒,在其门下学习一年。临别时授予马葆真传教凭证,并命他先去麦加朝觐,之后方可传教。马葆真遵从师命,于1814年前往麦加朝觐,取得“哈吉”称号,回到东乡北庄开始传教。北庄门宦历经近二百年的发展,信众遍布甘、青、新等西北各地。北庄门宦实行教权世袭制,马葆真后辈继承教权之前必须前往莎车牙勒岗领受传教“口唤”,现任教主马进成(2009年去世)于1953年前往牙勒岗。当年与马葆真一同前往莎车的井沟瞎太爷起初协助马葆真传播虎夫耶学理,其后代与北庄分裂,另立门户,称为井沟门宦。伊玛目·冉巴尼在内地还传有丁门门宦,其创始人丁祥拱北在银川塔桥。同时,通贵门宦、崖头门宦、灵明堂、庆云堂都与新疆莎车苏非派有联系。

2008年笔者多次前往宁夏海原、吴忠,甘肃兰州、临夏,青海等地对门宦道堂、拱北、清真寺进行考察,访谈一些门宦负责人,其中与库布忍耶大湾头门宦负责人张明义、北庄门宦负责人马进成、崖头门宦负责人韩哲民、大拱北当家人杨杰芳、韭菜坪当家人李登贵、灵明堂负责人汪受天、洪门门宦负责人洪洋及20多座拱北管理人员进行交谈,在调研中发现西北伊斯兰教门宦不仅历史上受中亚苏非思想影响较大,而且现在还与中国新疆及印度苏非思想保持密切联系,如北庄门宦负责人马进成与新疆牙勒岗道堂联系十分密切,北庄门宦每逢教权更替和新的门宦负责人产生之前,都要到新疆牙勒岗道堂。马进成准备将教权传给人称三师傅的三儿子,近年来他带儿子多次到牙勒岗道堂讨要“口唤”。临夏的祁门原属于格底目,2005年祁介泉为祁信一、祁明德重修拱北,近几年祁介泉与几个儿子多次前往印度冉巴尼故乡希尔信迪,并希望得到冉巴尼后代准许其在中国传播苏非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