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博弈中的晚清法律翻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年轻学者滕超寄来新作《权力博弈中的晚清法律翻译》书稿,嘱我作序,不敢推脱,遂于暑期拨冗仔细研读,及至主线渐趋明晰,再细细揣摩,不禁油然慨叹,便欣然命笔,记录点滴所思所想,以为序。

译事难,法律翻译更难。作者的选题还不止于此,而是基于法律翻译进行研究,涉及法律的权力博弈,聚焦清朝晚期若干重要法律翻译典籍的分析。通览全书,读者可以感受有关法律翻译的精到批讲和研判,还可领略有关清朝法律、外交、法律翻译组织和实践、中外文化交汇融合、法律文化碰撞与调适、社会变迁以及清朝统治走向没落的具体例证。

作者思前人之未思、做前人之未做,大胆开辟思路,从典籍中拮取例证,悉心论辩,将自己思想融于其中,左腾右挪,出入辗转,甚是自由。同时又不失系统性,保证读者能依据中国法律的历史演变主线,蔓引株求,融会贯通。

依靠来自语言学与法学两个学科的基本素养,作者又旁征博引,汲取多学科、多视角的学术精要,将研究对象深入解读、剖析。社会学视角是作者赖以研究的基本框架,可见作者甚能不拘一格,突破樊篱,求取根本。

著作中不乏对理论的剖析和引介,法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社会学理论,一应纳入,构成全书的脉络,并融于案例分析之中。语言研究、法律语言研究等西方理论成果和要义亦均能信手拈来,为吾所用,可见作者对相关领域的广泛涉猎。而且能细心甄别,批判吸收,有效服务于对晚清法律翻译中权力博弈的解析。

作者表述个人观点直来直往、慷慨果断,即使读者不能苟同,也难以否定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入理的议论。为强调社会学视角,作者对“纯”语言学路径的法律翻译研究提出批评,期待文化研究者摆脱语言学思维模式的束缚,这对容易误入极端的译者来说,不啻是醒目的警示。中国法律翻译研究尚需置于中国法律语言研究的背景中,才能成为有源之水,作者虽无暇展开讨论,但据其引述大量国外研究成果判断,并未予以轻看。毕竟法律语言学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系统理解尚需耗费时日。

有幸抢先拜读滕超的新作,倍感荣幸,也算是缘分使然。先前曾读过他撰写的《英汉法律互译:理论与实践》,为他年轻好学,勤恳耕作的进取精神所折服,曾向身边的年轻同好力荐,且引以为豪。相信他能在法律翻译研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法律翻译及研究的持续推进贡献力量。

杜金榜

2013年9月15日

于广州白云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