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1.研究思路
提出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研究的具体问题。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作为一个有文化张力的文学现象,有以下问题需要研究: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何以成为少数民族文学中突出的现象?少数民族小说运用汉语写作如何根植少数民族土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小说运用汉语写作如何恰当地表达少数民族意识?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采用哪些策略保持少数民族文学特色?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作如何防止汉语强大意识的冲击而保持少数民族内涵?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如何拓展中国当代小说的描写领域?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哪些独特的贡献?这些都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需要厘清和研究的重要学术课题。
确定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研究主题框架。
对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进行总体和个案研究。研究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的民族分布、发展态势、形成原因、写作策略,以及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现象的多重文化思维和跨文化写作的内涵及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第一,厘清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内涵和概念,提出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如何用汉语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采取哪些措施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如何拓展中国当代小说的描写领域等问题。第二,描述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现状及成果,包括民族分布、成就地位等,即展示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并研究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的发展态势。第三,分析这种独特文学现象及成果出现的原因,即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文学现象的问题。第四,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如何用汉语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策略,即解决怎样用汉语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问题。第五,总结当代运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在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包括对当代文学多元化发展的贡献,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传播的贡献,对汉语跨文化交际实践的语言学的贡献,对促进民族交流、民族团结的贡献,等等。
总结与提升:研究当代运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在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及心路历程,在少数民族文化、文学、语言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为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探讨其对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和谐发展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之,本研究立足于运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文本,选取符合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内涵界定的作品,即选取“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作的具有少数民族意识和少数民族特质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总体上采用写作学研究方法,采用文本解读和个案分析为主、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取对比方法,将少数民族作家汉语写作和汉族作家汉语写作进行对比,将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和少数民族小说的母语写作进行对比,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和其他国家采用非母语即族际共同语写作相对比,将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置于当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即置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氛围中,总体考察当代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的主观态度和现实环境,研究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传承、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策略和贡献,探讨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跨文化写作的内涵及意义。
2.研究内容
论著对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现象进行总体和个案研究,探讨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在表达本民族文化方面的特点及蕴含的文化含义,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态势、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运用汉语写作的原因、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运用汉语写作的策略、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运用汉语写作的独特贡献等,试图解决少数民族小说如何用汉语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拓展中国当代小说的描写领域等问题,研究该文学现象对于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框架,加强民族团结、民族交流所做的积极贡献以及对于传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形象的巨大贡献。
下面是论著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发展现状。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迄今为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创作呈现出两种状态,即母语写作和汉语写作。运用母语写作的主要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彝族等族作家,即便以上这些民族的作家也有很大一部分采用汉语写作,他们被称为双语作家。其他少数民族作家则主要运用汉语写作。从比例上来看,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写作者已占90%以上,这是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发展的一个独特现象。本文研究占90%的运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的具体族裔分布和地区分布,研究有母语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写作和以汉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作家汉语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同异之处。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语境中,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在汉语普及的历史语境下进行创作有四种状态:一是只用母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们用自己母语写作,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彝族、柯尔克孜族等一些具有母语优势的作家坚持用母语创作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学。二是娴熟掌握自己的母语又娴熟掌握汉语的双语作家,他们既用母语创作,又用汉语创作。有的少数民族作家能熟练用母语交流,但写作则只用汉语,如蒙古族、藏族、彝族的一些作家。三是拥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但已不会用母语写作而直接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如土家族、苗族的一些作家。四是拥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但全部以汉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作家,比如回族作家和满族作家。这些少数民族小说,除了第一种是母语写作之外,其他三种都汉语写作。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取得的成就,展示这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为下面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打好基础。
第二,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现象形成的原因。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言说主体是具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但用汉语写作的作家。不管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汉语写作的原因如何不同,他们都具有为少数民族文化代言的强烈意识。他们采用汉语写作,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本民族文化,也是为了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当代少数民族作家都具有传承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强烈愿望,也有表达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强烈追求,同时他们也是各少数民族认同国家政治、热爱中华民族的代言人,也是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积极践行者。因此,少数民族作家运用汉语写作,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二是为了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本民族文化;三是为了表达本民族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热切期盼;四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语境中,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多重文化素养,既有少数民族文化素养,又有中华民族文化素养,既有汉族文化素养,也有西方文化素养,从而形成少数民族作家独特的文化追求。这种跨文化的素养,使得少数民族作家在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时,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性追求和超越少数民族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共性追求的复合性特征,这种复合性特征是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最大的贡献。
第三,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策略。
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为保持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和本质、在更大范畴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所采取的一系列写作策略:策略一,在主流意识形态写作中展示少数民族的风情风俗。20世纪50—70年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主要采取这种策略,在中国当代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策略首先是充分描写少数民族风俗风情,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场域中设置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一致的阶级斗争叙事、翻身解放叙事、新人新风尚叙事等,从而让当时的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具有不同于汉族小说汉语写作的独特之处。策略二,将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上升为文化书写。到了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中风俗风情上升为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的风俗风情不再仅仅是陪衬和背景,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真正主角。作品中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已成为标示着该民族本质的文化特色,描写也从表层深入深层,不仅仅展示外在的色彩,而是展示各个民族内在的心灵和灵魂。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少数民族作家开始具有自觉的民族意识,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已成为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普遍追求。同时还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方面思考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质,从宗教角度探索本民族的审美追求。因此新时期的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对宗教不再采取回避或者完全的批判态度,而是将宗教作为本民族的文化现象和审美对象来进行观照,并用汉语表达出来,以达到全国范围甚至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如此运用汉语写作描写少数民族生活,就不再需要给少数民族打上风俗风情的标签,而是从本质和内涵方面展示少数民族文化,这样用汉语写作就不再只是外在的描写,而是深入本质的表达。极力张扬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是80年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主要策略,这是80年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区别于汉族小说汉语写作的主要标志。母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因为其语言就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特质,不需要专门采用这样的策略来进行写作,因此张扬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是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主要策略。策略三,在现代书写中表现少数民族独特思维。进入90年代后,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在对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进行文化观照和审美审视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更多地展示和描写少数民族的现代追求。一批少数民族汉语作家学习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的写作技巧,超越汉族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用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描写少数民族生活和历史,用现代的手法,表达少数民族的民族思维,追求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血脉,并且探讨在追求保持民族特色中如何实现文化交融,在现代汉语中探索少数民族写意技巧的作用和价值等新的策略。在学习现代、后现代手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汉语作家发现可以用这些新的手法描写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甚至在很多方面,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和这些现代方法不谋而合。在寻根文学思潮中,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等手法,给予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很大的启迪。他们运用现代手法描写本民族生活,如鱼得水,从而让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策略四,保持民族特色与文化交融的共同追求。进入新世纪后,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超越只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只是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写作追求,看到当今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和文化混血的状态,站在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语境中,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胸怀,展示少数民族文学和汉族文学的融合共通之处,以跨文化的姿态,用汉语进行少数民族小说的写作,以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表达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努力以及在多元一体语境中的个体贡献。策略五,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的内涵,这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在语言方面所采用的写作策略。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采取运用少数民族俗语、口头语、宗教语强化少数民族特色,用汉字表达少数民族文化写意内涵,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混合使用等策略。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去表现少数民族“母语”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具有跨越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种文化的表达特点,为当代汉语的跨文化交融提供了鲜活的例证,为中华民族文化交融、中华民族语言交流、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基于文学方面的独特贡献。
第四,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独特贡献。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对当代文学具有独特的贡献,本文主要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四方面贡献。一是对文化的独特贡献。当代少数民族作家运用中华民族通用的汉语写作,用有利和恰当的方式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对中华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对当代文学发展的独特贡献。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用汉语表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内核,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描写领域,为中国文学丰富了写作空间和审美内涵,为中国文学写作的多元化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形式和方法。三是对语言学的独特贡献。汉语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在保留本民族“母语”的同时,使用“第二母语”汉语写作,用汉语描述本民族历史文化,为更好传承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做出了语言学的贡献,从而具有独特的语言学意义。由于汉语具有更加广泛的使用空间和认知范围,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表现“母语”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为当代汉语的跨文化交融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四是对促进民族沟通、理解和民族团结的贡献。运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为民族交融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文学、语言学例证,可以更大范围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对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研究意义
1.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具体说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文化现象。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是为了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当代少数民族汉语作家首先凸显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主要表现在在公开场合公开少数民族身份、发表作品时在姓名后面标示民族身份,以此表明自己的族属身份。更为重要的是,少数民族汉语作家都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追溯自己的民族血缘,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他们采用汉语创作,既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又希望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保持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希望自己的创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做出独特的贡献。当代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是传承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有利的方式,运用中华民族通用的汉语写作,能够将少数民族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传播。中国各民族的读者可以从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小说中了解、理解中国各民族的伦理道德、情感表达、思维模式、人生态度等方面的文化,不仅具有传承、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还有促进中国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民族团结进步,从而共同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2.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增加了少数民族汉语小说这一新兴文学门类,将其从少数民族小说中分离出来,将少数民族小说和母语小说分别开来,从而扩大了当代文学的版图,丰富了当代作家的少数民族成分,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少数民族优秀小说作品,具有促进民族沟通理解和民族团结的作用。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如何用汉语表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内核,可以为当代文学提供新的描写领域,为中国文学丰富写作空间和审美内涵,为写作的多元化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形式和例证。
3.具有独特的语言学意义
汉语是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当代少数民族在保留本民族“母语”的同时进行汉语写作可以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力度和扩大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由于汉语具有更加广泛的使用空间和认知范围,研究少数民族作家用汉语去表现“母语”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可以为当代汉语的跨文化交融提供鲜活的例证。具体说,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小说的汉语写作现象,研究其对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增加汉语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词汇和宗教词汇等的贡献,从而扩展汉语的研究范畴,打破以往研究中只是研究汉语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单一性,而是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形成汉语文化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双向性研究。
4.具有促进民族沟通理解和民族团结的作用
研究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能为民族交流和文化交融提供丰富的文化、文学、语言例证,对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各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沟通理解,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共同繁荣中华民族文化,共同兴旺中华民族文学,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种促进各民族沟通理解和民族团结和谐的写作方式,是当代少数民族小说汉语写作的突出作用。
[1]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25634.htm。
[2] 单超:《试论民族文学及其归属问题》,《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3] 玛拉沁夫:《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少数民族文学集·导言》,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版。
[4] 玛拉沁夫:《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少数民族文学集·导言》,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版。
[5] 吴重阳:《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概观》,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7页。
[6] 李鸿然:《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上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7] 王炜烨:《拓深与扩大:少数民族文学评论对策》,《内蒙古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8] 杨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现状与入史策略》,《湖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9] 阿来:《阿来:穿行于异质文化之间》,http://www.people.com.cn/GB/wenyu/66/134/20010510/461502.html。
[10] 姜广平、阿来:《我是藏族人,我用汉语写作》,《西湖》2011年第6期。
[11] 罗庆春、王菊:《“第二母语”的诗性创造》,《小说评论》2008年第3期。
[12] 钟进文:《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现状与发展论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