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用习近平“三农”思想指导湖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习近平“三农”思想的形成与实践[7]
1969—1975年,年轻的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度过七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知青生活。梁家河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思想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习近平曾经讲道:“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1982—2012年,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成长时期。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三农”思想和实践,是其“三农”思想形成的实践源头。1985年,习近平到福建工作,先后在特区厦门、山区宁德、省会福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了17年半。2002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并担任省委书记。2007—2012年,习近平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这段时期对“三农”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科技及食品安全等问题深入研究,提出战略方向性指示,为“三农”战略思想的形成奠定深厚基础。2012年至今,是习近平“三农”实现的成熟期。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对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三农”思想基本成熟。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
1.“三农”发展战略思想
“三农”问题作为事关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性问题、难点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早在1984年,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搞经济,搞大农业,都需要多一些战略眼光,从时间上看得远一些,从空间上看得宽一些”。[8]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反复强调“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他指出“农业兴、百业兴;农业衰、百业衰;农业萎缩、全局动摇”。[9]他十分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出“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重视农村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尤其要重视探索多渠道就业门路,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途径”[10],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通盘谋划、同步推进,强调“如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不能增收入、集体不能增实力,这种经济增长就是无效益的和虚假的”。[11]
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城乡关系认识“三农”问题,提出“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省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12],做出“浙江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强调“要切实做到执政为民重 ‘三农’、以人为本谋 ‘三农’、统筹城乡兴 ‘三农’、改革开放促 ‘三农’、求真务实抓 ‘三农’”。[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全局性、方向性和战略性意义,形成系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4]“三个必须”的重要论述,通过强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与国家强、美、富之间的关系,对“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高度概括。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三个不能”明确了我们党坚持不忽视农业、不忘记农民、不淡漠农村的宗旨使命。
2.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作为关乎国家安定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农业发展的新情况,必须以深化农业改革为着力点、激活发展新引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解决好 ‘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道路”。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指出“从单一的种植业的小农业,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立体化大农业,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一个突破性的战略转变”“农业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不再是仅仅提供原料的传统农业,而已升华为商品化生产的现代农业。从发展趋势看,乡村工业和商业将在农村经济孕育中迅速发展起来,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连成一体,形成中国式的农工商一体化”。[15]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针对福建人多地少、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的特点,提出福建要发展特色农业、大农业,搞好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他指出“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16]“要根据市场需要,紧紧依靠科技,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和绿色食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17]他指出,“要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省情、县情,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花钱省、多办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同时强调要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作用,“发展现代农业仅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18]要“两手抓”,“必须懂得市场,特别是要懂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市场。各级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不能只抓生产、不抓市场”。[19]他始终关注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全省开展“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并在2002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节目上,对福建和全国观众承诺,“用三年时间在全省23座城市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 ‘餐桌污染’、五年在全省范围基本实现治理 ‘餐桌污染’的目标。”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抓住新世纪初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机遇,顺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趋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大决策,强调“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提出“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全面走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为基础,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道路。2013年11月24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2],关键要实现农村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以科技带农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
3.推进农村建设
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从村容村貌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针对农村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指出,“建设科学化生活的现代农村,逐步把农村建成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物质文明的高水平的文明村,使农村成为优良传统、先进思想、现代文明的集合体,使千家万户成为小康之家”[23],强调“教育关系着子孙后代,要做到全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要舍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花点钱、投点资,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几件长精神、长志气的好事”。[24]
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建省工作期间,就提出“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标志,也是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小康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25],强调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规划和建设,处理好四项关系:高起点规划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建新、改旧和整治的关系,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政府引导和发动群众的关系。[26]针对农村建设中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他要求:要大力组织推广群众创造的清产核资办实体、依靠积累办实体、围绕服务办实体、立足资源办实体、股份合作办实体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壮大集体经济。[27]
习近平同志针对新世纪初浙江省不断富足起来的农民群众对人居条件越来越不满意的状况,做出了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前瞻性重大决策,强调“要把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优化农村环境的生态工程、造福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28],“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29]
4.促进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
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早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同志就曾写道:脱贫道路上,决不能让一个地区掉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里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针对正定县“高产穷县”、农民收入低问题,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裕民,民富才能国强”(1984年2月),强调“绝不能光讲粮食生产、光讲高产粮,不讲经济效益”“大搞农工商、农民变工人、离土不离乡”。[30]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探索实践扶贫开发的路子和途径,解决了“茅草房”和“连家船”问题,组织实施“造福工程”,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办法,福建成为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思想的发源地。习近平强调“扶贫先扶志”,人穷不能志短,更要振奋精神往前奔,“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扶贫要找准路子,“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31]1996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福建省委工作,指出“扶贫攻坚与奔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两个并行不悖、互相促进的任务”,“要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措施,支持贫困县、贫困乡(包括已摘帽)的经济开发,以增强贫困县乡的自我发展能力”。他高度重视扶贫措施的落实和成效,他强调“贫困县、贫困乡要把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做到 ‘真扶贫、扶真贫’”。[32]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针对当时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和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强调“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33],指出“现在的贫困问题不是块状贫困,而是星星点点的点状贫困,这要求我们扶贫工作观念要明晰,定位要准确,要做到因地制宜 ‘真扶贫,扶真贫’”。[34]习近平同志针对新世纪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问题,强调“必须坚持富民为本、富民为先,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作为新阶段 ‘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5],提出“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继续加快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既要鼓励农民走出去,又要引导农民留下来,还要支持出去的农民回乡创业”[36],并全面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做出重要阐述,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后又到陕西、贵州调研考察扶贫工作时,提出了“六个精准”。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五个一批”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5.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根本还是要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对待改革的态度如何、改革工作搞得好坏,作为检验和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37]他强调“重点扶持 ‘两户一体’(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经济”“‘两户一体’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好形式,是当前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广大农民共同富裕起来的先行者”。[38]针对农村服务流通体系落后问题,他强调“要搞好供销社体制改革,真正办成农民集体所有的合作商业,成为农村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39]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针对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他提出“要推行股份合作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分散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培育和构造各类市场主体”[40],指出“建立国家、集体和农民及其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41]他高度重视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推动开展试点,2002年6月在龙岩武平县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他十分关注供销合作社发展,要求“把供销社体制改革放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全局位置上统筹考虑,把它真正办成农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业,以发挥其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的特有作用”。[42]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着眼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程建设,着力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机制,指出“改革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43],“深化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和动力源泉”[44],强调“要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征地、户籍、就业、社保等城乡配套改革,消除影响 ‘三农’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45],要求“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都能在农村迸发活力、创造财富”[46],部署实施了县乡财政体制、乡镇机构、征地制度、农村金融、教育卫生等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实践了发展“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改革试点,并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47]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三个坚定不移”,在关键时期、标志性地点旗帜鲜明地宣誓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政策目标。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48]
6.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就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指出“人类从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壤沙化、环境污染、海洋毒化、气候变坏、灾害频繁的严重后果中,越来越认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农业经济早已超出自为一体的范围,只有在生态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稳定而迅速的发展”,提出“把我县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多种生产门类,能满足多种目标要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高,生态和经济都呈良性循环,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开放式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在全国率先谋划生态省建设,倡导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强调“建设生态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后世的宏大工程”[49],提出要“通过以建设生态省为载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维护生态良性循环,保障生态安全,努力开创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50]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针对浙江先期遇到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快经济发展的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强调“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条路”,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51],做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战略决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确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任务,中央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同时,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强化和凸显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表述,表明党和国家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
7.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针对农民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明显滞后的问题,强调“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全面改善农村的供水、供电、环保、交通、通信、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继续大力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小康健身工程,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普惠性的农村社保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社保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52],在2004年率先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每年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
8.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
解决乡村治理课题,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习近平同志针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老化、工作能力差等问题,指出“搞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作用,是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保证”,强调“一定要挑选那些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强、作风正派、秉公办事的人进班子,把好政治质量关。同时,要注意选拔那些有文化、有知识、懂经济、有工作能力的年轻人进班子,把德与才结合起来,综合考察,以利于实现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53]习近平指出,要“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发展能力,“在指导思想上、组织保证上使党组织在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于 ‘第一线’,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54]
习近平同志针对农村社会结构变动、价值观念多元、民主意识增强等新情况、新问题,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55],强调“确保农村稳定,为农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56],建立推行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总结提炼了“后陈经验”(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创新发展了“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问题不出村),提升实践了“新仓经验”(生产供销联合与合作)。
(二)用习近平“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57]
习近平“三农”思想,系统全面、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意义深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湖州市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实现乡村振兴新目标。
1.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方向道路
党的十九大在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实施这一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宏观版,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回应了群众的期待。乡村振兴,落脚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一个新的重大提法,乡村振兴不仅农业要现代化,整个农村也要全面发展,不仅工农差别要缩小,城乡差别也要缩小,实现“四化同步”、工农互促、城乡共荣、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五位一体”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做了深刻系统阐述: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个之路”揭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和内在规律,指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和努力方向。
湖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明确提出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市的号召,并发布《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行动方案》,提出湖州市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六大行动”,即绿色引领、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提升行动,全域覆盖、生态宜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乡风文明、素质全面的人文乡村发展行动,“三治结合”、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推进行动,共建共富、全民共享的乡村民生优化行动,城乡融合、活力迸发的制度完善行动,全力打造农业全面现代化、环境全域美丽、生活全民幸福、要素全效流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58]
2.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我们有过去许多成功经验,需要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这又是一项全新工作,需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为此要把握正确原则,采用科学方法,扎扎实实地抓落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哪个部门单独就能干得了的,不加强党的领导,不发挥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肯定不行。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五级书记齐抓共管,把乡村振兴摆到优先位置,才能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另外,体现在“四个优先”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要做到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些都要体现到制度机制上,体现到具体政策上。
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统筹推进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各项任务,全力创建农业全面现代化、环境全域美丽、生活全民幸福、要素全效流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区。要把振兴乡村产业作为迫切任务,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融合兴农,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关键抓手,做精规划、全域治理,联动推进精品村、示范镇、示范带、示范县区创建,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把农民素质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繁荣农村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把加强乡村治理作为重要环节,强化党建引领,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加快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打造更加和谐的乡村生活;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推动农民生活富裕;把农村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抓好“三位一体”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激发农村发展内生活力。
3.“五个振兴”系统推进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再次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相互耦合并形成了一个互为关联、联系紧密、逻辑清晰的有机整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59]
产业振兴是重点。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湖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保持了农业经济平稳增长。2016年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显示,湖州市以综合得分89.84分的成绩实现“四连冠”,高出全省平均得分6.73分。
人才振兴是关键。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湖州市在市校合作机制的推动下,“1+1+N”农推联盟体系不断完善,依托湖州农民学院“七位一体”,建立了“定向培养+社会化职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动机制模式大创新、农业技术大推广、农技队伍大提升,被农业部列入全国唯一的整市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
文化振兴是灵魂。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近年来,湖州市以“有文化礼堂、有展览展示、有文体团队、有文化走亲、有礼仪传习、有素质培训、有村规民约、有长效机制”为核心,着力打造“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品牌,文化礼堂遍地开花,村民因礼堂而凝聚,乡村因凝聚而振兴。文化礼堂作为乡村文脉的承载者,早已成为湖州农村的文化地标和群众的精神家园,为乡村振兴凝神聚气。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文化礼堂47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47.4%。
生态振兴是根本。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 ‘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习近平提出“两山”理念,包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湖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奋力扛起践行“两山”理念的责任担当,坚持不懈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先手,一鼓作气治污水、一抓到底治垃圾、一以贯之治农厕,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立市,确定了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奋斗目标,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GDP核算和综合考核体系,创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当绿色发展实践者。
组织振兴是保障。习近平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湖州市出台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将下阶段党建工作重点指向了推动乡村发展,通过在全市层面深入实施“红色堡垒行动”“人才领航行动”“兴业强村行动”和“善治乡村行动”四大行动,实现打造全面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智力支撑、建设生态宜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和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26/c_1123487123.htm)。
[5]韩长赋:《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学习时报》2018年3月28日。
[6]参见《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 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湖州在线(http://www.hz66.com/2018/0310/286151.shtml)。
[8]1984年3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9]1996年8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办(农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10]习近平:《加快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代序)》,载习近平主编《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1]1998年8月18日《习近平在全省农村“双增”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2003年4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杭州市余杭区“三农”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3]2005年1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4]参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5日。
[15]1984年3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17]2001年2月7日,《福建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8]习近平:《加快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代序)》,载习近平主编《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9]1998年2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2005年1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1]2007年1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2]《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
[23]1984年3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24]1982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上的讲话》。
[25]1997年11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6]1997年11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7]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工程办公室、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形成与实践”》,《人民日报》2018年1月19日第1版。
[28]2004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上的讲话。
[29]2004年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30]1984年3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32]1996年11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扶贫开发暨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33]2003年1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4]2003年1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两会”期间参加省人大温州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
[35]2003年1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6]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37]1985年3月6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议上的讲话》。
[38]1984年2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9]1984年2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县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0]1996年8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办(农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41]1999年1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2]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形成与实践》,《人民日报》2018年1月19日第1版。
[43]2004年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4]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45]2004年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6]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47]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48]习近平:《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28/c_1118763826.htm)。
[49]2002年1月23日《福建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50]2002年8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 〈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上的讲话》。
[51]习近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浙江日报》2005年8月24日第1版。
[52]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53]1983年11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县安排今冬明春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4]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形成与实践》,《人民日报》2008年1月19日第1版。
[55]2006年3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56]2004年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7]韩长赋:《用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指导乡村振兴》,《学习时报》2018年3月28日。
[58]中共湖州市委文件:《湖州市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行动方案》,湖委发〔2018〕1号。
[59]参见《习近平要求乡村实现“五个振兴”》,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716/c1001-3014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