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学案例与实训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要知识点

一、健康管理兴起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健康管理学源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医学学科,主要包括健康监测与评估、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健康与生产力管理、健康管理与卫生技术评估等。同时,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与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互为补充和促进,是符合我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新医改形势下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以及社会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监督评价,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已受到国内各领域专家的关注和业内人士的重视。

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2000年以后我国逐渐兴起以健康体检为主要形式的健康管理行业,健康管理(体检)及相关服务机构明显增多,并逐步成为健康服务领域的一个新兴朝阳产业。自2005年以来,有关学会、协会申请成立了健康管理相关学术机构,如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也于2007年创刊发行;多本健康管理学教材编写出版,国内也有高校成立了健康管理专业,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13年10月,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这是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包括健康管理在内的健康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广阔前景。

二、健康管理服务需求现状

(一)人口现状

1.老龄化问题凸显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惊人,且老年人口基数大,全社会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繁重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健康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二)疾病现状

1.慢性病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慢性病是一类病程漫长,无传染性,病理变化常具有退行性、不可逆性,不能自愈,也几乎不可能被治愈的疾病。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令人忧虑,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每4人中就有一人患高血压,每10人中有一人患糖尿病,超重肥胖问题凸显,高血压、癌症发病率10年来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正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2.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日益严重

(1)超重和肥胖。

(2)膳食结构不合理。肉类和油脂消费增加,谷类食物消费明显下降,食盐摄入居高不下。

(3)身体活动不足。身体活动不足是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吸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潜在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长期吸烟的人肺癌、卵巢癌、口腔癌的发病率很高。同时,吸烟还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2~6倍。

(5)过量饮酒。大量饮酒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3.慢性病严重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

我国65%以上的慢性病患者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来20年,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慢性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不利影响。

4.慢性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在2011年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中,慢性病治疗费用仍旧居高不下,比如,肺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出院者人均医疗费分别是11536.4元、14631.2元、15459.2元,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医疗费高达38802.2元。由此可以看出,慢性病治疗费用高昂,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国家都承受着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

(三)医疗保障现状

我国目前存在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增长快,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慢性病人数逐年增多,养老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要达到分流患者,减轻医院压力,缓解我国医疗资源超负荷运行的现状的目的,需要建立“家庭—社区—医院”的健康管理模式。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80号)及《关于做好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明确强调着力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要求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三、健康管理相关基本概念

(一)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提出三维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1989年,WHO又进一步完善了健康概念,指出: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二)疾病

疾病是指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形态和(或)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早或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或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广义的疾病是针对健康而言的,也就是说,只要不符合健康的定义,就可以认为是有“病”了;狭义的疾病是根据疾病分类手册而言,也就是指具有一定诊断标准的、具体的疾病名称(包括综合征)。

(三)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核心的新型医学服务的过程。通俗来说,健康管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四)健康管理学

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型交叉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四、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主要目标

在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提高国民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又不同于传统的医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1.健康管理学科体系

宏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宏观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问题;微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包括家庭)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改善与管理问题;健康风险控制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健康信息技术学科体系;健康教育培训学科体系;中医治未病与特色养生保健学科与服务体系。

2.健康管理学学科分类

从研究维度分,可分为生理健康管理学、心理健康管理学、社会适应性健康管理学等;从研究层次分,可分为宏观健康管理、微观健康管理;从研究主体分,可分为慢性病风险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健康保险、社区健康管理及劳动生产力管理等;从研究主要对象分,可分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慢性病人群等。

五、健康管理基本步骤及常用服务流程

(一)基本步骤

健康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一般有以下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具体收集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第二步是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患病危险性评估,也被称为疾病预测,可以说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核心,其特征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步是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危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在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为个体和群体制订健康计划,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与一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同的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干预是个性化的,即根据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人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

(二)常用服务流程

健康管理的常用服务流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体检是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按照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来选定体格检查的项目。检查的结果对后期的健康干预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2.健康评估

通过分析个人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有关精神压力等问卷获取的资料,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的评估报告,其中包括用来反映各项检查指标状况的个人健康体检报告、个人总体健康评估报告、精神压力评估报告等。

3.健康促进方案的制定

可以通过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咨询或通过电话向健康管理师咨询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和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制订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订随访跟踪计划等。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可以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其形式主要有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资讯和健康提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监督随访健康管理计划的实现状况、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健康教育课堂等。

六、智能健康管理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一)概念

智能健康管理是整合医疗与信息技术相关部门的资源,研究健康管理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反馈等技术,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健康服务,建立高品质与高效率的健康监测体系、疾病防治服务体系、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健康评价、制订健康计划、实施健康干预等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治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最终实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

(二)研究内容

1.数字健康(eHealth)

eHealth是记录健康信息,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相关医疗信息化系统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使个人主动参与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向患者传递医疗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2.移动健康(mHealth)

mHealth是把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现代化医疗方式,目前,在该领域的主要应用有: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疾病与流行病传播跟踪、诊断与治疗支持、无缝隙监护与健康管理、教育与通知、针对医疗工作者的交流与培训,以及开发与运用便携式医学传感终端。特别是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地区,mHealth干预可以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解决办法。mHealth由于其移动、实时、可靠等突出优势,成为智能健康管理领域主要研发对象。

3.智能健康(iHealth)

iHealth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重大疾病的特征参数与诊断模式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和统一数据交换技术、健康数据中心的云存储技术、区域化协同健康服务体系的云计算技术、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智能数据挖掘技术、移动健康管理的多媒体交互技术、数字健康的信息安全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