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在浩瀚的人海中,寻找世界上事业最成功人物的事迹,无异于海底捞针,然而刚退休的缪进鸿教授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却在这方面有了莫大的兴趣,要做一番无人曾尝试过的艰巨工作。十年之后,他们不仅兴趣愈来愈浓,而且获得的成果愈来愈丰硕,这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告诉后人,人类之所以由畜牧社会进展为农业社会,再进展为工业社会,到了21世纪又进展为网络社会,无不依赖历代杰出人物的创新。
缪教授等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分门别类编写了许多专著,这是人类史上少见的创举。他们希望鼓励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要嫌家贫,不要怕吃苦,不要嫌出身背景不好,更不要怕失败,只要肯下定决心努力,最后必获丰硕的成果。
比较人才学(comparative talentology)的创始人从杰出政治领袖、军事统帅、思想宗师、科学英杰、发明家、文学泰斗、艺坛巨擘、各家名流共3060名中选出几百名样本,将他们一生的奋斗经历刻画出来。他们这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探索精神也是古今中外罕见的现象,而比较人才学无疑就是他们精心打造出来的。
但是,应特别指出,杰出人才之产生需要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有百家争鸣的史迹,因为当时没有思想上的牵制及行动上的约束;如果像秦朝早期的焚书坑儒时代,就出不了杰出人物。很多杰出人物幼年虽家庭环境拮据,但家庭、师友的协助使其脱离困境,完成伟大的事业。然后是个人的禀赋。一个人的智慧有高有低,有的开发早,有的开发晚,开发早的成为天才儿童或神童,但长大后,未必能创造伟大的事业,正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一个人,只要属中资以上,只要有抱负,而且肯为实现抱负奋斗,不怕失败,终必有成。再就是机运。机运是给准备好的人,如果你未准备好,它就会与你擦身而过。
缪进鸿教授等在比较人才学方面所写的一系列专著,正可印证上面所举的几个条件。
在比较人才学中,作者特别指出犹太人的成就。犹太人人数并不多,迄今也不过一千几百万人,散布在世界各个地区,但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所占比例特别高。就中国人而言,由于过去一百几十年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掳掠及杀害,虽人口很多,但出产的杰出人物却很少。这并非中国人笨,而是外在、内在环境使然。近三百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所出产的各种杰出人才就比较多。
缪教授等从中外传记、百科书中搜集资料之毅力,以及按性质分门别类做统计分析,然后以平易近人的表达提供给读者,值得赞赏。
谨识于台北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