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阅读好时代特征(二):写作活跃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的写作十分活跃。周天子已经不行了,诸侯割据,纷纷延揽人才,各种人才都努力以学说独创取胜,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写作相当繁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元典诞生的辉煌时期。

汉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记》诞生,为以后两千年正史的编纂提供了规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断代史《汉书》诞生,更是成为以后历代王朝撰写本朝历史的范本。汉代其他史书还有《东观汉记》《汉纪》和《吴越春秋》等。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汉代的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一直领先于世界。汉代还出现了《说文解字》,为后来的汉文字写作立下了规矩。

汉代政府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后世的《乐府诗集》《玉台新咏》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写成于汉代末年。赋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等均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汉代时期,隶书亦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而隶书的出现则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标点符号的雏形。

唐代继承隋代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且有所创新。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通常的闲适性质的阅读,可是毕竟也客观上带动了阅读的社会风尚。唐代的科举考试除了要考历史文化知识,还要加考诗赋。赋体篇幅比较长,不好判卷,到了唐玄宗时期,考诗赋就改成了考诗歌,诗歌短小,一目了然好判卷。“以诗取士”由此形成,民间学子纷纷学习诗歌写作。唐代诗歌成了中华民族文学的顶峰。

宋代文人治国,写作繁荣势所必然。宋代的散文写作较之于唐朝要发达得多,唐宋八大家就有六位在宋代。宋词的繁荣也是空前绝后,直到今天依然成为读者精神生活的美味佳肴。此外,滥觞于唐代开元年间的古代书院,到了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古代书院成为文化交流、学术探讨的重要场所,书院里的讨论称为“会讲”,也是写作者智慧激荡的好环境。岳麓书院曾经有过“朱张会讲”的美谈。书院主教张栻与应邀而来的朱熹“会讲”,赶来听讲的人有数千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水池立涸”,盛况可想而知。因为朱熹和张栻的意见不合,在这里就理学问题讨论过三天三夜。

明代的写作则是一个不断地由理学为主流向世俗化发展的过程。当时八股文写作越发应试化,而八股文形式上又很是烦琐,因而,考生们备考时就需要大量的参考书,当时的时文(即八股文)汇编出版成风。这是当时写作陈腐的一面。然而,也许正因为诗文令人生厌,作为一种文化上的反叛,世俗社会所需求的通俗小说写作也就符合逻辑地发展起来。被世人称为“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就在明代诞生。与此同时,话本写作越来越趋向文人创作化,白话短篇小说写作十分活跃,佳作纷呈,在第一章介绍到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就是当时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品。

说到明代写作繁荣,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证。万历年间,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官至礼部尚书,因抢占一位叫绿英的穷人家姑娘,姑娘的父亲四处告状,得到了百姓和众多文人的同情,舆论一时大哗。很快就有人写成小说《黑白传》,广为流传。又有说书人在小说的基础上添油加醋,董其昌的丑行被传得沸沸扬扬,成为上自官府、下至民间的笑料,最终酿成焚烧董家的事件。董其昌人倒没事,可他多年收藏的古今书画古董顷刻间化成灰烬。有史学家指出,事后董其昌并不认为焚烧董家是民众打砸行为,而是士人捣乱行为。士人即文人,文人的创作鼓动了造反,这也从一个方面让我们看到当时民间写作所富有的活力。

晚清民国时期,那个时候的写作也是百家争鸣。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启蒙主义、英国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都成为写作的新鲜内容。小说革命、文学革命,激发了写作的繁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艺术而艺术、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不一而足,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称得上20世纪中国文学的辉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