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记》卷一
【题解】
《拾遗记》卷一记述的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他们分别是春皇庖牺、炎帝神农、轩辕黄帝、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王嘉对三皇的描写主要颂扬了他们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功绩。感青虹而孕,历十二年而生,“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的春皇庖牺引导先民“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并“丝桑为瑟,均土为埙……调和八风,以画八卦……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类,莫不尊焉”;炎帝神农“始教民耒耜,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圣德所感,无不著焉”;轩辕黄帝则考星历,造书契、舟楫,吹玉律,正璇衡。所有这些记述,均表现出古史传说中的三皇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做的杰出贡献。
作为东晋十六国时期著名的道士,王嘉《拾遗记》贯穿全书的主导思想是神仙道教思想。在“炎帝神农”条,王嘉即写到了“食者老而不死”的九穗禾,而“轩辕黄帝”条黄帝的成仙过程更具神仙道教色彩:“薰风至,真人集,乃厌世于昆台之上,留其冠、剑、佩、舄焉。”王嘉对古史传说中五帝的描写则主要以宣扬神仙道教思想为主。少昊之母皇娥与白帝之子以歌互诉相知相爱的恋爱之处穷桑,便是仙境。“颛顼”条勃鞮之国“皆衣羽毛,无翼而飞”的羽人,窜河之北饵紫桂之食的群仙;“高辛”条海中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座仙山;“唐尧”条栖于贯月查的羽人、含露以漱的群仙;“虞舜”条“圆洁如珠,服之不死,带者身轻”的“珠尘”以及仙人方回等无不是对道教神仙思想的宣扬。
就艺术特色而言,卷一中仙人宁封的《游沙海七言颂》、皇娥与白帝之子互答的情歌以及仙人方回的《游南岳七言赞》等都是整齐的七言诗,韩终的《采药诗》、东方朔的《宝瓮铭》则分别是四言和六言,这种诗文融合、韵散相间的语言特色就是《拾遗记》辞采华丽,铺陈夸饰特点的具体显现。特别是“少昊”条写皇娥与白帝之子的恋爱,瑰丽的辞藻构成了一个虚幻缥缈的仙境,二人的游漾宴戏,情歌互答,辞采艳发,更是锦上添花,把一对热恋中的年轻人幸福愉悦的心情,写得非常动人。皇娥与白帝之子极尽缠绵的恋情在今人看来,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内容,但却为封建文人深恶痛绝,明代的杨慎在《丹铅总录》中就批评说:“首篇谓少昊母有桑中之行,尤为悖乱。”到清朝,《四库提要》的作者则指斥王嘉的描写“上诬古圣”,王谟的《拾遗记跋》甚至把这段描写与王嘉的被害联系在了一起,他说:“其甚者,至以《卫风·桑中》托始皇娥,为有淫佚之行。诬罔不道如此,其见杀于苌,非不幸也!”除此之外,卷一对曳影之剑和贯月查的描写则反映了古代人民幻想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丰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