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一梦: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杭州市转塘小学
陈天镇 汪培新
摘要:五院一梦是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建设、学校选择性特色课程建设的一个策略。基于学校在幸福课程建设的两个背景——让每一位学生平等地享受优质的教育,满足每一位学生拥有发展幸福的机会,四个困惑——社团量大质次乏设计、课程建设乏价值追求、课程开发同质乏个性、课程实践乏真境,学校以五院一梦的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中心,从四个方面推进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的建设:通过建立一心二轴的管理结构与三项制度、一个计划来强化发展适宜性课程实施的领导力;通过搭建课程能力的生长平台,组建课程辅导共同体,提升教师发展适宜性课程实践的教学力;用双轨思路完成普适性课程的通用设计与五院一梦课程的精致设计,实现普适课程的简要开发与五院一梦课程的精细开发,课程资源做到普适标配、五院五优配突出科技,增强发展适宜性课程的规划力;通过开展五院课程合作社与首席课程负责人工作室活动加强课程活动的研究力,真境多道丰富五院课程的活动内容,并以金太阳梦想评价为中心开展课程建设三维评价,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最终实现学生在发展适宜性课程中享受发展的快乐,教师在发展适宜性课程教学中发展课程实践力与影响力,学校完成选择性五院课程的系列化、规范化建设,初步塑就新城市学校的品牌特色。
关键词:幸福课程 发展适宜性 五院一梦 课程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014年是杭州市转塘小学入住象山新校区的第二年,也是打造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第三年,还是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实践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奠基之年,是学校在新文化建设基础上,实现学校发展的高位设计、高质实施,全面推进新城市学校建设的开局之年。学校课程能力建设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是教育改革推动学校体制和组织的变革基础,也是学校品牌特色建设与学校教育理念具体化的一个有效的实践策略。五院一梦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能力提升的有效力量,是基于学校幸福教育的基本理念,为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平等、公平的发展机会而构建的一种正向的教育发展生态。
(一)选择性课程建设的困惑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团建设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当下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乱象与困惑,需要厘清。
1.社团建设量大质低:缺乏设计
“百团建设”虽然热闹,却因为缺乏学校的顶层设计,导致社团的质量比较低,学校的特色不能有效展示,学生的个性需要常常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2.课程建设徒具形式:缺乏价值
校本课程是一种追求质量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建设是兴趣小组活动的另一种形式,缺乏社团建设的价值体现。许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只是因为好玩,活动的效能指向于活动本身,学生缺失对课程建设的价值思考。
3.课程开发普遍同质:缺乏个性
现阶段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大多为浅层次、低成本的模仿,是一种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自我判断的抄袭。学校的“百团建设”有近70%的校本课程与学科相关,与别校雷同,缺乏个性,是一种同质化课程开发。
4.课程实践问题解决:缺乏真境
实践是课程的语言。校本课程应是对学校及周边区域中的事实或事件以问题形式存在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课程实践中,我们的实践活动要么被淡化,要么以预设的虚拟教学,实践性常常被知识传授替代,问题解决常常被课堂演示替代。
(二)五院一梦课程的意义
发展适宜性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文化适宜性、教师教学适宜性。幸福课程是学校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实践学校核心价值——“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幸福的人生”的重要策略,从培育科技素养的科技环保课程、适宜儿童个性的选择性社团课程、文明习惯养成性课程、校园节日活动特色课程等几方面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指南。学校通过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健康院、少年礼仪院“五院”的建设推进选择性课程建设,与“金太阳梦想评价”体系相结合,构建起“五院一梦”学校幸福课程项目,以此项目的实施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实现更好的课时整合利用,形成转塘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见图1、图2)。
图1 五院一梦课程结构模型
图2 五院一梦课程实施结构
1.新城市学校建设背景下建设适宜儿童发展的校本课程
学校的发展一定是一个特色发展的过程。杭州市转塘小学是以科技体验为特色的学校,这一特色是学校多年经营的成果。随着之江新城的建设,科技教育之江也有了新的内涵。新城市学校的建设可以为本地儿童提供最具适宜性的教育,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
2.基于学校幸福教育理念建设适宜儿童发展的校本课程
“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幸福的人生”的核心理念就是“幸福教育观”,新课改的一个突出思想是以学生为本。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需要是幸福课程下的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五院一梦课程的目标,该课程能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高质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平等、公平享有最大的成功机会,并享受最大的成功快乐。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概念界定
1.幸福课程
幸福教育是我们学校“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幸福的人生”理念下的幸福教育观,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发展中享受成功、享受快乐,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幸福课程是教学“幸福教育观”在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体现。
2.五院一梦
学校通过少年科学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健康院、少年礼仪院“五院”的建设推进选择性课程建设,与“金太阳梦想评价”体系相结合,构建起“五院一梦”学校幸福课程项目,以此项目的实施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实现更好的课时整合利用,形成转塘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研究目标
1.建立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的幸福价值观
形成具有转塘特色的“幸福教育”理念,在“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幸福的人生”的理念下,让幸福教育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2.构建学校五院发展适宜性校本课程体系
完成基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设计,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并使其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营养品,创建宜学、宜居、宜玩的享受幸福成长的校本课程体系。
3.架构发展儿童适宜性课程梦想评价系统
探索基于儿童发展适宜性的幸福课程建设的管理机制、课程体系、活动模式、教材开发、评价手段等。
4.增强教师儿童适宜性课程主体实践能力
幸福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是提升学校品质、发展儿童个性的实践。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要在实践中提升,在提升中实践,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与拓展的过程。
5.发展儿童个性化、有特色的核心学习素养
课程建设,尤其是幸福课程的建设是以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形成学校发展特色为目的的,它聚焦于学生的核心学习素养的形成。
三、实施的策略
课程领导力是旨在促进每个学生有效发展,校长及管理团队统领课程创造性实施和积极主动建设的行为力量。它是以“让每个学生获得最有效发展”为核心的现代课程观,是一种战略性的创新课程实践,是一种不断增强学校旺盛生命活力,凸显育人特色的先进学校文化。学校从教学力、规划力、实践力、牵引力四个维度推进儿童适宜性课程的建设。
(一)教学力:建立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的辅导共同体
基于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的建设,要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成为学科教学与技术辅导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既能教学又能技术实践),做到一专多能(“1+X”),学校要建设科学的教师课程成长平台,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并建立社会、家长、社区、学校的师资共同体,通过多通道构建起适宜课程实践的辅导共同体。
1.构建成长平台:发展课程三力
学校精心搭建了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三个平台——“三长课程风暴”“象山科研论坛”“之江大学堂”。三个不同层面的课程能力成长平台的建设与运用实现了学校三长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课程研究力、课程学习力的三力并进。
2.长聘品质专家: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根据新城市学校建设的设计,长聘的品质专家主要有国跳课程的专家,使其担任学校国跳课程的辅导,在他的辅导下,学校取得了许多国家及国际大奖,成为国家级国跳基础学校。
除国跳课程外,学校也为口琴社团、街舞社团等外聘了专家,英语口语社团还聘外教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教学辅导,培养了一大批爱好音乐与英语的学生,同时也提高了学校教师的“X”项能力。
3.临聘特型专家:巧升课程水平
学校常常会根据社团辅导教师申请临时外聘特型专家。学校曾临时聘请舞蹈专家孙美华来校指导集体舞、广场舞,聘请学军小学的专家来校指导踏板操,聘请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来校指导书法与泥塑等。这些临时聘请的专家的点拨促使学生的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如学校广场舞获得杭州市一等奖,牛皮筋操、跳板操首次参赛就进入前三名。
(二)规划力:编制以五院一梦为中心的适宜性课程规划
建设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是塑造新城市学校的品牌特色的一个重要路径。所以,课程的设立与社团活动的开展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做到既体现学校品牌特色,又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又能有效地开展活动。
1.精心设计五院一梦课程结构
学校课程规划直接影响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和基本特色。精心研制学校课程规划,可以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决策、设计和开展的能力与水平,是学校课程能力的核心与关键。基于儿童发展适宜性的幸福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建构,是学校推进课程建设的基础与质量保证。学校基于原有的特色与资源,提出了“五院一梦”的课程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实践分两步走:首先在学校全面推进,另外两个校区先进行课程建设;一年后,在总结象山经验的基础上再推向回龙与方家路校区。
“五院一梦”是学校课程建设与学校评价系统的融合,是学校课程与社团活动的融合。“五院”是双线管理:一线是以少先队大队部下的五大少年院,少年科学院的院长与院士的产生融入少先队组织,把梦想奖的评比融入少先队的荣誉体系;另一线是课程建设系统,是学校校长室与教导处统一管理下的课程体系,五院的19门课程的建设,以项目的形成推进,每一院都有指导教师负责学院的学习活动。“五院一梦”项目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走向了规范化、校本化、系统化,学校的课程能力因此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五院课程的建设中,特别要强化科技,科技体验是学校的重要特色,也是学校课程建设中最基础的。少年科学院四大课程的建设,可以为其他四院的课程建设提供范例,也可以凸显学校的品质点。这四大课程使学校有了重大设施建设,学校建成了能源馆、PM2.5监测站、三模馆、天文台,学校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科技衍展,如 DI创意小队的建设等。科技教育还切入基础课程中去,学校将这四大课程的一些内容有计划地融入科学课堂,融入综合实践课,使其成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2.特色开发五院课程范式
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对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五院的19门课程是新城市学校建设提出的学校特色课程,是在“科技体验型”学校的少年科学院四大课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学校特色课程的升级版。所以,我们在课程开发的策略上有了新的思路——一院为标、四院同步,就是先做好少年科学院四大课程的开发,然后其他四院同步跟进,一起发展。
五院一梦课程的开发要做到系统规划、目标科学、开发过程精细。因此,要从课程开发的组织建设到内容安排与目标构建形成一个系列。
(1)少年科学院课程的范式开发
五院19门课程的开发以少年科学院四大课程的开发为样式,都应设计课程的时间表,对课程开展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对目标的系统化与学校整合要做好规划,对教材的编辑及内容的安排要有作业样式,做到科学、统一。
(2)科技课程开发的时间轴
在完成年度课程发展时间安排的同时,项目组还要做好年度的行事历,做好子项目的目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项目推进的系统性、可测性。
(3)少年科学院课标制定与教材安排
以科学素养基点开发、实施科技校本课程,首先建立科技课程的校本课程标准,再通过学校科技社团将“生态科技”校本课程大致分成3个区块,分散到一个学期的4个月中,内容大致分成环保生态、科学课外探究、模型制作与创新等主题。每月月初公布相关内容的要求,月中班级、学生自行组织开展活动,月末开展评比。
3.普标配置五院一梦课程资源
学校的墙廓及专业教室等的配置都是普适性的,是为完成国家课程而配置的,学校课程是学校品牌特色的体现,有强烈的地方性、学校性,课程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设计的,以学校的特色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为特色化进行相应的硬件配置,其中有场所的配置,更有设施、设备的配置。
在场馆建设方面,学校根据发展战略,投重金建设天文台、能源馆、电视台、演播厅、体育馆、实验室等,让各类社团有空间开展活动。
除了场馆的配置,学校也进行设施、设备的配置,包括多通路的数字音响系统、录播系统、校园影视系统等,有效促进了学科课程的特色化建设,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在设施、设备的配置方面,学校不仅配置标准化设备,更重要的是还基于特殊项目购置装备,项目组申报的设施、设备经审核就可以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以确保社团活动与教材的开发。
特色课程教师在课程规划与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思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还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物化设施、设备与学校环境建设;二是指导教师的人力资源。要让教师学会在资源开发设计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性与便捷性
解决特色课程中器材的配置与开发,注重开发器材的性价比。
(2)创造性与系统性
场馆与设备的建设与配置、装修都要将课程开展与课程规划结合起来,增强资源运用的系统性。
(3)兼容性与功能性
器材的选择、外观的设计、内部的结构、使用的方法、使用的过程等都要实现一物多用、物尽其用,做好场馆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课程氛围,增强课程的文化气息。
(4)外援性与自主性
对于人力资源的运用,要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要求出发,有选择地引入外部人力资源。但在聘请校外教师时,要处理好必要与学习的关系、有偿与无偿的关系、短期与长期的关系,突出经济性与有效性、可学性与借鉴性。
(三)实践力:开展以五院一梦为中心的适宜性课程活动
我们为了践行“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幸福的人生”的理念,在五院中建立了五个课程活动中心——课程合作社,在每一个社团(课程)中设立了首席课程负责人工作室,这“一社一室”的研究团队统一管理五院课程的教学探究与实践活动。
1.一社一室:增强五院课程活动的能力
课程合作社是学校为了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而建立的一个自助且自主的教师互动合作的交流平台。这个课程合作社是一个跨学科、跨年级段的服务于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活动机制。学校专门设立了两个课程合作社活动馆,各特质化活动社可以自主安排时间进入活动馆开展活动。
学校建立首席课程负责人工作室制度,以首席课程负责人为抓手,推进课程建设。对于五院的19门课程中的每一门课程,学校都安排一名首席课程负责人,由他负责3~5人的相关课程的教学与活动的指导。19个课程工作室会辐射到56门普适性课程,贯穿到四校区的社团负责人。
2.真境多道:丰富五院课程活动的内容
五院的19门课程是基于社团开展活动的,学校建立了19个精品社团,一般为每个院安排一位教师作为学院负责人,其负责合作社的活动,负责管理社团的活动与教学研究。学院负责人接受学校五院一梦领导小组的管理,日常的学校教学与活动一般独自开展,遵循自主、有效、安全原则开展活动,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学校的美誉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
(1)用好场馆——发挥装备的课程功能
学校建设了许多体现学校特色的场馆,为国跳建造了四个活动馆,学生可以随时入室活动。学校还为美术学科提供了泥塑馆、书画馆,专门为语文学科开辟了多功能阅览室、影视实验剧场、演播室,为科技学科提供了天文馆、星象厅、能源室、开放实验室、情境体验室、科学长廊等。学校课程活动要充分利用这些场馆,真正发挥这些场馆的课程功能。
(2)巧用节日——营造课程活动的真情
学校课程活动的有效性就在于真情的投入,要巧妙利用校园内的各种资源,只有学生进入真实的情景中,其学习的热情才能达到最高,活动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最强。学校节日是各学院、各社团开展活动最好的时机。学校节日与传统节日都可以成为课程活动的资源。学校节日主要有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阅读节四节,分别对应少年健康院、少年科学院、少年艺术院、少年文学院,利用这四大节日,课程活动就可以有效地开展。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也可以成为少年礼仪院、少年文学院、少年艺术院活动的主题。
(3)转化情景——构建课程活动的真境
其实校园内课程资源与课程活动的主题无处不在,当我们有了强烈的课程意识时,就会发现这些资源可以为我们的课程活动提供真实的环境。
①园景转化。校园内不仅有许多景观,还有四季花、草、果树,把它们转化为课程资源,不仅增添了内容与活动,也使许多教育变得生动、有效。比如,可以利用秋天校园的果园,把它转化为校园采摘节,这一节日与少年礼仪院的文明礼仪课程结合,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爱护校园瓜果、与人分享的品质。
②常规转化。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是少年礼仪院行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日常的行为习惯的说教可以转化为课程进行,把学生行为的问题与榜样转化为课程的资源进行主题化教学,我们会发现本来的说教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实践活动。
③成长转化。小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到六年后毕业,在六年中要经历许多人生的节点。对于这些节点,如果我们认真地进行课程化思考,会发现许多内容可以成为小学生成长性课程的内容。新生入学的礼仪、入队的礼仪、开学第一课、校门口的礼仪、毕业典礼等都可成为礼仪课程的活动内容与主题。这些内容具有真境、真情,课程的生命力很强。
(四)牵引力:课程三维评价系统规范五院一梦课程活动
五院一梦课程是为了创建儿童发展最适宜的教育生态。五院一梦课程建设中,一梦是指金太阳成长梦想奖,这一奖项是基于学生在五院课程学习中获得的不同等次的奖,是少先队大队部对学生的评价。课程评价其实还有两方面:一是基于教师的教学评价,二是基于课程项目本身的项目评价。
1.学生:金太阳成长梦想奖
这是学生维度的评价。我们提出“金太阳梦想评价”就是对学生选择性课程的学习过程进行过程与终结评价。把学习评价与“金太阳成长梦想奖”结合,把评价与次级晋升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竞赛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学校构建“金太阳梦想评价系统”,把课程三级评价系统纳入学校的统一评价体系之中,建立起完善、系统的荣誉系统。
这个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水平的评价,教师通过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课程学习水平进行检测,这种检测主要通过学习成果展示、各级比赛及实验操作或实践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把评定的水平成绩单发给学生。每个学生把多种或多张成绩单交到少先队大队部的各少年院的少年院长处,院长依据章程发给学生对应的多项奖章。
2.教师:幸福课程教学评价
另一个维度是教师的幸福课程教学评价(见表1)。这是对教师课程实践能力与教学成效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也可以是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我们常常通过成果展示来进行评价,评出相应的等级,对教师进行奖励。更多的选择性课程评价与学校赛事相关,课程通过社团参加各类比赛来检验课程效能。例如,舞蹈课程的街舞社团以《阳光DOU DOU踏》代表西湖区参加了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集体舞比赛,最终以9.667分获得小学组最高分;创意课程的创意社团获得“DI 创意思维”国际邀请赛——DI达芬奇奖和全国二等奖。这些就是赛事评价。
幸福课程教学评价还有过程性的幸福课程的活动或课堂的评价,这种评价由各少年院的责任教师进行或由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用教学量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估。
表1 幸福课程教学评价
3.课程:幸福课程项目评价
幸福课程的第三维度的评价就是课程本身的评价(见表2)。项目化管理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课程项目申报、论证、鉴定三个阶段对课程建设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对教师的课程规划与课程实践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评价,是对教师编制的校本教材的可用性、合理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改进课程建设,并对优质项目进行奖励。
表2 幸福课程项目评价
四、研究的成效
儿童发展适宜性课程不断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受益最多的是学生,受益感受最深的也是学生,受益反应最明显的当然还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校也分享了发展的成果。
(一)学生:享受发展适宜性课程差异发展的快乐
基于“成为最好的自己,成就幸福的人生”的理念,学校科学设置了56个普适型课程的72个社团,19个五院课程的28个社团,共100个社团,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宜自己成长的课程。每一个课程都有精细的规划、完善的装备设施保障,还有优质的师资,再加上有效、科学的课程目标与教材系列,确保了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优质的课程教育。
1.发展适宜课程提高了孩子的学习自信
教育不仅要启发学生的心智,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其中自信心是人格的重要方面。调查发现,发展适宜性课程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2.发展适宜课程成就了孩子的学习成功
自学校进行发展适宜性课程建设以来,尤其是五院一梦课程建设的推进,学生获奖数逐年增多,学生获奖的学科数也逐年增多,学校的品牌特色从这里也能体现出来。例如,舞蹈课程的街舞社团在杭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集体舞比赛中获得最高分;创意课程的创意社团获得“DI 创意思维”国际邀请赛——DI达芬奇奖和全国二等奖。
(二)教师:提升发展适宜性课程的主体课程能力
随着幸福课程建设的推进,教师的“1+X”能力得到了快速成长,特别是“X”技能的成长,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学自信心增强。
1.关注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与教育价值
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其内容而言,是德、智、体、美、劳、技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养成,尤其是学习能力与发展能力等核心素养;在深层次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进一步理解为学生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
2.提高了专业水平与素养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学的思想与理念经历了洗礼,课程教学的艺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在五院一梦课程的推进中,教师在一系列的变化中提高了专业水平与素养。
(三)课程:五院一梦课程体系彰显学校课程特色
本课题主要研究双轨课程的适宜性课程的建设思路的形成,有效实现有层次、有计划、有设计的课程规划。
1.课程开发实现规范化、系统化
五院一梦特色课程的开发做到了系统化、规范化,对每一个课程都制定了三级目标系统,编辑了校本教材,还进行了课程教学的研究。少年院的课程合作社与首席课程负责人工作室有效地推进了课程开发与实践活动。
2.五院一梦课程实践亮化学校课程特色
五院一梦课程也为教师提供了成功的基础,外部专家的入校、装备的配置都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区、市、省获奖,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学校的特色也随之彰显,学校成为杭州市新优质学校。
(四)学校:发展适宜性课程塑就新城市学校品质
五院一梦课程的重点推进让新城市学校的品牌变得立体而生动。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省文明学校”“省模型基地学校”等。更值得一提的是,DI创意梦小队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并参加2015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比赛;国跳课程的队员也在国际上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学校的高品位来自于细节的高品位,学校教育从激发学生成长意识着手,以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内涵,赢得了较高的社会美誉度。
总之,在新城市学校建设的背景下,杭州市转塘小学依托有利的地域资源,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孩子们在学校里享受最适的教育,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充满自信,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埃利斯.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张文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