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智慧背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需求·实践·成长——基于选择性的We Show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

张军林 倪勤 刘理明 樊香萍


摘要:本研究基于潜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通过拓展课程设置内容、探寻课程开发途径、创新课程实施路径、研究课程实施策略、优化课程评价方式,以使儿童满足多元需求、促进主动发展、增强交往实践、开发多种潜能、感受成长与成功。研究基于儿童需求形成了 We Show 课程特色,构建了课程体系,发展了教师特长,引进了各方资源。研究在实践中创新了课程管理网,研发了课程管理软件并在区域内推广,使得报名操作更便捷、课程管理更高效、评价舞台更宽广。本研究在师生的成长中提升了 We Show课程的品位,使多个“精品课程”提升了课程执行力;成为杭州市“美丽课堂”项目,加强了课程领导力;在《杭州日报》上推出成全“个性发展”专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关键词:选择性课程 We Show


一、研究背景:选择性课程的构建意义

(一)民办教育应该提供“选择性教育”

杭州市育才外国语学校是一所民办外国语学校,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对民办教育充满期待,家长渴望孩子得到个性化学习和选择性教育。与此同时,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指导意见和课程改革都指向选择性教育。

(二)校本课程急需增加“内在的动力”

调研发现,师生对原有的选择性课程的满意率很低,师生提出课程需要增加趣味、合理整合、拓展项目,需要打破年级、班级的限制,根据学生、教师的需求双向选择课程。

(三)儿童发展要给他们“选择的权利”

教育的过程本应该是个选择的过程,孩子的兴趣、潜质以及相关的能力需要自身及他人的不断选择才可能出现、形成和发展。

因此,依照教育规律,把握学校实际,遵循学生需求,开展选择性课程研究十分有意义。

二、研究设计:We Show课程的框架与构想

(一)核心概念界说

We Show(微秀)是选择性课程在学校的校本化名称,名称中、英文的内含组成选择性课程的理念。“We”突出了每一个儿童,“微”体现了组织形式特点,“秀”展现了评价方式,即课程内容趋向“可活动、可体验、可展示”,课程组织采用“微课、微班、微任务”,课程评价崇尚“秀手艺、秀才艺、秀创意”。

(二)研究目标

研究旨在通过拓展课程设置内容、探寻课程开发途径、创新课程实施路径、研究课程实施策略、优化课程评价方式,以使儿童满足多元需求、促进主动发展、增强交往实践、开发多元潜能、感受成长与成功的快乐;让儿童在选择性课程中增强自信,发现并发展自己有价值的潜能,促进儿童幸福成长。

(三)研究框架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课题研究框架

三、实践探索:We Show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一)拓展课程内容设置满足多元需求

1.遵循四大原则设置课程

为了设置具有学校特点、贴近儿童需求的课程,我们提出了因“生”制宜、因“师”制宜、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四大原则,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学校和地域的特点融入课程。

2.依照科学规律设置课程

We Show课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和上海实验学校的经验构建了科学的课程体系。

(1)课程板块科学分布

首先,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儿童需求,设置语言人文、数字思维、自然科技、艺术欣赏、运动健康、自我成长六大板块。其次,依据儿童特点,构建板块分支。以语言人文类板块为例,该板块之下有儿童文学、语言实践、国际语言三个分支。

(2)课程体系阶梯上升

在此基础上,分支下的具体课程阶梯上升,如语言人文类的国际语言课程下有若干课程,分别呈阶梯状面向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见表1)。

表1 课程阶梯上升示意

3.课程设置满足学生需求

我们对全校812名同学进行了调研,每个孩子从60门课程中选择喜爱的3门课程。发放问卷812份,回收812份。调查数据显示了学生需求的两方面特征。

(1)多样性的内容需求

语言人文类177票,数字思维类376票,自然科技类376票,艺术欣赏类478票,运动健康类605票,自我成长类372票。

(2)实践性的形式诉求

学生对实践性、动手操作的课程非常感兴趣,热衷度均超过思维类、文学类的课程。

4.课程设置聆听教师诉求

我们通过教师问卷调查,聆听教师心声。全体教师100%参与课程开发和建设,全体教师100%根据自己志愿上课。首先,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其次,鼓励跨越领域发展。有数学教师上摄影课、健美操课,有语文教师上英语歌曲课,有图书教师上街舞课等。最后,特色课程外聘教师。

(二)探寻课程开发途径促进主动发展

1.教师团队研发:培养科研型教师团队

各板块形成新的教研团队。顶层设计,进一步思考课程规范与建设方案;研发纲要,制定课程体系与指导纲要;推出精品课程,凸显课程灵活性与学生实践性。通过这样的研究路线,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课程开发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开始选择新课程之前,大部分的课程已经有了雏形。

2.家长团队研发:聘请专业者打造课程

“幸福与健康”课程分为幸福心理课和健康成长课两个部分。通过家校合作,科学制定总体目标,具体细化模块内容,合理配备活动建议。像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均受到好评。

3.社会团队研发:引进多方面课程资源

引进大学生团队、社会人士共同开发 We Show课程。这类课程有课程内容目录、每一次授课简案、配套课件和材料包,如趣味实验、魔术魔方、美食工坊、杭州工艺等课程。

(三)创新课程实施路径增强交往实践

1.教师走班与学生走班相结合

学校尝试有层次地开放 We Show课程。

(1)教师走班六大课程“觅知音、促交往”

我们从六大板块的课程中挑选出7种作为一、二年级走班课程:语言人文类中的“折纸与童话”“英语直拼”,数字思维类中的“玩转数学”,自然科技类中的“有趣的动植物”,艺术欣赏类中的“动感广场舞”,运动健康类中的“多样的运动”,自我成长类中的“小小营养师”。学生在原班,教师走班上课。

(2)学生走班六大课程“激潜能、促实践”

学生在可选的所有课程中自选,家长、同伴、教师共同商议,完成选课,帮助儿童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才能或智力强项,开发多种智能。走班的新班级人数全部在20人以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班级公约,竞选班级干部,设立共同愿景,拍摄全家福。新班级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全新的体验。

2.学生自选与教师选拔相结合

充分做好每门课程的“招生广告”和电脑端、手机端的选课app软件。

(1)学生自选课程PPT、app齐上阵

课程负责人精心制作“招生广告”,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需要的能力和趣味点等。同时,学校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了阿里师生电脑端和手机端报名软件。以往需要手动操作的一切事宜均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大大提高了 We Show 课程的吸引力和执行力。App 使自选课程、网上排班、手机端点名、网络展示、互动评价等功能得以实现。

(2)教师招收精英多种智能共发展

为了让儿童在丰富的课程中发展强势智能,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开设了以学生申请、教师选拔为主的 We Show 高阶课程,以弥补完全由学生自选课程带来的不足。

3.校内师资与校外师资相结合

充分发挥民办学校优势,以家长、社会资源等补足的方式引进人才。聘请民乐、体育、科技、外教方面的专家以及大学志愿者、家长,共同承担学校18个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四)研究课程实施策略开发多元潜能

在研究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致力于研究每个板块课程的特色和实施策略,推动每一类课程向着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思考、增强儿童体验感悟的目标迈进。语言人文类课程在“交流”中引导儿童体会“美妙”;数字思维类课程在“思考”中引导儿童向往“聪慧”;自然科技类课程在“发现”中引导儿童感受“快乐”;艺术欣赏类课程在“实践”中引导儿童感悟“艺术”;运动健康类课程在“运动”中引导儿童变得“健康”;自我成长类课程在“合作”中引导儿童享受“和谐”。

(1)语言人文类课程:学唱外语歌曲,感受语言的魅力;表演吟诵经典,感受文本的精妙。

(2)数字思维类课程:共研逻辑关系,挖掘思维的潜能;奇遇数字拼组,培育创新的意识。

(3)自然科技类课程:课程内容开放,创造快乐的源泉;课堂氛围自主,呼吸快乐的空气。

(4)艺术欣赏类课程:聆听音乐,用声音和身体表现艺术;触摸美术,用画笔和双手展现艺术。

(5)运动健康类课程:球类运动,体验竞争与和谐;身心健康,发现身体与内心的阳光。

(6)自我成长类课程:美食茶艺,同做佳肴,共下厨房;旅游课程,开拓眼界,享受生活。

(五)优化课程评价方式感受成功成长

研究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儿童在选择性课程中感受成长与成功。

1.强项评价促“四自”

通过强项评价,增强自主意识,发展自律能力,培养自立精神,增强自信心,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如“金话筒播报台”系列课程围绕这一目标设立课程宗旨,开展各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表现性评价促“三体”

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境里,我们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的成果和成就进行整体判断。表现性评价改变了以往单一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参与过程的表现,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体验人际交往的快乐,体会动手动脑的乐趣,体悟积极向上的力量。

3.延迟评价促“两成”

我们运用延迟评价促进儿童浅尝成功,体会成长的快乐。例如,魔方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当孩子们深入学习时,却分化明显。经过研究,凡出现这样情况的课程均采用了延迟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四、研究成效:We Show课程的成果与成长

(一)需求:根据需求形成了We Show课程特色

1.基于儿童需求,构建了课程体系

本研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课程体系,课程的筛选全部由学生自己做主。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逐步形成了 We Show 普及课程54门、高阶课程25门,共79门课程。

其中A、B、C、D、E、F六大类为We Show普及课程,完全由学生自主选课,每周五下午一个半小时活动时间,每学期14次。其他为 We Show高阶课程,以教师选择为主,每周一至周四下午不同的时间进行活动,每学期14次。We Show普及课程参与率为100%, We Show高阶课程参与率为30%~40%。

从2014年12月的课程满意度调研中我们看到,80%的学生的第一志愿报名成功,17%的学生的第二或第三志愿报名成功,但也有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该学年挑选的课程。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评。

2.聆听教师诉求,发展了教师特长

我们充分聆听教师的诉求,请每位教师自己申报、填写志愿。学校充分信任教师,以教师申报为准。全校80位教师人人申报,其中42位教师申请主要承担一门课程,28位教师申请与同行或外聘教师合作开发一门课程,还有10位教师选择辅助(学习)外聘教师开发课程。2015年年初,我们评选了第一批优秀课程,其中扎染、定格动画、追风轮滑、金话筒播报台等30门课程被评为优秀课程,约占总课程数的38%。许多教师在 We Show课程中发现、发挥了自己的专长。例如,郑老师是摄影发烧友,摄影课程是他的最爱;程老师是生活技能高手,做菜、家务一流,自从开设生活技能课以来,喜欢她的学生越来越多。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教师的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

3.尊重家长要求,引进了各方资源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家长的需求,通过调研、访谈与家长达成共识。我们引进了多种资源,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精心为学校打造了诸多课程,如浙江大学编辑了11门课程的手册和资料包,中国美术学院编辑了5门课程的微课视频和收集了大量学生精品照片,“第二课堂”场馆开发了5门课程。

(二)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了We Show课程管理

我们研发了专为学校 We Show课程量身打造的管理软件,实现了网上浏览介绍、手机报名;网上组成班级,报名信息立现“云端”;网络展示评价,作品照片可秀“好友圈”。实践证明,该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创新了课程管理的网络。报名从电脑到手机,操作变得更便捷;组班从手动到自动,管理变得更高效;评价从封闭到开放,师生的舞台变得更宽广。

(三)成长:在研究中提升了We Show课程品位

1.成就“精品课程”,提升了课程执行力

我们制定了 We Show课程章程和课程评价标准,有力地提升了课程执行力。一年来,我们汇编了诸多精品课程,正待出版,如国际象棋、足球、健康与幸福等精品课程。

2.成为“美丽课堂”,加强了课程领导力

2014年,杭州市开展美丽学校评比,我校 We Show“美丽课堂”经过西湖区的推选,报送到杭州市参评。《杭州教育》专题刊登了学校美丽课堂的特色。

3.成全“个性教育”,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学校一直致力于“为成全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We Show 课程是成全“个性教育”的一个缩影,已经成为学校不可替代的特色。2015年年初,学校在20年校庆之际,联手《杭州日报》、西湖区教育局刊登了《成全每一位孩子的个性化成长》专版,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五、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两年来成果丰富,形成了课程特色,创新了课程管理,提升了课程的整体品位。与此同时,本课题研究还有三大亮点、两大创新点和一个展望。

(1)三大亮点:与课程改革并肩;携美丽课堂之手;走个性化教育之路。以课程研究为轴,带动了课堂研究,提升了师生的素养。

(2)两大创新点:一是教育与互联网的一次完美结合,二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一次华丽转身。App选课、评价、展示软件是一个匹配选择性教育的原创软件,为学校开展选择性课程提供了保障。课程“微”与“秀”的理念促进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可喜的转变。

(3)一个展望:攻克选择性课程评价之堡垒。本课题研究已经成功申报市级课题,专题研究 We Show课程的评价,课题研究将进入第二个阶段。

参考文献

[1]冯晨.基于国际视野的学校课程建设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李来和.您的孩子幸福了吗——儿童幸福成长理论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3]石鸥.选择一种课程就是选择一种未来——关于高中多样化、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03(2):1-5.

[4]谢佛勒.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M].石中英,涂元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