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百家杂钞·第七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胡公碑

【题解】

胡广是东汉后期的显宦,历仕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诸朝。这篇碑文颂扬了胡广的政绩与操行,并引老莱子、方叔、周公旦、正考父相比,不免有虚美之嫌。


公讳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其先自妫姓建国南土,曰胡子,《春秋》书焉,列于诸侯,公其后也。考以德行纯懿,官至交趾都尉。公宽裕仁爱,覆载博大,研道知几,穷理尽性。凡圣哲之遗教,文武之未坠,罔有不综。

【注释】

①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北。

②妫(guī)姓:据《史记·陈杞世家》载,舜曾居于妫汭(ruì),其后因以为姓。春秋时陈国为妫姓。

③胡子:舜的后代胡公,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将长女大姬嫁给他,而封于陈,子爵,故称胡子。

④纯懿:纯洁而贤良。

⑤交趾:唐尧时指五岭以南一带地区。西汉初置交趾郡,专指今越南河内市西北。都尉:武官名。西汉初改郡尉为都尉,辅佐太守掌全郡军事。

⑥覆载:天覆地载,谓庇养包容。

【译文】

先生名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先生的远祖出自妫氏,周朝分封建国时封邑在陈地,称为“胡子”,并列在诸侯中,《春秋》一书有记载,先生即为妫氏后裔。先生故去的父亲德行纯洁而良善,官至交趾都尉。先生为人宽厚仁爱,胸怀宽广,气度宏深,穷研天人之理,探究万物之道。凡是上古圣人贤哲流传下来的言论教义,周文王、周武王以来的道统,无不进行研究、阐发。


年二十七,察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左丞尚书仆射。内正机衡,允厘其职。文敏畅乎庶事,密静周乎枢机,帝用嘉之,迁济阴太守。公乃布恺悌,宣柔嘉,通神化,导灵和,扬惠风以养真,激清流以荡邪,取忠肃于不言,消奸宄于爪牙。是以君子勤礼,小人知耻。鞠推息于官曹,刑戮废于朝市,余货委于路衢,余种栖于畎亩。迁汝南太守,增修前业。考绩既明,入作司农,实掌金谷之渊薮,和均关石,王府以充。遂作司徒,昭敷五教。进作太尉,宣畅浑元,人伦辑睦,日月重光。遭国不造,帝祚无主,援立孝桓,以绍宗绪。用首谋定策,封安乐乡侯。户邑之数,加于群公。

【注释】

①内正:行政事务。机衡:指行政权力的中枢,以其权衡要务。

②枢机:指主要事物。

③恺悌:和乐简易。

④柔嘉:温和而美善。

⑤爪牙:亲信,党羽。

⑥鞠(jū)推:审讯囚犯。鞠言以推事物原委。

⑦昭:明。敷:布。五教:明五伦之教。

⑧浑元:指自然之气。

【译文】

二十七岁时,察举为孝廉,官拜郎中尚书侍郎、左丞尚书仆射。在朝中枢要机关处理政事,干练敏达,忠于职守,尽贤尽能。大事小事,细心周密,处置得当,深受皇帝夸奖,徙官济阴太守。布施和乐简易之政,宣扬温和美善之性,晓谕神圣教化,推导良善和睦之德,扬美好风气来培育天地正气,激清流之气来荡涤邪恶,在种种言论中只吸取忠诚严肃之辞,在得力助手中清除奸宄之辈。在这种氛围中,为官者勤于政事,勤于礼仪教化,为百姓者熟知礼仪,懂得廉耻。官府减少了推鞫问案,朝市消除了酷刑杀戮,商肆货物堆积成山,田畴禾稼盈田满地。徙官汝南太守,政绩惠举大大超过了前任长官。朝廷经过考绩后,先生入京师为司农,负责全国钱财谷物的支出收入和各种度量衡,国家府库充实盈余。于是官司徒,宣扬王道教化,昭彰仁、义、礼、智、信五常。进为太尉,宣畅天地自然之气,人们的伦理道德和睦美好。时值质帝驾崩,国家不幸,帝位空虚,于是拥立桓帝登基,使大汉继统得以延续不断。因先生有首倡谋划定策之功,封为安乐乡侯,封邑户数远比其他公侯为多。


入录机事,听纳总己,致位就第。复拜司空,敷土导川,俾顺其性。功遂身退,告疾固辞。乃为特进,爰以休息。又拜太常,典司三礼,敬恭禋祀,神明嘉歆,永世丰年,聿怀多福。复拜太尉,寻申前业。又以特进,逍遥致位。又拜太常,遘疾不夷,逊位归爵。迁于旧都,征拜太中大夫。

【注释】

①总己:总摄己职。

②特进:官名。汉制,凡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位在三公之下。魏晋南北朝因之,皆为加官。

③三礼:祭天、祭地、祭宗庙,叫做三礼。

【译文】

入中枢机关总揽政务,主持军国要事,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然后实行,之后辞官回家。又拜司空,主持全国山川水利事务,敷土导川,让水利服务于农事。先生功成名就,引身告退,一再声称患有疾病而辞去官职。朝廷加给特进,才允许休息。又召拜太常,负责主持祭天、祭地、祭宗庙之事,每遇大祭,恭敬有礼,虔诚无比,上天神灵欢悦,永保我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瑞多降。又拜太尉,职掌如前。又加特进,逍遥辞官。又拜为太常,患病不愈,让位归封邑地。迁于旧都,征拜太中大夫。


延和末年,圣主革正,幸臣诛毙,引公为尚书令,以二千石居官,委以阃外之事,厘改度量,以新国家,宏纲既整,衮阙以补。乃拜太仆,车正马闲,六驺习驯。迁太常司徒。成宗晏驾,推建圣嗣,复封故邑,与参机密。寝疾告退。复拜太傅录尚书事。

【注释】

①延和:根据下文及《汉书》记载,延和有误,应为延熹。

②阃(kǔn)外:指统兵在外。

③衮阙以补:喻补君王之过失。

④成宗:汉桓帝刘志的庙号。

⑤圣嗣:汉桓帝无嗣,推解渎亭侯刘宏即位,是为汉灵帝。

【译文】

延熹末年,桓帝改革政令,肃政纲纪,诛杀幸佞之臣,提拔先生为尚书令,官居二千石秩禄之位,委派外出统兵,入朝整顿度量衡器,使国家威望得以提高,朝纲政纪得以整饬,君王的过失得以补正。于是拜为太仆,使皇家乘舆整洁,拉辇之马闲适,御用骏马驯服。升为太常司徒。桓帝驾崩,拥推解渎亭侯登皇帝位时,又给予封邑之地,参与军国机要大事。先生生病,请求告退。又拜太傅,录尚书事。


于时春秋高矣,继亲在堂,朝夕定省,不违子道。旁无几杖,言不称老。居丧致哀,率礼不越。其接下答宾,虽幼贱降等,礼从谦厚,尊而弥恭。劳思万机,身勤心苦。虽老莱子婴儿其服,方叔克壮其猷,公旦纳于台屋,正考父俯而循礼,曷以尚兹?

【注释】

①继亲:继母。

②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人。孝行纯笃,年七十,常穿五彩衣作儿童戏,以欢娱双亲。

③方叔:周宣王贤臣。南方蛮荆背叛,方叔受命南征,迫使荆蛮臣服。

④公旦: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摄理政务,广纳贤士。

【译文】

当时先生年纪已大了,但继母健在,早晚问安,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先生自己不用手杖,说话从不称老。办理丧事,致哀之礼尽全,一点也不越轨。先生在堂下接待宾客,无论对幼童稚子还是对卑贱下人,礼节周全,态度谦虚仁厚,从不高傲。先生处理政务,劳精费神,日理万机,身体力行,勤劳王事,忠心耿耿。即使是老莱子身穿五彩童衣游戏,来取悦双亲欢心;贤明的方叔领命南征荆蛮,立有大功;周公旦招贤纳士,一饭三吐哺;正考父俯身循礼,又怎能比得上先生之德呢?


夫蒸蒸至孝,德本也;体和履忠,行极也;博闻周览,上通也;勤劳王家,茂功也。用能十登三事,笃受介祉,亮皇业于六王,嘉丕绩于九有,穷生人之光宠,享黄耇之遐纪,蹈明德以保身,与福禄乎终始。

【注释】

①蒸蒸:孝顺。

②上通:指仕宦之道达到极点。

③介祉:大福。

④六王:指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

⑤丕:大。九有:九州。

⑥黄耇(gǒu):谓老人。

【译文】

孝顺的儿子竭尽孝道,是德行的根本;做人体和睦仁,尽忠尽职,是最好的品行修养;博闻强记,阅历丰富,仕途之路达到顶点;勤劳国事,忠心耿耿,功绩盛大。历十种不同职务,三进三公之位,大福大贵,辅佐六位皇帝,功成名就,于国家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穷尽活着的人的一切荣耀和恩宠,耄耋高寿,明哲保身,与福禄寿相始终。


年八十有二,建宁五年春壬戌,薨于位。天子悼痛,赠策赐诔,谥曰文恭。如前傅之仪而有加焉,礼也。故吏司徒许诩等,相与钦慕《崧高》《蒸民》之作,取言时计功之则,论集行迹,铭诸琬琰。其词曰:

【注释】

①建宁五年:172年。建宁,汉灵帝刘宏的年号(168—172)。

②《崧高》《蒸民》:皆《诗经》篇名。

③琬琰:琬圭琰圭,即刻石,取美名也。

【译文】

先生建宁五年春壬戌日去世,时年八十二岁。皇上听闻悲痛悼念,赠与策书,赐予诔文,谥号文恭。礼遇有如前太傅的节仪,而且超过了,这些符合礼制要求。先生的故吏司徒许诩等人,从《诗经》中的《崧高》篇、《蒸民》篇得到启发,并仿效其记载功劳的事例,着意讨论了先生一生的事迹,写成铭文,刊刻在石碑上。碑词是这样的:


伊汉元辅,时惟文恭。聪明睿哲,思心瘁容。毕力天机,帝休其庸。赋政于外,有邈其踪。进作卿士,粤登上公。百揆时序,五典克从。万邦黎献,共惟时雍。勋烈既建,爵土乃封。七被三事,再作特进。宏唯幼冲,作傅以训。赫赫猗公,邦家之镇。泽被华夏,遗爱不沦。日与月与,齐光并运。存荣亡显,没而不泯。

【注释】

①百揆(kuí):总理国政。

②五典:五常,仁、义、礼、智、信。

③时雍:和熙,和乐。

④沦:沉没。

【译文】

辅佐大汉的元老重臣,谥号文恭。生来聪明睿智,大德大贤,为国操劳,殚精竭虑。处理政务,鞠躬尽瘁,受皇帝赞扬夸奖。外出为官,恪守职责,美名远扬。入京作丞,位极三公。总揽朝政,遵守五常伦理。天下的贤哲愚夫,共享和乐。建功立业,成就显赫,授疆封土。七次位高官,三次晋三公,两次加特进。位至太傅,做幼年灵帝的老师,教导训示。扬名显赫的先生,是大汉重臣,国家梁柱。您的恩泽遍及华夏大地,英名不没。与日月同辉,与星辰共存。先生虽死犹荣,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