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尤 Yóu
尤姓为中国第185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68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52%。约36.6%分布于江苏、福建、安徽、河南4省(其中江苏省最多,约占36.6%),21.2%分布于浙江、河北、山东、台湾4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吴兴郡。
尤姓有崇先堂、敦叙堂、广平堂、归闲堂、鹤栖堂、江左堂、卿田堂、树德堂、遂初堂、吴兴堂、志清堂等堂号。
南宋诗人尤袤(1127—1194),号遂初居士,子孙以“遂初”为家族堂号。
旧说尤姓出于五代十国时闽国沈氏。因“沈”与闵王王审知(862—925)名字中的“审”字同音,沈姓人为了避讳就去掉“沈”字的偏旁“氵”,以另一个偏旁“冘”的同音字“尤”为姓。现在通行的说法则以尤姓出于王审知之婿驸马都尉尤宗(尤思礼)之后,但目前还有争议。
尤宗,字思礼,以字行,本姓沈氏,名诚,为五代十国时闽王王延政(?—951)之婿。后随王延政降南唐,封为驸马都尉,赐姓尤氏,为尤姓始祖。今福建南安南厅有唐都尉驸马尤氏与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称“驸马墓”。按旧说,尤思礼乃闽王王审知之婿。考《唐故威武军节度使、中书令、闽王墓志》称王审知有7个女儿。王死的时候,有4个女儿已经出嫁。4个女婿的名字,即李敏、张思齐、钱传珦、余廷隐,在墓志上都有记载,其中并无尤思礼(尤宗)之名。如果尤思礼娶的是王审知的其他3个女儿中的一个,此时王审知已故,他就不能称之为驸马。且已知的4个女婿中也没有一个有驸马之称,若尤思礼确是王审知之婿,何独称之为驸马?因此,尤思礼不可能是王审知的女婿。有人认为尤思礼可能是王审知的第十一个儿子、恭懿王王延政的女婿,比较可信。但是,有人以《闽王墓志》所载王审知的史绩与正史记载有不符之处,以及志文叙述不严谨出现的漏洞为把柄,断定墓志乃后人伪造,连王审知女婿之中没有尤思礼其人也否定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有理,只待后人评说了。
据说这一支尤姓最初写作“尢”,后来才改写作“尤”。现在还有人写作“尢”,例如北京市、河北清河、山西太原、吉林集安、黑龙江宁安、上海市、江苏南京、河南武陟、湖南长沙(市)、广东惠阳等地就有人姓尢。尤、尢实际上成了两个姓。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尤姓,例如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件兵器“二年平陶令戈”的铭文中就发现有一个叫尤的人。汉印中也有尤敞、尤明等姓尤的人(见罗福颐《汉印文字征》)。三国时期山越人也尤姓。例如《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就提到一个叫尤突的鄱阳“贼”帅。
五代以前的尤姓自然不可能出于尤宗(尤思礼)之后,那么它什么来源呢?
有人说尤姓出自仇姓,因为古音相同,而且都是一个意思。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只要查一下字典,就知道“尤”“仇(Qiú)”古代根本不同音,意思也不相同。
笔者认为尤姓可能源于郵姓。郵,原是春秋时晋国的一个邑(小镇),后来有人就以这个邑的名为氏。晋定公时执政(首相)赵鞅(赵简子?—前475)手下有一个既会相马又善于赶马驾车的郵良(郵无卹)就是郵邑人。《集韵》说“尤,通作郵。”《洪武正韵》:“郵,过也。与尤通。”战国时的赵国在春秋时属晋国,其兵器上出现的尤姓极大可能即出于郵姓。由于尤字比郵字写起来简单,“郵”的写法逐渐为“尤”的写法所代替。今天尤姓几乎遍布全国,必定有许多出于郵姓之后,尤其是北方地区尤姓。
福建龙岩一支尤姓,本姓游。因为去祖居地祭祖,与族人发生了冲突,愤而改为尤姓;另外游姓族人,因不满祖产分配不公,将一个儿子从母姓沈,一个儿子改姓了尤。由于“尤”字写起来太简单了,是不是还有其他地区的游姓人改为尤姓呢?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少数民族也有尤姓,例如:
回族姓。以先祖经名,如尤素夫、尤素甫、尤奴思等之首字为姓。
苗族姓。出于Yel氏族。
满族尤姓,其先清代皇族爱新觉罗氏,八旗满洲汉军尤氏。
锡伯族尤姓,本姓何叶尔(赫叶哷)氏。
赫哲族尤姓,本姓尤可勒(尤克勒、尤克热、尤喀喇、尤克拉、尤坑)氏、奇楞(奇勒尔)氏。
蒙古族、藏族、彝族、布依族、瑶族、侗族、土家族、傈僳族、佤族、高山族、东乡族、羌族等民族也有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