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惊蛰——养肝明目勤春练
【公历3月5日或6日】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唐·韦应物《观田家》
【节气释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气候特点】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此时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同时各种病毒和细菌也非常活跃,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养生旨要】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养生膳食】菊花枸杞茶、玫瑰花茶。
【养生功法】春来养生嘘字诀,平肝解郁好帮手。
【节气艾灸】肝俞穴、行间穴、三阴交穴、血海穴、足三里穴。
百鸟争鸣虫苏醒,应时而动要“生发”
惊蛰时节,天气转暖,春雷初响,万物苏醒。而事实上,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的,并不是那一声惊雷,而是逐渐回升的气温。 “春江水暖鸭先知”,蛰伏在地下的虫子对温度更为敏感,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就纷纷到地面活动了。
此时,人们养生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走出去。《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是指从立春到立夏的这3个月。在惊蛰时节,万物生发,地气上升,整个宇宙处于一派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状态。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我们人也不能还像在冬天一样,总待在家中。
夜卧早起庭广步,被发缓形使志生
“夜卧早起”,前面我们讲过,它只是相对于冬天“早卧晚起”而言的,我们不能误解为睡得太晚或者起得太早。“广步于庭”,“庭”是哪儿?自家的院子。可是现代都市人几乎都住在鸟笼一样的楼房里,难得有自己的庭院,怎么办?建议多去公园里走一走,那儿环境优美,适宜调养身心。离公园远的,就把自己的小区当成庭院也不错。
“被发缓形”是什么意思?“被发”,把头发披散下来,自由自在地散落在肩膀上;换上宽松的服装闲庭信步,这就是“缓形”,那感觉多好。“以使志生”,这个“志”不是记忆,是志向、愿望。从内心里涌动出的一种想法,哎哟,我今天得干点什么?我今年得干点什么?这就是愿望,发自内心的愿望。
做到这些,就顺应了春天之气,也就是中医经常讲的调形调气。当摆出某种姿势的时候,身体的气血运行会随之变化;当气血运行变化的时候,情感、情绪也会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而勿杀常给予,赏而勿罚应春气
那么,《黄帝内经》所说的“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是什么意思呢?“生而勿杀”,中国人活得最仔细,春天的时候不去杀戮,而是“秋后问斩”。有很多动物在春天产子,这时候就要去养它们,要给予生机。也许有人说,我们杀几个动物怕什么?“杀人八百,自损三千”,当起了杀心的时候,内心肝气的生发也随之被杀掉了,健康养生又从何谈起?
“予而勿夺”。尽量给别人东西,不要抢他们东西。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不播种,秋天没什么好收获。有人说,我没钱能给什么呀?哪怕给别人两句好话呢!“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鼓励赞赏的话,有时也能给别人一线生机,甚至能救一个人的命。
我们要“应时而动”,跟着老天爷走,准没错儿。如果不这么办,“逆之则伤肝”。本来应该生发的肝气被压制住了,肝属木,木被压制住了,就无法生火,到了夏天就容易着凉、肚子疼,也就是“夏为寒变”的意思。而春不生,夏就不长,“奉长者少”。
菊花枸杞养肝茶,美目流盼总关情
春意荡漾,万物复苏,大地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然而这个时候又恰恰是一个极易发生眼病的季节,“红眼病”“干眼病”尤为多见。
红眼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中医称之为“天行赤眼”,古籍中有明确记载。清代眼科学专著《眼科统秘》记载:“目忽然赤肿难开,乃是天行时气透目所伤,一人传于一家,致使羞明涩痛”,明确地描写了红眼病的症状以及传染性。
春季气温回升,风邪盛行。中医认为红眼病多由风热毒邪侵淫于目所致,而“肝开窍于目”,肝功能的失调也是重要原因。傅仁宇在《审视瑶函·赤痛如邪症》中就曾明确指出,本病不但因外感所致,亦有内伤所引起,如“肝肾俱虚,故热在内,而阴虚火动”。所以,防治此病当以养肝清热为主。
常饮菊花枸杞茶,疏风散热清肝目
菊花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散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菊花品种不同,功效主治也会有差异。白菊花主入肝经,主要功效为平肝明目,适用于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烦躁易怒、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等症。黄菊花主要功效为疏散风热,善治外感风热。野菊花味苦,性大寒,可清热解毒,但非体内有大热者,一般不用。对于眼疾患者,当食用白菊花。《神农本草经》还指出,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但菊花性寒,凡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不宜多食。
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有枸杞子“滋补肝肾”的记录,可明目益精、保护肝、提高造血功能。枸杞子尤其擅长明目,所以还俗称 “明眼子”。历代医家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虚引起的各种眼部疾病,常常使用枸杞子。枸杞子最好不要和绿茶一起饮用,绿茶中的一些成分会破坏枸杞子的营养成分。
泡饮菊花枸杞明目茶时,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朵菊花和适量的枸杞子,再用沸水冲泡2~3分钟即可。每次喝时,不要一次喝完,要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茶水,再加上新水,泡上片刻,然后再喝。当喝过几泡,茶已淡至无色无味时,枸杞子不要扔掉,嚼一嚼咽下,对身体仍有很好的补益效果。饮用菊花枸杞茶时可在杯中放入几颗冰糖,这样喝起来更甘凉清润。
旋转眼球促循环,缓解疲劳疗眼疾
前面提到过,春季除了红眼病,还有一个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眼部疾病是“干眼病”。眼干、眼涩、眼痒、眼疲劳常常困扰着人们,尤其是现在的电脑一族。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锻炼方法——运睛法,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具体做法是:端坐或仰卧,缓缓闭上双眼,两眼要放松;然后做“上下旋转”“左右旋转”“正反8字旋转”3种眼球运动;睁开眼,片刻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做10~15分钟。初练时可能会有头晕感觉,可先采用一种自己感觉较为舒服的方式转动,并且动作要缓慢,待适应后再增加动作的次数。
运睛法可以有效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尽快消除视疲劳及其他不适症状,增加泪液分泌,缓解干涩症状,同时增强和协调眼肌功能。这样锻炼不但有保健作用,对一些老年人常患眼病如白内障、视网膜疾病、视神经疾病、麻痹性斜视等还有辅助治疗作用。但急性青光眼及一些出血性眼病早期不宜练习。
妙方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更不能忽视,中医一直以来都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饮食上要吃些肉、蛋、奶、蔬菜、水果等;改变长时间连续用眼的习惯,看书、看报、看电视、看电脑或做细致活时,每用眼1小时左右,要休息10分钟,或闭目养神,或远望他处;早睡早起,不熬夜,养护肝血等方方面面都要注意。
疏通“风池”护城河,“贼”风来了也难留
经常有一些朋友头一天睡觉忘了关窗户,或者是窗户没关严,第二天起来,有的感冒流鼻涕,有的嘴角有点儿歪、眼睛有点儿斜,更有甚者,中风偏瘫,这就是常说的中了“贼”风。
晚上,当酣然入睡时,家中突然进了盗贼,肯定会受到惊吓,惶恐不安。所谓的贼风就是指当人们处于放松状态、失去防守的情况下吹进来的风。这样的风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像我们上面提到的,轻者伤风感冒,重者面瘫中风。
贼来了,不管是否偷了东西,我们都要赶他出去。同样,不管贼风对我们的伤害是重还是轻,也一样不能把它留在体内。
按揉风池要讲究,驱赶风邪益处多
风池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热病》,又名热府,是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之一,也是三焦经、胆经经、阳维脉、阳跷脉四脉之会穴。关于风池穴的命名,在《谈谈穴位的命名》一书中是这样说的:“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风邪蓄积之所”,就是说当外界的风进入体内,如果形成虚邪贼风的话,都会到风池这里来报到,然后再由它把这些贼风疏散出去,不让它进入大脑。大脑为君主之官,为诸阳之百会,是不能受风寒侵袭的。风池穴位于后颈部,耳朵的正后方,两条大筋外缘凹陷处,与耳垂齐平,两侧各一。它正好位于头项的交界处,就像护城河一样,保卫着大脑这座城堡不受风邪的侵犯。
按揉风池穴尽管简单,但还是要做得讲究一点,别摸两下就完了。双手中指、食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压在风池穴上。力量要稍微大一点,如果感觉这里很痛,说明已经被风邪侵扰了,更要好好挤按,驱赶风邪。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每次做两三分钟,一天最好做三五次。
风池既可平息内风,又可祛外风,具有息风定惊、清脑安神、明目通窍、宣畅经气的功效,对于虚邪贼风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项强直、面瘫、半身不遂、感冒等病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驱赶风邪,长期按压风池穴对伏案工作者也是益处多多:当用眼过度时,按压这个穴位能缓解眼部疲劳;当工作压力过大、无法安然入睡时,按压风池穴亦能缓减压力、安神助眠。此外,落枕、肩膀酸痛均能以此手法进行治疗。
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颈部骨骼不够强壮,用力不当易出现不良后果。因此,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用此法来防治疾病。
虚邪贼风生百病,避之有时巧养生
“风者,百病之长也”,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邪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医养生学明确提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自然界的贼风要及时躲避,更不要冒犯。
早在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中,就指出“不要当风而立”;金末元初,养生家丘处机在其著作《摄生消息论》中,也告诫人们不要贪凉吹风,并说“避风如避箭”。具体来说,就是睡觉时,一定要避开过堂风、开窗对流风的袭击,以免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锻炼时,不要在山顶、风口处锻炼,以免身体散发热量、毛孔开放时,受到风邪的侵袭;洗澡后也要尽量避风。多年来,很多老人在总结长寿经验时,都曾把避风防凉作为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穿堂风、门隙风、顶门风、脚底风、脑后风等,这些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风都要提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贼风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来说,危害更大。一场由伤风感冒引起的肺炎,很有可能夺去一个鲜活的生命。贼风不可小觑,一定要随时留意,及时防治。
春来养生嘘字诀,平肝解郁好帮手
春天本是一个充满阳光、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有些朋友却突然变得和人难以相处,动不动就发火。还有一些朋友,平时挺开朗的,这段时间却完全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无精打采。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其实这两种人都是由于春季的到来,肝气受到了影响,无法像往日一样舒畅和通达。只要疏通肝气,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两唇轻合嘘字诀,疏肝理气疗肝火
历代养生家认为,春天养肝宜练嘘字诀。它是“吹”“呼”“嘻” “呵”“嘘”“呬”六字诀功法之一。这些功法都与我们的口型有关,古人通过对这六个字的研究发现,它们分别针对了不同的脏腑,能够解决内脏的一些问题。
嘘字诀的具体动作为:取站姿或坐姿(建议尽量站起来做);两脚微开,与肩同宽;两手手背相对,自小腹前缓缓抬起,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像鸟翼一样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同时发出“嘘”字音;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嘘”字,这样重复6次为1遍,然后做1次调息。
调息时,改为正常呼吸,鼻纳口吐,平定情绪,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轻叩36下。在叩击过程中,口中生津,用力吞咽,以意念送至腹部丹田。吸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益“嘘”后对肝气的消耗,补养体内正气,促进生发。
这一功法对于维护肝健康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不仅可以疏肝理气,防治肝肿大、肝硬化等症,还可以明目亮睛,防治各种眼疾、眼疲劳、头晕目眩、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等。
养肝功宜每天早晚各练1次。衣裤要放松,精神须乐观,全身要松弛,动作柔和缓慢,音调柔细匀长,使气呼尽。使自己进入松静自如、气血和顺的境地。念“嘘”字时,一定要做到怒目扬眉,使肝气条达,肝中邪气得以外泄。嘘后调息时,宜改为闭目凝神,即所谓的“垂帘内照”,这是养肝的重要方法。春季三月,一定要天天坚持,不能间断,才会收到养生祛病的效果。正如《修龄要旨》所说的:“一春早暮,须念念为之,不可懈惰,不使一曝十寒,方有成效。”
理气解郁玫瑰花,温养肝血疗效佳
闲暇时,或午后,或傍晚,不论心情好坏,还可以泡上一杯馨香的玫瑰花茶。
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可理气解郁、活血散瘀。温和的药性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疏解肝郁之气,有镇静安神、安抚抑郁的功效。对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闷气短、暴躁易怒、胃脘胀痛、月经不调及经前乳房胀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泡玫瑰花茶很简单,只要取上几瓣干玫瑰花,用开水冲泡,待茶色渐浓、香味四溢时即可饮用。疏肝理气的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清火祛热的冰糖;气虚的朋友还可以加入几枚红枣;肾虚的朋友不妨放入几粒枸杞子。需要注意的是,玫瑰花有活血功效,行经顺畅或者经血较多的女性朋友在经期要暂停饮用。
当然,谁也不能保证每时每刻都拥有好心情,赶上春季,情绪变化更是难以预料。但决不能“坐以待毙”,或练练“嘘”字功,或饮点儿玫瑰花茶,或者还有更好的办法,但一定要让自己保持平静而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