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3版)(上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

一、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的概念和内容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成本概念的发展、变化,成本会计的对象也相应发展、变化。成本会计是以成本费用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成本会计主要研究物质生产部门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即产品的生产成本,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日常管理、销售产品和筹集资金等所发生的各种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通常又是在经营期间发生的,不宜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将期间费用单独核算,直接由当期的业务收入予以补偿。

作为成本会计的对象,不仅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和发生的期间费用,还包括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如农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成本作为经济范畴,必定遍及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这些行业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自然也构成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实际上是一种成本、费用会计。

学习参考

正确计算成本是经营者成功的必要保证,成本会计核算的对象看明白了吗?推荐扫描二维码观看动画视频“成本”,进一步明确核算的对象。

二、成本会计的内容

成本会计的内容是成本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成本会计既然是一种成本费用会计,而费用又是一种耗费,可见成本会计的内容就是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分类、归集、分配、计算和核算。

成本会计在不同企业中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就制造企业而言,成本会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供应过程中材料成本的归集、分配、计算与核算;

(2)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与核算;

(3)销售过程中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与核算;

(4)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

(5)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由于供应过程中对材料成本的核算、销售过程中对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和期间费用的核算通常被列为财务会计的范畴,因此,本书主要解决的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成本会计的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具体职能两种。

(一)基本职能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职能同会计一样,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但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下面分别说明成本会计基本职能的内容。

1. 反映的职能

反映的职能是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就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方面来说,是以已经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建立在有客观依据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情况的日趋复杂,在成本管理上需要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因此,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从事后反映发展到了分析预测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反映过去同预测未来是密切联系的。要进行成本预测,首先必须了解能够反映成本水平现状和历史的各项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据以分析未来的成本状况,以及为实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应具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因此,对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耗费的反映,提供实际的成本资料,是成本会计提供成本信息的基础。

2. 监督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

成本会计的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首先,成本会计应从经济管理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出发,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计划或方案进行审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在反映各种生产经营耗费的同时,进行事前的监督,即以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度和企业的计划、预算及规定等为依据,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限制或制止违反政策、制度和计划、预算等的经济活动,支持和促进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经济活动,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成本会计要通过成本信息的反馈,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督,也就是通过对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资料的检查分析,控制和考核有关经济活动,从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使有关方面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和预期的目标进行。

成本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正确、及时的反映,监督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就无法在成本管理中发挥制约、控制、指导和考核等作用;而只有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使成本会计为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使反映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可见,只有把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成本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成本会计的具体职能

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具体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七项职能。

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成本会计的七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首先要依据企业以前的成本资料和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成本预测,提出不同的有效方案;在各个方案中进行成本决策,选择出最优方案,提出目标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确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期应控制的成本费用水平,制定成本计划;为保证成本计划的执行,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将成本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对发生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完整、真实、可靠的成本资料;利用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成本考核,奖优罚劣,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根据成本核算与考核的结果进行成本分析,寻找差异,总结经验,提出措施,改进不足,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 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

成本会计机构是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会计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要根据生产类型的特点、经营规模的大小、成本管理的要求合理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并入企业会计机构之中。对单独设置的成本会计机构需要进行内部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内部分工可以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分设成本核算组、成本分析组等;也可以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分设产品成本核算组、期间费用核算组等。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集中工作方式或分散工作方式。

集中工作方式是将本企业所有的成本会计核算、成本计划编制、成本会计分析等工作集中在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中进行,车间等其他部门通常只配备成本核算人员,负责登记原始记录、填制原始凭证,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审核、整理和汇总,及时报送企业成本会计机构。

集中工作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及时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各种信息,便于使用计算机集中进行成本数据处理,减少成本会计机构设置的层次和成本会计人员的人数。不足之处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成本信息,影响他们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的积极性。

集中工作方式通常适用于成本会计工作较为简单的企业。

分散工作方式又称为非集中工作方式,是将成本会计的各项具体工作分散由车间等其他部门的成本会计机构来进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只负责对成本会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成本会计数据的最后汇总,以及处理不便于分散核算的成本会计工作。

分散工作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正好与集中工作方式相反。分散工作方式通常适用于成本会计工作比较复杂的大中型企业。

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车间部门采用分散工作方式,对其他车间部门采用集中工作方式。

2. 成本会计人员的配置

成本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成本会计的工作质量。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成本会计工作方式,都要注意合理配置成本会计人员,做到“配齐、胜任”。所配置的成本会计人员应当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和相应的会计专业任职资格,具备与所从事会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做到热爱会计工作、恪守职业道德、搞好成本核算、参与成本管理、懂得法规制度、熟悉工艺流程、出色完成任务。

3. 成本会计的法规制度

成本会计的法规制度是成本会计机构和人员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是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法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统一企业会计核算口径,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国家制定了“一法、二则、三制度”。“一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二则”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三制度”即《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上述法规制度形成了全国性会计法规制度的三个层次。成本会计作为一种以企业成本费用为对象的企业会计,必须在“一法、二则、三制度”的规范下进行工作。

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各自存在不同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为规范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还应当制定适合本企业经营规模、生产特点、管理要求的内部成本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的操作依据。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人员分工和职责权限。

(2)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

(3)成本核算的具体规定。其中包括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成本项目的设置、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在产品成本的确认方法、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等。

(4)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制度。

(5)成本报表制度。其中包括成本报表的种类、格式、指标体系、编制方法、编制期限、报送对象。

学习参考

会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