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的养生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心平气和

——平和体质的养心之道

古人的养生观,强调一个“和”字。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在《闲情偶记》中说:“心和则百体皆和。”和,概括了心理与生理相交相融的深刻内涵。事实上,对于平和体质的人来说,要想保持优异的体质,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心平气和。

心气平和,就是保持体内平衡,心顺气畅,是健康的最佳状态。试想,一个人每日处在浮躁、烦躁甚至暴躁之中,久必情绪失调、脏腑失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往往无法避免,但用心平气和来达到处事平和,则必须要心胸开阔,宽善待人,遇愁不愁,逢怨不怨,以理智驾驭感情,以平和调节心志。

“药王”孙思邈活到了一百多岁,最根本的养生秘诀就是他倡导的“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好、少恶、少欲、少怒”。同时还提出了他所忌讳的“十二多”。即“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混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按他的养生理论,他所倡导的“十二少”是养生的真谛,而这“十二多”是丧生之本。只有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所倡又有所忌,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的境界。

通俗地说,“十二少”与“十二多”的精华就是“心气平和”,从心理上、思想上尽量减少对身体不利的意念。这样,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结就没有“市场”。这样,就不致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哀伤肺,过乐伤肾。人体的免疫力就能增加,疾病就难上身,自然利于身体健康。

心气平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甲拜衮桑在《西藏医学》中论述说:“要维护良好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必须对身体的活动、言语及思想有所节制。正如一个人不要到有险情的水中游泳,不要坐有危险的船一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想再做”。这句话阐明了“心气平和”,一切要从每一细微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为人处世,心中常存正大光明的意念。浩然正气常存我心,自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元气充沛,脏腑功能好。

figure_0095_0080
◎保持心气平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