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UI设计在“示能性”上的偏重
1 UI的呈现形式与实现手段的剥离
在传统设计中,人与世界通过具体的“物”来实现沟通,实现设计的手段与设计最终呈现的形式直接相关,因此设计的实现方式成为区分设计分类的原因,比如,工业设计与工程材料、环境艺术设计与环境科学、建筑设计与土木工程。
而对UI设计而言,人的认知与世界沟通的“物”被虚拟化了,计算机呈现语言与最终的UI界面展示之间的关联变为间接的,不懂得程序的UI设计师也可以完成工作,这就形成了UI的呈现形式与实现手段的剥离。
2 UI设计的重点在“示能性”
因为贫富和身份的差异,人们使用的餐具、随身的衣着、出行的工具、居住的房屋千差万别,但是人们使用的通信工具、输入法、浏览器等常用的软件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点,虚拟产品无法通过产品实现的成本来区分用户。实体产品的制造需要不同的模具和材料,视觉传达设计依赖印刷材质,服装设计依赖纺织面料,工业设计依赖加工材料,这些实体设计的成本有高有低,加工难度千差万别,所以实体设计可以天然地区分使用者的生活场景和身份。而虚拟产品的软件代码则完全一致,针对用户的设计没有任何不同。
第二点,人们无法获得他人使用虚拟产品的视觉感官信息,而且即使获得了他人使用产品的感官信息,也会因为第一点而失去意义。所以,UI设计无法完全地完成“人—设计物—他人”中的“设计物—他人”的信息传递过程。
UI设计仅能通过视觉层面的选择(比如软件的皮肤)完成“自我评价”的自我认可和对他人的展示,UI设计对“自我定位”的价值变得非常有限。
尽管UI设计依旧保有设计原有的二重功能,但因为“自我定位”的价值被削弱,导致人与虚拟界面互动中需要的“示能性”规律成为设计需要掌握的重点。
3 UI设计的“示能性”规律就是认知规律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10个字说明了世界的信息是庞杂的、无穷无尽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于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蛮力强行去知晓所有信息是不切实际的,我们面对的信息无限,脑力却有限,庄子点出了认知层面的基本矛盾。
因此,人类处理信息的基本规律必然是抽取概要信息,形成思维的认识和肢体的行动。“不错的晚餐”是人们对奔跑在平原上的动物的概念认知,于是动物变成眼中的猎物,人们会想办法去猎杀它们。当人的认知对猎物的信息给予改变和回馈的时候,在行动上就是制造狩猎的工具。尖锐的器具可以更好地捕获猎物,于是刀斧与箭簇越来越锐利。
从信息的角度看,人造物是人对来自世界的信息给予反向调节的手段和方式,饥则农耕渔牧,寒则织衣筑垒,种地的锄头和打桩的锤子都是人们接收信息并且给予回馈的结果。
人与世界的互动通过设计实体来实现
人类从茹毛饮血过渡到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的信息越来越接近庄子所描述的“无涯”,那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呢?这就使得人们开始慢慢思考人类认知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