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运输
2.2.1 运输的概念以及在物流中的作用
运输,是指劳动者通过使用运输工具和运输设备,实现人与货物在空间、场所等有目的的位移。它是在不同的地域范围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也即对“物”进行空间位移。运输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
物流过程是由采购、生产、包装、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过程共同组成的。没有了运输,也就没有商品的流通过程,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无法实现,社会再生产也不可能正常进行。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根据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的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既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又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运输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方式,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务,运输再结合搬运、配送、储存等活动,就能圆满完成改变空间状态的全部任务。在现代物流观念未诞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其原因就在于运输是物流中的主要责任担负者。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运输称为“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将运输看作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个“继续”虽然是以生产过程为前提的,但如果没有了运输,生产过程则不能最终完成。所以,虽然运输不创造新的物质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数量,不赋予产品以新的使用价值,虽然只变动其所在的空间位置,但这一变动却使生产能继续下去,使社会再生产不断推进,所以可将其看成一种物质生产部门。因此,可以认为,运输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社会再生产的必备环节。
(3)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
场所效用,是指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也有所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尽相同。由于改变场所而最大限度发挥了使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了产出投入比,这就称之为场所效用。通过运输,将“物”运到场所效用最高的地方,就能发挥“物”的潜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这个意义来讲,也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4)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
物流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作为物流的主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输也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①运输是运动中的活动。它和静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动力消耗才能实现这一活动,而运输又承担大跨度空间转移的任务,所以活动的时间长、距离长、消耗也大。消耗的绝对数量越大,其节约的潜力也就越大。
②从运费的构成来看,运费在全部物流费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社会物流费用,运输费在其中占接近50%的比例,有些产品的运费甚至高于产品的生产费。所以,节约的潜力是巨大的。
③由于运输总里程大,运输总量巨大,通过体制改革和运输合理化可以大大缩短运输距离,从而获得比较大的节约。
2.2.2 各种常见的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目前,常见的运输方式一般有五种,分别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采用不同的运输工具,具有不同的运输效能和使用范围,而且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基础上又派生出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综合运输方式。因此,对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对比,合理选择和使用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对确保商品运输的及时性和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运输又称火车运输,是现代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2013—2017年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开始,我国铁路建设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交通基建投资约为2万亿元,其中铁路投资额约为7000亿元,占全行业的35%。2010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358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提高到41%和46%。依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新建高铁将占新建路线里程的50%;到2015年,高速铁路达1.6万公里以上,铁路的投资将维持在3.5万亿元左右。到2015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或将完成30亿人左右;到2020年,铁路客运量或达50亿人。即“十二五”期间铁路客运量的年均增速为12.35%,明显高于“九五”和“十五”期间2.58%和7.75%的年复合增长,铁路客运增速将达到一个相对的顶峰。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大动脉的作用。
(1)铁路运输的优点在于:承运能力大,适合大批量低值商品的长距离运输;受气候和自然条件限制较小,在运输的准时性方面占有优势;可以方便地实现直达运输、集装箱运输及多式联运;对于运费负担能力小、批量大、运输距离长的货物运输来说,运费比较便宜;安全系数大。
(2)铁路运输的缺点在于: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运输时间较长;铁路运输中的货损率比较高;不能实现最终的“门到门”运输。
(3)铁路运输的适用范围:大宗低值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散装货物(如煤炭、矿石)、罐装货物(如石油化工产品)运输;大量货物一次高效率运输。
公路运输主要是指使用汽车或其他车辆,在公路上运送客货的一种运输方式。它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水路运输、铁路运输难以到达地区的长途、大批量货运,以及铁路、水运优势难以发挥的短途运输。由于公路运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近年来,在有铁路、水运的地区,较长途的大批量运输也开始使用公路运输。
(1)公路运输的优点。
①速度快。一般在中短途运输中,汽车运输的运送速度平均比铁路运输要快4~6倍,比水路运输快10倍。
②灵活、方便。汽车除可以沿公路网运行外,还可以深入工厂、矿山、车站、码头、农村、山区、城镇街道及居民区,空间领域大,这一特点是其他任何运输工具所不具备的。
③项目投资小,经济效益高。一般公路运输的投资每年可以周转1~2次,而铁路运输3~4年才周转一次。
④操作人员容易培训。
⑤可以提供“门到门”的直达运输服务。
⑥对于近距离中小量的货物运输而言,运费比较便宜。
⑦能灵活制定运营时间表,运输中的伸缩性极大。
⑧运输途中货物的撞击少,几乎没有中转装卸作业,因而货物包装比较简单,可以节省成本。
(2)公路运输的缺点在于:装载量小,运输成本高;燃料消耗大,环境污染比其他的运输方式要严重得多。
(3)公路运输的适用范围:近距离的独立运输作业,主要为中短途运输(25千米内为短途运输,200千米内为中途运输);补充和衔接其他的运输方式,实现最终的“门到门”运输。
水路运输,是指利用船舶在江、河、湖泊、人工水道以及海洋运送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在现代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是一种最古老、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生产过程相当复杂,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分散流动、波动大等特点。
(1)水路运输的优点在于:利用天然水道,进行大吨位、长距离的运输;运量大、成本低;与其他的运输方式相比,其对货物的载运和装卸要求不高,因而占地较少;对于海上运输而言,它的通航能力几乎不受限制。
(2)水路运输的缺点在于:船舶平均航速较低,影响了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水路运输生产过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因而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及不平衡性,不能适应需求变化大、时效性强的商品运输。
(3)水路运输的适用范围:承担大批量货物;承担原料、半成品等散货的运输;适合远距离、大运量的外贸货物运输。
航空运输简称空运,是指利用飞机或其他飞行器载运客货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
(1)航空运输的优点在于:高速直达性;较高的安全性;经济特性良好;包装要求低。
(2)航空运输的缺点在于:易受气候条件等的限制;可达性差,通常情况下,航空运输难以实现客货的“门到门”运输,必须借助其他运输工具转运;运载量小,一般运输机的运载量低于50吨。
(3)航空运输的适用范围:国际的客货运输;高附加值、重量轻和小体积的物品运输;时效性强、需求紧急的货物运输。
管道运输主要是指利用管道,通过一定的压力差而完成商品(多为液、气体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运输方式。它是由埋设在地下的管线和地面上加温、加压等配套设备所组成。管道运输一般指输送气体和液体货物的大型管道,如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等。
(1)管道运输的优点在于:运量大;占地少,运输管道埋于地下的部分占管道总长度的95%以上,因而对于土地的永久性占用很少,分别仅为公路的3%、铁路的10%左右,对于节约土地资源意义重大;管道运输建设周期短、费用低,运营费用也低;管道运输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道运输耗能少,成本低,效益好。
(2)管道运输的缺点在于:灵活性差;此外,当运输量明显不足时,运输成本会显著增大。
(3)管道运输的适用范围:管道运输主要担负单向、定点、量大的流体状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煤浆、某些化学制品原料等)的运输。
2.2.3 合理运输与运输合理化的途径
合理运输,是指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物质产品的运输活动。
货物在发运地与目的地之间,往往有多条运输路线和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一个区域的货物运输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货物、纵横交错的运输线路、千家万户的运输单位和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组织合理运输就是在保证货物合适社会需要的条件下,根据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和能力,结合货源的分布、货流的规律和货物的特性,做到经最少的环节、用最少的时间、走最短的路程、花最低的费用、以最高的效率,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把货物从发运地送到目的地。
(1)运输合理化的意义。
①合理组织货物的运输,有利于加速社会再生产的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组织物质产品的合理运输,可以使物质产品迅速地从生产所在地向消费所在地转移,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②合理运输,能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运输费用是构成物流费用(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物流过程中,运输作业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占的比例最大。据统计,物流成本中运输费用的支出约占50%左右,如果把运输过程中的装卸搬运费加上,其比例将会更大。因此,降低运输费用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益、实现物流系统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就是通过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的选择,进行运输方案的优化,实现物品运输的合理化。物品运输合理化必然会缩短运输里程、提高运输工具的运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运输费用、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③合理运输,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加快物流速度,提高物流效率。运输时间的长短决定物流速度的快慢。所以,物品运输时间是决定物流速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物品的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物品的在途时间大大地缩短,因而可以降低库存物品的数量,实现加快物流速度的目标。因此,从宏观的角度讲,物流速度的加快,减少了物品的库存量,节约了资金的占用,相应地提高了社会物质产品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④运输合理化,可以节约运力,缓解运力紧张的状况,还能节约能源。运输合理化克服了许多不合理的运输现象,从而节约了运力,提高了货物的通过能力,起到合理利用运输能力的作用。同时,由于物品运输的合理性,降低了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这些对于缓解我国目前交通运输和能源紧张的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有很多,起决定作用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运输距离:在运输时,运输时间、货损、运费率、车辆或船舶周转等运输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运输距离的长短是运输是否合理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
②运输环节:每增加一次运输,不但会增加起运的运费和总运费,而且必须要增加运输的附属活动,如装卸搬运、包装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也会因此下降。
③运输工具: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按运输工具的特点进行装卸运输作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一环。
④运输时间:运输是物流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环节,尤其是远程运输,在全部物流时间中,运输时间占绝大部分,所以,运输时间的缩短对整个流通时间的缩短具有决定性作用。
⑤运输费用:运费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物流系统的竞争能力。实际上,运输费用的降低,无论是对企业来讲还是对运输公司来讲,都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1)充分利用运输能力。
充分利用运输能力就是在不增加运力的条件下,提高运输的效率,这可以通过合理装载、合理配载、合理包装等来实现。
(2)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现专业分工,打破企业自行运输体系的状况。
(3)铁路、公路合理分流。
这一措施的重点是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尽量利用公路。这种运输合理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比较紧张的铁路运输,用公路分流后,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加大这一区段的运输通过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公路速度快且灵活机动的优势,实现铁路运输服务难以达到的水平。
(4)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其对合理化的追求要点是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载,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却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
直达运输也称作直线直达运输,是指在商品运输过程中通过精简中转环节,越过非必要的批发仓库,把商品从产地或供应单位直接运达消费地区、销售单位或主要用户的一种作业措施。直线运输,是指在选择运输路线时,按照商品的合理流向,采取最短的里程,消除迂回、对流等不合理运输方式,使商品运输实现直线化。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直达运输和直线运输往往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缩短了运输里程。
(5)合理配载。
合理配载,是指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物资及载运方法以求得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配载运输也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有效形式。
不合理配载一般表现为:车辆容积和载重吨位不能充分利用;不可混装的货物进行了混装;易对货物造成机械损伤的配装,如将重的货物压在了轻的货物上,将具有棱角的或其他突出物的商品与其他一般商品配装,造成商品运输过程中的损伤等。
(6)“四就直拨”运输。
“四就直拨”是商品运输中所采取的就工厂直拨、就车站(码头)直拨、就仓库直拨、就车船直拨等作业措施的简称,目的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如就工厂直拨,是指商业物资批发部门从工厂收购产品,经在厂验收后,不经过中间仓库和不必要的转运环节,直接调拨给要货单位或直接送到车站、码头,运往目的地。
(7)发展运输技术设备,提高运输信息化。
依靠科技进步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如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电子化技术的应用会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和保证运输的准确率。
(8)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更趋合理化。
有些产品由于本身的特性问题,很难实现运输的合理化,但如果进行适当加工,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运输合理化的问题。如将造纸材料在产地预先加工成干纸浆,然后压缩体积运输,就能解决造纸材料运输不满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