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15 纯正的中文发音

刘子琪

教学地点 新西兰卡瓦劳

教学对象 (1)年级:小学一至四年级

(2)国籍:新西兰

(3)第一语言:英语和毛利语

教学任务 (1)帮助学生听懂课堂指令与日常用语。

(2)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让学生熟悉汉语的语音语调,培养语言习惯。

案例正文

新西兰卡瓦劳地区共有四所小学,我是当地第一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大多数学生都是毛利人,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汉语。学生对于汉语发音很陌生,尤其在声调方面完全没有概念。第一个学期我觉得学生没有基础,所以上课时还是大量使用英语,只有在教课程内容时才会说汉语,但是效果不是太好,因为感觉汉语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碎片化,说句子很困难,更难形成说汉语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对于初学者来说,大量的语言输入反而更为重要。于是,我逐渐改变了教学方法,开始尝试多说一些汉语,包括课堂指令“准备好了吗、举手、起立、坐下、很好、告诉我、大声一点儿、到你了”等等,以及一些常用的日常表达,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几点了、星期几、开心吗、下雨了、风好大、有点儿冷、好热、很舒服、为什么”等等。有时我也会根据教学情况加一些有趣的内容,减少使用中介语做解释,多让他们通过情境去猜测和理解意思。

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和听力都很有好处。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汉语的发音和声调都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我带的两名学生第一次参加罗托鲁瓦地区的中文演讲比赛,就获得了不同组别的第一名。

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这里的“纯正中文”主要是指两个方面:声调和语速。因为通过教学对比发现,如果一开始就引入声调的概念,可能起步会稍微困难一些,但是他们学习很认真,一旦掌握了后面学习发音会越来越容易,所以我觉得还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一开始想要降低难度把“nǐhǎo”说成“ni hao”,后面再想要纠正音调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一直很强调纯正的中文发音。

在语速方面,我也做了一些调整。以前我会故意放低语速,觉得这样可能更利于他们理解。但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语速快慢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一开始都是听不懂的。相反,如果一开始就使用正常的语速,会让他们更加适应汉语的日常表达。除了在教发音的时候会降低语速,其他情况下我都是用正常的语速跟学生交流。

延伸思考

新西兰没有统一的汉语教材,当然也没有统一的语音教材,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编写适合他们的教材。我教的学生很多是毛利人,本身就有说英语和毛利语的双语背景,所以对他们来说接受语言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不是那么困难。英语、毛利语的元音和汉语的元音都有相似点,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语言的对比切入。

参考资料

1.李智强.汉语语音习得与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

2.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宋海燕.国际汉语教师语音教学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孙德金.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专家点评

老师对语言输入的认识非常到位,并且准确把握了学生的问题症结所在,及时使用目的语的课堂指令以提供更有效的语言环境,在汉语课堂中不断创造汉语环境,让学生熟悉汉语的语音、语调、声调,减少对汉语发音的陌生感。

在汉语零起点的初级班,能准确把握目的语的课堂指令非常关键,特别要注意使用哪些课堂指令、什么时候用以及在使用时如何配合肢体语言,这样学生才容易理解,容易记忆。

另外,老师采用对比的方式,把汉语的发音与学生熟悉的毛利语和英语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正确的发音,这点值得提倡。

在此案例中,老师所强调的“纯正中文”是指准确的声调和合适的语速。作为初级班的老师,应该以稍微缓慢、但有停顿的清晰发音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但是万万不可强调“纯正”二字,否则学生们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够纯正而有所顾虑,不敢尝试。这是教语言初学者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