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关于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研究

2014年9月23日,《红旗文稿》刊发王伟光题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并不输理》的署名文章。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又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学者已经对2015年以前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进行了梳理。[1]这里,对2015年学术界关于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研究状况着重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简要盘点。

(一)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性理论

2015年,国内学术界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理文章,围绕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概念(事实判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阶级分析方法、理论价值、具体应用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一是关于如何看待阶级问题。有学者认为,“在阶级问题上,马克思反对执迷于概念的抽象议论,坚定不移地深入于现实生活过程,依据现实生活世界的实际生存状况,阐发无产阶级的存在性质及其历史使命,揭示了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从自在阶段提升到自为阶段的必然性及其历史性意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实现寻找现实可靠的路径和社会力量”[2]。马克思关于阶级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是关于阶级划分标准。有学者认为,“西方学者对于阶级的划分有种种不同的认识,但基本的共同点是,不以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不同地位为依据,用阶级反映社会生产关系,而是根据人们的职业、收入和知识水平或者心理特征为标准,阶级的概念就失去了根本性的意义”[3]。所以,他们认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作为阶级划分的标准。三是关于阶级斗争的作用。有学者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从某种程度上讲,阶级合作、妥协也能推动阶级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冲突,它有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这些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常常凌驾于经济斗争之上”[4]。四是关于阶级分析方法。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我们观察和分析国内外一切重大政治问题的基本线索。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依法治国,依法理政’是统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依法治国’,要求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反对‘左’的和右的各种错误思想,维护社会稳定”[5]。五是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否依然存在。有学者认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和阶级斗争始终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尽管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社会中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它们有时如暴风雨般发生和激化,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力和助产婆;有时成为一定社会范围内的潜在力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说,在阶级社会里,所谓的‘告别阶级’或‘告别阶级斗争’,更多的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看法,是回避现实问题的唯心主义选择。而在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全球化条件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斗争一方面表现得更为集中、更加尖锐,另一方面其实现形式却愈发隐蔽、愈加巧妙,因而在现实生活中会造成‘阶级已经走远’的假象”[6]。六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丰富而博大的思想体系,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人不断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建构起来的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7]。七是关于无产阶级在当代的新变化。有学者认为,“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无产阶级的人数在绝对地和相对地增长。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无产阶级队伍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产阶级学者面对无产阶级出现的新特点,宣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中产阶级化’了,两大对抗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大变化,但它没有偏离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运行轨道。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观察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同时,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发展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理论”[8]。八是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有学者认为,“阶级是生产关系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完全丧失生产资料,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这种经济利益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构成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9]。所以说,“中产阶级化的观点不符合资本主义的现实,在理论上脱离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本质”[10]

(二)如何看待我国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

探讨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根本落脚点,是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这是一场涉及今天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争论。厘清关于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争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学者的讨论涉及以下几点:一是关于我国的阶级斗争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美国及其盟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动的战争、制造的混乱不断提醒人们,阶级斗争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主线之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西方敌对势力暗中支持苏联舆论界把阶级斗争妖魔化,而苏共领导层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听之任之,最终导致亡党亡国。我们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此,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法制实行民主与专政相结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必须破除对阶级斗争妖魔化的倾向”[11]。二是关于破除对我国阶级斗争问题的误解。有学者认为,“当前,对于我国思想理论界的一个错误倾向必须加以警惕,那就是把阶级斗争妖魔化。其表现是,视阶级斗争为洪水猛兽,自己不提阶级斗争,也不许别人提阶级斗争,一旦别人提出就大加挞伐,甚至别人一提阶级斗争他们就认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或是企图干扰党的基本路线等等。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不承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的存在仍然是一个基本事实”[12]。有学者认为,“今天重温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很有现实价值”[13]。三是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最终目的。有学者认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绝不是要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时时讲阶级斗争和事事讲阶级分析,而是强调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下,全党要坚定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树立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淡化无产阶级政治’的思想观念和方法”[14]。四是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实行‘依法治国,依法理政’,就是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亮剑’,抵制和反对‘左’的和右的各种错误思潮,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沿着科学的发展轨道稳健地向前运转;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定会以巨人般的气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15]五是关于坚持无产阶级政治立场的必要性。有学者认为,“工人阶级作为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16]。有学者认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下,全觉要坚定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树立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淡化无产阶级政治’的思想、观念,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并为之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17]六是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阶级立场。有学者认为,“从严治党必须从党的政治生活严起。这就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首先是阶级立场,必须进行阶级分析。阶级立场、阶级意识、阶级分析,同讲党性、增强党的意识是统一的。党本身的性质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唯其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唯有坚持这样的根本性质,党才能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的阶级立场也就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18]。七是关于是否继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人民民主专政功能只能加强而决不能削弱。我国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旗帜鲜明地走自己的路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组成部分,是检验和辨别各种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19]。八是关于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关系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道路并没有全盘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但中国道路也不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抛弃掉。中国道路一方面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另一方面也确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前推进了这一理论。这主要表现在:在确认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依然存在的前提下,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确认仍然存在阶级差别、甚至阶级对立的前提下,致力于用和平的,即非暴力的手段来解决这些差别和对立;在确认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下,科学地确定专政的对象和专政的主体范围”[20]


注释

[1] 参见郭文亮、廖皇珠:《国内理论界关于阶级斗争理论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争论述评》,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4)。

[2] 王义德:《马克思“自为阶级”思想的当代意义》,载《哲学研究》,2015(6)。

[3] 蒋敏、张圣兵:《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中产阶级化”》,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0)。

[4] 徐士兵:《阶级和阶级关系的辩证思考》,载《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5] 商孝才:《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依法治国》,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6] 童晋:《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8)。

[7] 冯颜利、姚元军:《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

[8] 蒋敏、张圣兵:《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中产阶级化”》,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0)。

[9] 蒋敏、张圣兵:《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中产阶级化”》,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0)。

[10] 蒋敏、张圣兵:《马克思主义阶级观与“中产阶级化”》,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0)。

[11] 宋丽丹:《破除对阶级斗争理论的妖魔化倾向》,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6)。

[12] 宋丽丹:《破除对阶级斗争理论的妖魔化倾向》,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6)。

[13] 刘诚、吴荣军:《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4)。

[14] 商孝才:《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依法治国》,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15] 商孝才:《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依法治国》,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16] 孙应帅:《马克思恩格斯阶级阶层理论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新变化》,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

[17] 商孝才:《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依法治国》,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18] 冯虞章:《邓小平对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认识的深化及其重要意义》,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19] 冯颜利、姚元军:《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

[20] 陈学明:《论中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