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多汗

一、概述
发汗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一种表现形式 [1]。发汗是一种反射性活动。位于下丘脑的发汗中枢是管理发汗的反射中枢,很可能在体温调节中枢附近。温热刺激和精神紧张都能引起发汗,分别称为温热性发汗和精神性发汗。温热性发汗见于全身各处,主要参与体温调节。精神性发汗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和前额的部位,与体温调节关系不大。发汗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但是如果出汗过多,形成病态的多汗,即所谓的多汗症。肿瘤患者常常因为肿瘤本身的原因或治疗对机体的损伤而出现多汗的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水盐代谢失衡,需要给予治疗。
二、病因病机
(一)西医
所谓原发性多汗症亦称为特发性多汗症,即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引起,部分与患者的情绪有关(情绪性多汗),多累及掌跖和腋下,常始发于儿童(0.6%)和青少年(1%),往往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生活工作的不便。例如手部多汗症:常表现为影响文案人员的工作,一接触纸张,就会把它们弄湿,影响工作,更影响社交,受胸部2~4交感神经支配;腋部多汗症:表现为局部皮肤浸渍、糜烂,易发生腋臭,严重影响情感和社会活动,受胸4交感神经支配;足部多汗症:表现为足趾出汗多,易使足趾皮肤浸渍发白,走路足部打滑,引起足臭。继发性多汗症又可分为继发性全身多汗症和继发性局部多汗症。继发性全身多汗症可继发于机体系统性疾病,其中包括:①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女性围绝经期及垂体功能减退等;②精神因素,如焦虑症及吸毒戒断症等;③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肾上腺髓质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类癌等;④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心内膜炎、变异型心绞痛;⑤发热性疾病;⑥药物,如抗呕吐药、抗癫痫药、三环类抗焦虑药、氟西汀和纳可丁戒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鸦片类、阿西洛韦及萘普生等;⑦其他疾病,如肢端肥大症 [4,5]。继发性局部多汗症可继发于某些疾病,其中包括:①周围神经病变,如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综合征(Riley-Day综合征);②脊髓疾病,如T 6以上的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等;③胸部肿瘤,如肺腺鳞癌、胸膜间皮瘤、脊髓瘤、骨瘤;④脑血管病变,如大脑半球、脑干或下丘脑血管梗塞;⑤腮腺损伤或手术导致的唾液分泌异常(Frey综合征);⑥皮肤疾病,如痣、血管瘤性错构瘤、皮肤多发性神经病变等。
(二)中医
中医认为,“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故汗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毛窍达于体表而成。正常的汗出有调和营卫、滋润皮肤等作用,是“生理性汗出”。而病理性汗出则应注意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及其主要兼症等。中医按出汗的性质和部位分为自汗、盗汗、绝汗、黄汗、战汗、头汗、心胸汗、手足汗等。
自汗是指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多属阳虚、气虚证。由于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故见自汗。盗汗是指入睡之后汗出,醒后则汗止。多属阴虚内热证、或气阴两虚证。因入睡之时,卫阳入里,肌表不固,虚热蒸津外泄,故睡时汗出;醒后卫阳归表,肌表固密,虽阴虚内热,也不能蒸津外出,故醒后汗止。盗汗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的患者。
自汗、盗汗这一病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症状而伴见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对于自汗、盗汗的辨证,应着重辨别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属虚者多见。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自汗久可以伤阴,盗汗久可以伤阳。病程日久,则可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2]
三、诊断评估
(一)诊断
因为原发性多汗症与继发性多汗症的致病原因不同,原发性多汗症多因交感神经过度亢进诱发,其诊断标准为 [3]:无明显诱因的局限性可感多汗症状持续至少6个月,并伴有2个以上下列特征:①出现双侧或相对对称的多汗症状;②每周至少发作1次以上;③多汗症状影响日常活动;④起病年龄< 25岁;⑤有家族史;⑥睡眠时无多汗症状。
找出产生多汗症的病因(原发还是继发)及多汗症波及的范围(局部还是全身)。
(二)多汗症的评估
原发性多汗症是临床常见类型,在人群中总发病率可达1%以上。原发性多汗症一般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出现临床症状,但也有在儿童期就出现多汗症状的患者,多汗症状持续到成人期末。原发性多汗症依据发病范围又可分为原发性全身多汗症和原发性局部多汗症。原发性全身性多汗症以机体出汗量超过正常体温调节所需、多汗症状累及全身为特征,它可表现为机体在低度刺激状态下出现体液过度丢失,从而导致潜在性脱水或电解质丢失。原发性局部多汗症表现为双侧、相对对称的局部多汗症状。与由于运动和高温环境引起周身体温调节性出汗不同的是,原发性局部多汗症的发病部位多出现在手掌、脚掌、腋窝及头面部。
一般将多汗症分为4级:
1级:从未注意到有多汗,也从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2级:有时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但可以忍受。
3级:经常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较难忍受。
4级:一直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无法忍受。
四、辨证分型
1.阳虚自汗
汗出,稍劳尤甚,形寒肢冷,体倦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营卫不和
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
3.阴虚内热
盗汗,频作,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4.湿热蕴积
蒸蒸汗出,汗液易黏或汗出色黄,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腻,脉弦滑。
五、西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对于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可采取多种方法,大体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是作用于汗腺神经-分泌通路中的不同的特定靶点: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皮肤是作用于受累汗腺;止汗药是作用于汗腺-皮肤表面通道;电离子渗透疗法是阻断汗腺的分泌;胆碱能受体阻断剂是作用于神经轴突-汗腺突触间的神经介质;肉毒毒素是作用于神经突触的信号传导以阻止神经突触远端神经介质的释放;外科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是作用于外周交感神经。
(二)治疗方法
1.外科手术治疗多汗症
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局部多汗症是一个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那些非手术方法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最终的选择。但是,因为外科手术毕竟是有创治疗手段,会带来一系列潜在的手术并发症,所以只有当局部多汗症患者采用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无效时才可考虑使用此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多汗症包括局部皮肤切除术、腋下吸脂术、交感神经节切除术(侵袭性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胸腔镜辅助下交感神经节切除术;sympathectomy;open sympathectomy;thoracoscopic sympathectomy)。胸腔镜辅助下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成为外科治疗面部、手掌多汗症的标准术式 [6,7]。胸腔镜辅助下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可分为以下4种亚型:①切除法(resection);②电凝法(diathermy ablation);③射频消融法(radiofrequency thermalablation);④钳夹法(clipping)。除此之外,还有冷冻法(cryocoagulation)、激光法(laser)及超声气化法(ultra-sound vibrating vaporization,harmonic scalpel,超声刀技术)。目前,大多数外科医生采用的是电凝法。
2.非手术方法治疗多汗症
非手术方法包括止汗药、电离子渗透疗法、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抗胆碱疗法)、肉毒杆菌毒素A等。
六、中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般而言,肿瘤汗证以属虚者为多,但因肝火湿热蕴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久者则会出现阴阳虚实夹杂的情况,治疗应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兼之。
(二)辨证用药
1.阳虚自汗
临床表现:汗出,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
治法:益气固表。
方剂:玉屏风散加减。
药物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辨证加减:汗出多者,可加浮小麦、牡蛎敛汗;气虚者,加党参;阴虚者,加麦冬、五味子敛阴止汗。
2.营卫不和
临床表现: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脉缓,苔薄白。
治法:调和营卫。
方剂:桂枝汤加减。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辨证加减:汗出过多者,可加浮小麦、牡蛎敛汗;兼气虚者,加黄芪益气固表。
3.阴虚内热
临床表现: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剂:当归六黄汤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黄芪。
辨证加减:汗出过多者,可加浮小麦、牡蛎敛汗;潮热甚者,加秦艽、牡丹皮、银柴胡清退虚热。
4.湿热蕴积
临床表现:蒸蒸汗出,汗液易黏或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甘草。
辨证加减:湿热内蕴而热势不胜者,亦可改用四妙丸。
自汗经验方: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麻黄根10g,浮小麦10g,煅牡蛎20g。
盗汗经验方:知母10g,黄柏10g,银柴胡10g,白薇10g,浮小麦10g,麻黄根10g,生地黄15g,当归10g,竹叶9g。
(三)常用中成药
1.玉屏风口服液和玉屏风颗粒
主要成分:黄芪、白术、防风。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寒或体虚感冒。
2.黄芪扶正注射液
主要成分:党参、黄芪。
功能:益气扶正。
主治: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眩晕。
(四)针灸治疗
针刺阴郄、后溪、合谷、复溜、肺俞等穴位,有助于多汗症的治疗。
七、护理
(一)基本原则
1.评估患者出汗的类型、部位和程度。
2.注意多汗对于患者睡眠、饮食和心理的影响。
(二)护理方法
1.分析患者多汗的原因,结合病情予患者讲解多汗的原因及治疗多汗的重要性。
2.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安静、通风良好,室温和病人衣被的厚薄要与季节、病情之寒热变化相适宜。
3.协助患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
4.有中心静脉导管和引流管的病人,加强局部护理,防止脱落、感染。
5.注意饮食调理,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6.遵医嘱给予患者治疗出汗的药物,并讲解药物注意事项。
7.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多饮水,并在饮食中注意补充钠、钾、镁、钙等。
8.观察患者多汗缓解的情况,及时记录。
9.病人教育
(1)引起多汗的原因、多汗引发的并发症,如电解质失衡等。
(2)多汗预防和治疗措施。

(陈衍智)

参考文献
[1] 姚泰.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
[2] 陈衍智,李萍萍.多汗症的中医治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203-204.
[3] Hornberger J,Grimes K,Naumann M,et al.Recogni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focal hyperhidrosis[J].J Am Acad Dermatol,2004,51(2):274-286.
[4] Cheshire WP,Freeman R.Disorders of sweating[J].Seminars in Neurology,2003,23(4):899-406.
[5] Nyamekye IK.Current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treating primary hyperhidrosis[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4,27(6):571-576.
[6] Hashmonai M,Kopelman D.History of sympathetic surgery[J].Clin Auton Res,2003,13(Suppl.1):6-9.
[7] Leao LE,de Oliveira R,Szulc R,et al.Role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ympath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hidrosis[J].Sao Paulo Med J,2003,121(5):1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