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精神交往论》的内容和意义

关于这本书,学界已经比较熟悉,这里我重复上一版中“写在前面”的话,基本就可以概括书的大体内容和学术意义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马克思恩格斯传播观的知晓较晚,开始于1958年;对它的研究更晚一些,开始于1980年。

马克思恩格斯是对现代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其传播观是现代传播学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严肃的学术研究。这本书的目的是:尽可能客观地、有系统地再现他们关于传播的各方面观点,再现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但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几乎没有参照系,因而一切得从阅读他们的著作开始。

这本书经历了10年的磨砺。1983—1987年,我通读了他们的全部著作,以及能够找到的与他们的传播观有关的资料文献,做了大约10000条名目索引、3000张卡片和一本提要笔记。1988年开始写作。1989—1990年因故停顿。1991年重新开始,1993年完成。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丰富而广泛,我随之涉猎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许多领域的著作。力求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论述为依据,全面表述他们的传播观,尽量避免先验之见的干扰,是本书的写作宗旨。

我国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绝大部分收入了1956—1985年陆续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50卷),这个版本基本上是从俄译文转译过来的,经过二手翻译,不免会有一些差误。因此,本书对在传播学界流行的几句他们的话,核对了原著文字;对他们使用的几个主要的传播术语,进行了随机核对,从中又有一些新发现。1995年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着手出版,进度较慢,只出版了十几卷(计划60卷)。本书除了马克思1843年以前的论著采用这个版本的第1、3卷外,其他的引文尚只能使用第1版。

马恩著作中的译文除了中文版《全集》外,还有《选集》和各种单行本。书中引文为统一起见,均采用《全集》第1版的卷页码(个别《全集》未收入的采用单行本页码)。马克思1843年以前的论著引文,标注采用新版卷页。个别根据原著文字重新翻译的,采用页下注,提供《全集》第1版的参考卷页。

本书初版于1993年,三次印刷。这次再版,除了第十二章第八节,其他部分只做了引文核对和文字的技术性订正。第十二章第八节论证的是马克思关于“报刊内在规律”的思想,当初查看德文原文,亦怀疑翻译有误,但是没有把握,最后还是以《全集》第1版的文字作为论证的基础。《全集》第2版根据德文原文重新翻译,证实了我当时的怀疑是正确的。因而,这一节对此做了必要的体现马克思原来思想的论证。

如果就论述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几句的话,可以采用这次推荐人之一单波教授的话: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是新闻传播领域的一部创新性力作,这主要可从三个指标衡量:第一是该书首次从人类信息交流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填补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第二是作者在思维、语言、文字、宗教、文艺、舆论、宣传、新闻、报刊、法律等多维视野上建立了精神交往学说,做了一件开创性的工作;第三是作者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文、英文和其他文种原著,纠正了中文版理解中的诸多误差,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传播思想的本来面貌。

早在本书出版的第二年,中央编译局马恩列斯著作编译部研究员张奇方就在《学习》杂志1994年第8期撰文评价本书:“从人类信息交流的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研究,国内似属仅见;国外虽然不敢说没有,至少我还没有见到过。20世纪70年代以后,苏联、法国、日本的个别学者,曾注意到马克思恩格斯有一种宏观的关于信息传播的系统观点,但尚没有人像陈力丹这样全面而又系统地就这两位思想家关于精神交往的学说,从整体上进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