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中医诊断六十四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讲 中医诊断之整体审察

俞洁:目前中医科普逐渐深入民心,很多民众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媒介自学中医知识。但大多一知半解,所以临床时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其家属说:“看中医不是只要把脉就可以了,还要问吗?”或是询问“什么体质?气色怎样?什么脉?”大多不知道疾病的病情错综复杂,要在纷纭复杂、千变万化的状态表征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准确地把握病、证、体质等状态,除了要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外,还要遵循“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结合”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老师,请您谈谈临床中如何体现这些原则呢?

李灿东:人既然是一个整体,我们也强调整体观念,所以我们在看病的过程中就要整体审察,这是对一个医生的基本要求。作为普通百姓,虽然没有从事中医或中医药相关工作,但在日常保健中要把握自己的健康状态,也需要整体审察。也就是说在了解自己的时候,既要注意局部的问题,也要注意全身的问题。有些是局部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前面谈到眼睛红了的例子,它是局部的问题,我们要从全身的状态去把握;有些是全身的问题,比如患者没力气,除了注意他全身没力气之外还得注意他局部有没有特殊的情况,例如有的人可能身上有一些紫斑,那这两者之间就可能存在联系。这就要求大家既要注意局部,也要注意整体,不能说强调整体就不考虑局部,那是不对的,也不符合中医的辩证法。第二个问题是既注重外在的表现,也要注重内在的一些变化。我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患者,他主要是什么问题呢?第一是眼睛的问题,自称有飞蚊症,就是看东西时好像有个蚊子在眼前飞来飞去,西医诊断这是玻璃体浑浊;第二是感觉胃不好,经常胀,会打嗝;第三是西医讲的肝区这个地方不舒服。这三个问题中,特别是眼睛的问题和胃的问题,如果按现在的解剖、生理病理讲,它们之间没有太多的内在联系。眼科医生会认为飞蚊症是玻璃体浑浊,是眼睛的问题;内科医生会说胃胀是胃的问题,跟眼睛没关系,所以治疗必然是分开的。但是在中医看来,这些病症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有什么联系?中医认为这些都是肝的问题,因为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所以肝的问题就可能出现眼睛的变化;肝气不能疏泄时就会影响到胃,称为肝气犯胃,再加上胁下难受,这是肝气郁结的表现。像这个患者内在的变化是肝的问题,表现出来的表象是胃胀、眼花、右肋部不适。所以既要考虑内在的联系,也要考虑外在的表现,这样的诊断才够可靠。如果治眼睛的治眼睛,治胃的治胃,那两者之间就没有联系,就难以体现中医的特色就在这里。再者,我们讲整体还要考虑什么?还要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举个例子,如同样是流感,在北京和在福州,流感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北方比较冷、比较干燥,福州比较潮湿、比较热;同样是流感,冬季和夏季的流感也不一样。所以采集病史时要注意人和自然的关系,既要考虑到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要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关系,这就是整体审察。这要求我们通过四诊进行病史采集时,不能只看到局部的病痛,必须从整体上多方面考虑,并要求我们对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判断。

梁文娜:中医诊断的第二个基本原则叫做“诊法合参”,也就是“四诊合参”。但随着门诊量的增大,临床上医生往往只能在很短的时间诊治患者,因而很多时候没有做到四诊合参。古人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如扁鹊望蔡恒公,问虢国太子的情况,仲景望王仲宣就知道病情了,临床是否可以“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仅凭一诊就可以呢?老师,您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呢?

李灿东:临床有些资料,医生如果没有询问患者,是无法知道的。比如我现在觉得有一点恶心,当然有些时候严重的恶心、呕吐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的,但是一般的恶心,患者如果没说,我们肯定不知道。再比如,患者告诉你有一点口干,晚上失眠,这些自我感觉的症状,就只有通过问诊才能知道。有的同学说:“有些医生很厉害,看病都不用说话,他只要一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有没有这回事呢?有,确实有。不仅有,而且每位同学都必须要学会,这是基本功。但是,单凭脉诊不可能知道所有信息。我们强调全面采集信息,不能用脉诊去替代其他诊法。一个好的中医,必须要做到四诊合参,而不应该用其中的一诊去取代其他的三诊,这是不提倡的。没有望、闻、问,单靠摸脉想要摸出来全部的病证,即使医生水平很高,难度也非常大,误诊率也会很高的。在中医诊疗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在获取资料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全面、规范、准确。现在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我们过去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现在已经逐步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应该把它们也作为我们诊断的依据之一。不管怎么说,临床资料获取得越全面,诊断就越准确、越可靠,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望、闻、问、切4种诊断方法,是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信息的,有其各自独特的方法和意义,它们各有侧重,不能相互取代。神、圣、工、巧都具备,诊断才能做到全面、规范、准确。当然,也要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每一位患者来看病,你就能把他所有的资料一次性采集完,这时候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做出主要判断。所以,有的医生看病的时候可能很简单地问几句话,就能够把握整个病情,那是需要通过长期训练形成的。我们到临床上见习,跟老师门诊,也是一样的道理。跟诊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去抄老师开什么方,而是要去观察老师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时候,他的整个思维是怎样的?是全面采集所有资料,还是抓住主要矛盾采集资料,这样就能够有更好的效果。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