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醉花窗医案》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诊脉如审案

昔人谓用药如用兵,余尝谓诊脉如审案。其微言妙旨,前辈论之详矣。惟仕才[1]先生《四言要诀》,简明切当。其云:四时之脉,胃气为本,尤为诊家要着。盖胃气者,脉之神也。所谓神者,极力形容而总归之曰“有力”。窃谓“有力”二字,尚不足尽神字之义。盖有力而兼活动,不疾不徐,不软不硬,方是如春风弱柳气象。本此参之,百不失一。审案,有正凶,有左证,有致事之由,有受害之所,有连坐,有挂诬。审之既确,而刑罚之轻重随之。姑就一端言之,如脾湿停痰一证,脉必沉滑。则沉滑者,正凶也。而脾湿必便难,停痰必减食,此左证也。湿或饮水过多则兼弦,劳倦思虑则兼弱,此致事之由也。或因湿而泄泻,或因痰而咳嗽,则泄泻者,右尺必虚;咳嗽者,右寸亦滑,此连坐也。且脾湿者,饮食不能健运,精液必致不充,则左尺必涩,此挂诬也。但识定正凶,健脾消痰,病皆自已。若治泄泻而止之,治咳嗽而清之,则抛却正凶,诛伐无过,必至不能治病,而反增他病也。故用药不过古人成方数十,传之于世,而用之或效或不效者,非笔下之愦愦[1],实指下之未了了[2]也。


[1]仕才:即士材,明代名医李中梓,字士才,其“四言要诀”见《医宗必读》卷二。


[1]愦愦:指烦乱,纷乱。《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张介宾注:“愦愦,心乱也”。


[2]了了:指明白,清楚。

吾尝谓诊脉,须合三部十二脏腑,参考而斟酌之,方有定见。若诊寸而忘尺,诊右而忘左;滑则治其痰,数则去其火,虽有小效,亦难去病,况审之不清,而未必效乎。俟高明斟酌之。

【临床思维】

“诊脉”代指临床诊断过程,此篇所论,为临证时疾病诊查思路。一言以概括之:注重核心病机,推崇“一元论”。这在中医临床和西医临床中是通用的。

笔者在家乡为乡亲义诊,患者往往喜欢说“把病看透了”,所谓“看透了”,即能给出一个明确诊断,并用这一个诊断解释种种困扰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只能逐个症状做简单对症处理的,他们则称之为“看病看不透”。由此可知,不只从医者角度出发需要注重“一元论”,从患者心理来看,也非常乐于接受“一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