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心理战:掌握36种购买心理,直击客户内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3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你有没有发现,每次“双11”过后,各大手机品牌都宣称自己获得了第一,不论是全网销量第一、全网交易额第一还是全网中高端手机销量第一,总之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第一,并且都在高调宣传自己的第一。

为什么各大品牌如此费尽心思地强调自己是第一?

我们先来看一小段历史:

1969年7月20号那一天,在人类历史上,有个叫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的美国人干了一件大事,大家可以想到是什么事情吗?我相信很多人一时都很难想起来。

如果我们提起另一个名字,与奥尔德林一起干这件事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

这下你一定能想起来了:这两人在1969年7月20日,代表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

为什么我们记不住奥尔德林,却记住了阿姆斯特朗?

因为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

你看,我们总是很容易记住第一名、第一次,也会对第一印象深刻,比如我们的初恋。

正是因为人们对第一名格外偏爱,所以商家们才会争着抢着做第一名,想方设法地成为某个领域的王牌,最终形成头部效应(Lead Contents)。

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某个领域的头部品牌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对其印象也更深刻,在购买的时候也更偏向于头部品牌。简单地说:第一名格外让人疼爱。这就是头部效应。

在一个产品系统里,头部品牌吸引的注意力超过40%,第二名占20%,第三名只占10%,而其他所有的品牌共享其余的30%。

这意味着一旦你成为某个领域的头部品牌,你会获得更多的注意力与曝光度,也会拥有更多机会、更多收益。有了收益你又可以投入更多资源,继续扩大优势,最后的结果就是强者更强。

这正是为什么众多品牌要抢着当第一。

所以有人说:“企业的战略要点就是一直做赢家,一直做第一名。”从小赢家——区域市场第一名,做到大赢家——局部市场第一名,再做到最大赢家——全局市场第一名。

那么,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做到一枝独秀,做到第一名呢?


方式一:聚焦,在细分市场中做到第一。

当我们还很弱小时,不要追求全面开花,而要把有限的火力集中起来,先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第一。

毛主席曾说:“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什么是打歼灭战?就是要集中火力成为某个区域最大的赢家。

案例1:蓝瓶子咖啡

谈到咖啡,你一定会想到星巴克。但最近有一家连锁咖啡品牌火爆全美国,成为比星巴克更潮的咖啡代名词,它就是蓝瓶子咖啡(Blue Bottle Cafe)。

蓝瓶子咖啡是怎么做到的?

蓝瓶子咖啡的创始人弗里曼对咖啡有着满腔热爱,他对千篇一律的深度烘焙后加上各式糖浆的咖啡非常不“感冒”。所以,弗里曼决定面向一群对咖啡有着极致要求的爱好者,为其提供精品的手冲咖啡,而不是面向大众市场。

因此,在精品手冲咖啡领域,蓝瓶子在短时间里快速占领了年轻人的消费市场,成为更有吸引力的咖啡品牌。如今,星巴克也开始效仿蓝瓶子咖啡,在其菜单中加入了手冲咖啡。

蓝瓶子咖啡正是通过在细分市场成为头部品而一炮打响,而那些面向大众市场的咖啡品牌,如咖世家(Costa)、太平洋咖啡等却始终无法超越星巴克。

可见,“一口吃成大胖子”是不可行的,我们应更专注于身边的细分市场。

比如,你经营着一家教育机构,那么可以思考如何让自己在单个科目上做成头部;如果你是创业者,你可以先做到在1000个客户中成为头部,让客户第一时间就想到你。从细分领域开始,一步一步成为更大的头部。


方式二:首创,创造新的战场,在新的战场里成为第一。

成为第一名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另辟山头。在上一节内容中我们讲过,你不能在竞争对手的主战场上,去跟强大的对手PK。如果我们不能在某一方面成为第一,那就在另一个领域成为第一,甚至,你可以创造一个新的领域。

案例2:娃哈哈“营养快线”

在2005年,娃哈哈想要开发一款主推的新产品,经过调查发现,在牛奶领域,第一名是伊利;在果汁领域,第一名是美汁源。

于是,娃哈哈把牛奶和果汁进行跨界搭配,创造了一款销量达百亿元级的全新爆品:营养快线。

如果娃哈哈去挑战伊利或美汁源,显然是一场输赢未知的战争。但是娃哈哈跳出了竞争对手的战场,创造了新的领地,从而轻松成为第一名。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所以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挑战传统的第一名。比如,之前说起电视机,首推就是创维,但是在互联网电视领域,小米已经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之前提起豪华家用轿车,大家总会想到奔驰和宝马,但是在电动能源、互联网汽车领域,特斯拉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品牌。

聪明的营销者都会避开强有力的竞争者,运用新的元素、理念,通过跨界组合,创造全新的领地,在新领地里成为第一。


方式三:错位竞争,从竞争对手的劣势或对立面下手,成为第一。

什么是错位竞争?就是不要与对方硬碰硬,换个角度与竞争对手PK。如同比赛一样,我们可以找竞争对手的软肋,在竞争对手的劣势中打造自己的优势。

案例3:真功夫“营养还是蒸的好”

当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四处开花,做得风生水起时,主打“中式快餐”的真功夫横空出世。真功夫是怎么成名的?它就是找到了麦当劳、肯德基的软肋。

大家都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主打的产品都是经过油炸的,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于是,真功夫就主打营养健康,它在招牌上打出那句经典的广告:“营养还是蒸的好。”

正是通过挑战竞争对手的劣势,站在竞争对手的对立面,真功夫轻松成为中国人眼中的焦点品牌。

毛主席曾说过:“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这给我们一种启示:竞争对手的对立面是什么?竞争对手的客户在抱怨什么?有哪些人群讨厌竞争对手?我们能不能将这些人群团结起来?

所以,不要被传统巨头牵着鼻子走,更不能按照它们的规则玩,试着找出它们的劣势,站到它们的对立面,去挑战它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第一名。


方式四:借势,巧妙借助第一名的力量。

你有没有发现,上学的时候,即便我们不是第一名,但如果经常和第一名在一起,老师也会关注到我们。同样的,如果我们暂时无法成为第一名,那么可以借力于第一名,从而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想象一下:假设你要做一个新兴的香水品牌,想把目标客户定位为中高端人群,你会怎么做?

一个新品牌,想要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已经是非常难的事情,更不用说成为第一名。那我们该怎么借力于第一名呢?借助同行的影响力?当然不能!

换种思路,能不能借其他行业第一名的影响力呢?比如借助名牌包的影响力。

比如,你可以打出一句广告语:“只有某某品牌的香水,才配得上放进你的LV(路易威登)包包。”

因为LV的包在人们心中已经是顶级品牌,所以人们会想:到底是什么香水啊?居然只有它才配放进LV的包?

这就是巧妙地借力其他行业的第一名。

你也会发现,很多公司的网站上面的合作机构,经常有阿里巴巴、腾讯、新东方、百度等国内一线名企的名字,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当你看到这些网站,会想:这家公司居然服务过这么多大牌企业,实力一定不差,便会对这家公司格外关注。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傍大款”“服务过大款”等形式,巧妙地借助第一名的影响力,快速抓住客户的注意力。

总之,运用头部效应,轻松捕获人们的注意力,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

一是聚焦,在细分市场、区域、人群中做到第一,从小“头部”逐步成长为大“头部”;

二是首创,跳出传统市场,通过品类创新、模式创新等策略,创造新的战场,成为第一名;

三是错位竞争,从竞争对手的劣势或对立面出发,成为第一名;

四是借势,通过巧妙地与第一名攀上关系,借助其他行业第一名的影响力,抓住人们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