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室内比赛
规则38:室外规则对室内比赛的适用条款
(国际田联规则210条)
除本节所述的规则条款和规则18、规则27风速测量的要求外,室外竞赛规则也适用于室内比赛。
规则39:室内场地
(国际田联规则211条)
1.运动场应在完全封闭的室内,其照明、供暖和通风设备应能满足比赛所需的条件。
2.比赛场地应包括一个椭圆形跑道;一个用于短跑的直道;用于跳跃项目的助跑道和落地区。此外,应提供铅球比赛的永久或暂时性的投掷圈和扇形落地区。所有的设施都要符合国际田联《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的要求。
3.所有跑道、助跑道或起跳区均应用人工合成材料敷设,并适合使用长度为6毫米的钉鞋。场地管理应将运动场所用的任何一种跑道覆盖物的厚度所允许使用的鞋钉长度通知运动员。
IPC世界室内锦标赛应在符合现行国际田联《室内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要求的设施举办。
建议其他IPC许可的田径比赛(见第一部分第一章1.1)也应在以上标准的设施举办。
4.所有跑道、助跑道或起跳区合成材料覆盖的地基必须坚固,如混凝土等。如果是悬空结构(如木板或合成板托架),则不能有任何特殊的弹性部分,并在技术上要尽可能使每条助跑道各处的弹性保持一致,每次比赛前,应对起跳区的弹性进行检查。
注1:“弹性部分”是指任何有意设计或建造的以给运动员额外助力的部分。
注2:可从国际田联网站上获得国际田联《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该手册包含更详细的室内体育场的布局、结构的技术信息,包括跑道测量和画线的图表。
注3:可从国际田联网站上获取最新的设施认证申请的标准表格、设施测量报告书和认证体系程序。
规则40:直道跑道
(国际田联规则212条)
1.直道跑道左右方向的最大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1%),除非有国际田联的特别许可,在跑进方向任意位置上的最大倾斜度不得超过1:250(0.4%),全长最大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0.1%)。
分道
2.直道跑道的分道至少6条,最多8条,分道线为白色,宽50毫米。各分道宽度,包括右侧分道线在内的分道宽为1.22米(±0.01米)。
注:在2004年1月1日以前建设的场地跑道最大宽度可为1.25米。
起点和终点
3.起跑线后至少3米以内不得有任何障碍。在终点线前至少10米以内,应清除任何障碍,使运动员有足够的余地在停止前进时不受伤害。
注:强烈建议在终点线前至少应有15米的空地。
规则41:椭圆形跑道和分道
(国际田联规则213条)
1.标准跑道周长应选择200米,由两个平行的水平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弯道可以呈斜坡状。
跑道内沿可用高、宽各50毫米适宜材料制成突沿,也可用50毫米宽的白线标出。以突沿或白线的外沿作为第一分道的内侧边沿。白线或突沿的内沿在最大倾斜度为1:1000(0.1%)跑道的各个位置均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两条水平直道上可以不设突沿,用50毫米宽的白线代替。
分道
2.弯道上的分道最少应有4条,最多有6条。分道宽最小0.90米,最大1.10米,分道宽包括右侧分道线。各分道宽度应相同,公差为±0.01米,各分道应用50毫米宽的白线分隔。
坡形跑道
3.在任意一处坡道横断面上,所有分道的倾斜角度应相同。直道部分应当平整,或向内侧跑道的左右倾斜度最大不得超过1:100(1%)。
为使从水平的直道进入坡状弯道的变化较为平缓,可修筑一个较为平缓的水平方向过渡段,过渡段可延伸进入直道。此外可以有垂直方向的过渡。
内沿标记
4.如以白线作为跑道的内沿,则应在弯道和选择性地在直道上加放锥形物或小旗作为标志。锥形物高至少0.20米。小旗尺寸约为0.25米×0.20米,高至少0.45米,与内场地面成60°角。安放锥形物或小旗时,应使锥形物的底座或小旗旗杆的外侧面正好与跑道白线的外沿重合。小旗或锥形物的安放间距在弯道上不超过1.5米,在直道上不超过10米。
注:强烈建议在跑道内侧放置内突沿。
规则42:椭圆形跑道上的起点和终点
(国际田联规则214条)
1.国际田联《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规定了详细的室内200米坡形跑道的结构和线段标志的技术信息。下面给出的是应该采纳的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2.直道上的起、终点线应用50毫米宽的白线标出,并与直道的分道线成直角。弯道上的起、终点线应沿弯道半径方向标出。
3.终点线的要求,所有不同距离的径赛尽可能用同一个终点,终点必须设置在跑道的直段上,终点之前的跑道,也应尽可能在直道上。
4.对于直线的、梯形的和弧形的起跑线的基本要求是使每一位运动员沿允许的最短路线跑进时,跑的距离应完全相等。
5.起跑线(和接力区)应尽可能不设在弯道拐弯最急处和坡道的最陡处。
比赛
6.
(a)300米和300米以下的项目,应自始至终为分道跑;
(b)300米以上和800米以下的项目,应分道起跑,并在分道内跑完至第二个弯道末端的抢道线;
(c)800米比赛时,每名运动员可按指定的各自分道起跑,或最多2名运动员共用1条分道,也可分组同时起跑,分组起跑时最好使用第1和第4道。运动员在越过第一弯道末端的抢道线后,可以离开自己的跑道,外道运动员可跑入内道进行比赛。如比赛规定前2个弯道为分道跑,则在越过第二个弯道末端抢道线后抢道;
(d)800米以上项目应使用弧形起跑线采取不分道起跑或分组同时起跑。如采用分组起跑,抢道线设在第一或第二弯道末端均可,不按规定抢道者将被取消资格。弯道末端的抢道线应为一条弧线,宽50毫米,横跨除第1道外的所有跑道。为了帮助运动员确认抢道线,可在各分道线与抢道线的交界处之后放置锥形物或棱柱体(50毫米×50毫米),这些标志物最大高度为0.15米,应与抢道线和分道线的颜色不同。
注1:除IPC许可的比赛之外(见第一章1.1),国家残奥委会可允许800米比赛不分道跑。
注2:当跑道的分道少于6条时,可执行同时起跑的规定,允许6名运动员一同起跑。此规定不适用于有领跑员参加的T11级和T12级运动员的比赛。
注3:对分道比赛的项目,如T11和T12级运动员有领跑员陪同,应使用2条跑道。
200米标准跑道的起点和终点线
7.第一分道的起跑线应在主要的直道上。确定它的位置时,应使最外道的梯形起跑线(如400米跑)处于坡道不超过12°的位置上。
在椭圆形跑道上所有径赛的终点线应是第一分道起跑线的延长线,并与跑道垂直相交,与分道线成直角。
规则43:径赛项目的排序、抽签和录取
(国际田联规则215条)
赛次和分组
1.如无特殊情况,室内比赛应使用下表来确定径赛项目的轮次、各轮的组数和每一轮次的录取方法,选出在每轮比赛中按名次(P)和按成绩(T)晋级的人数。
60米
200米,400米,800米,4×200米,4×400
1500米
以下相应的表格为特定的等级或合级的比赛使用。在下列表格中没有包括的合级比赛,通常按以上的表格录取和分组,或由技术代表决定。
60米(T11-12)-8条跑道
200米,400米,800米(T11-12)-6条跑道
1500米(T11-12)-6条跑道
注:上述录取方法仅适用于有6条弯道和/或8条直道的情况。
抽签决定道次
2.所有全程分道跑或仅在一个弯道分道跑的项目,如要连续进行几个轮次比赛时,应进行3次抽签决定道次:
(a)前两名的运动员或队排在外侧两道;
(b)第三和第四的运动员或队排在邻近两道;
(c)其余的运动员或队排在任何剩余的内侧道。
上述排序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d)参加第一轮比赛时,应根据运动员在赛前规定时间内获得的有效成绩对运动员排序;
(e)第一轮比赛后的排序,应按规则21.3(a)规定的程序执行。如果是800米比赛,按规定21.3(b)执行。
3.其他所有各项比赛的道次,应按规则21.4和规则21.5的规定抽签决定。
规则44:服装、鞋和号码布
(国际田联规则216条)
当比赛在人工合成材料的地面上进行时,鞋钉突出鞋掌或鞋跟的长度不得超过6毫米(或遵照组委会的规定),鞋钉数量按照规则6.4中规定的最大数量。
规则45:接力跑
(国际田联规则218条)
比赛
1.4×200米接力跑,第一棒全程和第二棒的第一个弯道,直至规则42.6规定的抢道线后沿应为分道跑。规则23.15在此不适用,因此第二棒、第三棒和第四棒运动员不允许在接力区外预跑,必须在各自接力区内起跑。
2.4×400米接力跑,按规则42.6(b)执行。
3.4×800米接力跑,按规则42.6(c)执行。
4.对运动员跑完两个或三个弯道才允许抢道的接力比赛,其梯形起跑线的设置在规则42.9中作了叙述。
5.4×200米接力赛中的第三棒、第四棒,4×400米和4×800米中的第二、三、四棒运动员在指定的位置根据裁判员指示,按照各队进入最后一个弯道的先后顺序(由内向外)排列各自的接棒位置,一旦传棒运动员跑过该点,接棒运动员须保持其排列顺序,不能改变其在接力区起点处的位置,任何运动员不遵守本规定将被取消该队的比赛资格。
注:由于各分道狭窄,室内接力赛比室外接力赛更容易发生碰撞和非故意的阻挡现象。建议在条件允许时,相邻两队之间应留出一条空道。
规则46:跳高
(国际田联规则219条)
助跑道和起跳区
1.如果在起跳区使用可移动的垫子,垫子的表面必须符合规则中对起跳区规定的所有标准。
2.运动员可从椭圆形跑道的坡道上开始助跑,只要其最后15米助跑符合规则26.3,26.4和26.5中规定的要求即可。
规则47:远度跳跃
(国际田联规则221条)
助跑道3中规定的助跑道上进行。
规则48:推铅球
(国际田联规则222条)
落地区
1.铅球落地区应使用铅球落地时能留下痕迹并能使反弹减小到最低限度的适宜材料建成。
2.落地区的远端和两侧应被围起,为了确保其他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可尽量在靠近投掷圈的地方设置挡网,挡网应高4米左右,以便能挡住正在飞行或从落地区弹起的铅球。
3.鉴于室内运动场的空间有限,被挡网围拦的场地可能不足以容纳完整的34.92°的扇形落地区,下列条款适用于此类情况:
(a)应在目前男子、女子铅球世界纪录之外至少0.50米的地方设置挡网;
(b)落地区两侧标志线必须和34.92°扇形落地区中轴线相对称;
(c)落地区标志线既可像34.92°扇形区标志线那样从圆心沿一定角度向外辐射,也可以与34.92°圆心角的中心线相互平行。当两条落地区标志线平行时,其最小间距应为9米。
4.坐投的铅球比赛,没有必要放置抵趾板。在室内合适的地方使用可移动的投掷平台是允许的。
铅球的构造
5.根据落地区的类型(见规则48.1),铅球既可为实心金属或是金属外壳,也可以是装有合适填充物并用软塑料或橡胶制作外壳的铅球。但在同一次比赛中不得使用两种类型的铅球。
实心金属或金属外壳的铅球
6.这两种铅球应符合规则31.4和31.5中有关室外推铅球的规定。
塑料或橡胶外壳的铅球
7.当落地区为通常的体育馆地板时,铅球应有软塑料或橡胶外壳,内装合适的填充物,使铅球落地时不至于损坏地板。铅球外形应为球体,表面和结点处必须光滑。为使表面光滑,球体表层平均厚度应小于1.6µm,即粗糙度为N7或更小。
8.这类铅球应符合下列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