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选科规则与策略
新高考后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学生在高一年级结束后,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确定3门作为自己的选考科目。这对于刚进入高中一年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不了解选科规则,不清楚选择的科目与未来的专业限考关系,十分迷茫。
(一)选科组合类别
在了解选科规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新高考改革后的选考科目组合类别。目前,选考组合可以分为三大类:①以浙江省为代表的35种组合,即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中任意选择3门的“7选3”;②以上海、北京等地为代表的20种组合,即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任意选择3门的“6选3”;③以江苏、广东等地为代表的12种组合,即先从物理和历史中2选1,选择物理就不能选历史,选择历史就不能选物理,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4选2。
表11 第三批试点省市12种选科组合统计表
(二)选科规则要求
学生选择科目的组合,和未来大学招生专业的要求息息相关。在上海和浙江先行试点的经验基础上,2018年初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要求大学科学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分专业(类)提出1门、2门和3门要求或不提要求。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改革省份全部公布了2020年的选考科目要求,第三批改革省份中的江苏、河北、湖南、湖北、重庆等地也已经公布了首选科目要求与再选科目要求。我们把相关规则总结如下表:
表12 “3+3”模式下的选科规则要求
【举例】 法学类的法学专业:A高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为“政治”1门科目,则学生选考的3个科目中须有“政治”科目方可报考;B高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为“政治”“历史”2门科目并要求“学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则学生选考的3个科目中须有“政治”“历史”2门科目方可报考;C高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为“政治”“历史”2科并要求“学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则学生选考的3个科目中有“政治”或“历史”1门科目即可报考;D高校选择“不提科目要求”,学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考任意3科均可报考。
表13 “3+1+2”模式下的选科规则要求
【举例】 法学类的法学专业:A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仅历史”,再选科目选择“政治”1科,学生必须选考“历史”和“政治”2科方可报考;B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选择“政治”1科,学生必须选考“物理”“政治”2科或“历史”“政治”2科方可报考;C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选择“政治”“地理”2科并要求“学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学生首选科目中有“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中有“政治”或“地理”1科即可报考;D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仅历史”,再选科目选择“不提科目要求”,学生选考科目中有“历史”即可报考。E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选择“不提科目要求”,学生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科即可报考。
所以,大家一定要查看全国普通高校在本省市公布的最新选科要求指引文件,否则不符合想报考专业的要求,哪怕分数再高,高校也不会录取。同时,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同学校的同一个专业选科要求存在不同。如上海市公布的2020年选科要求中,同样是“临床医学”专业,复旦大学医学院要求物理、化学2科均需选择方可报考,而华中科技大学要求化学、生物2科均需选择方可报考;同样是“心理学”专业,华东师范大学要求物理、化学选择1门即可,而北京大学要求物理必须选择方可报考……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故选科时要根据自身成绩定位,查看不同大学的选科要求,切忌想当然。
(三)“3+1+2”选科详情
除了选科规则明确外,随着河北、湖南、重庆、江苏、湖北等地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布,“3+1+2”下的选科详情也浮出水面。因规则一致,不同在于具体的专业数和要求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这里以江苏省公布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其余地区可参考此分析或查看本地数据。
1.整体情况
2019年8月20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2021年拟在江苏招生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公告》。从整体上看,共有27 754个专业(类)在苏招生。其中首选科目要求“仅物理”的有13 099个,“仅历史”的有748个,“物理或历史均可”的有13 907个。具体见下表统计情况:
表14 江苏省2021年本科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数据统计(单位:个)
(续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选择“物理”可以覆盖97.3%的专业(类),选择“历史”可以覆盖52.8%的专业(类)。提出三门选科要求的组合有“物化生、物化地、物政地、史化地、史政地”合计188个专业(类),其中最多的是“物化地”组合,经过统计发现大多集中在医学类、农学类、环境类专业。提出两门必选的组合有“物化、物生、物政、物地、史化、史政、史地”合计2 193个专业(类),其中最多的是“物化”组合,大多集中在工科大类专业和部分医学类专业;其次是“史政”组合,大多集中在法学大类和部分教育学类、新闻传播学类、艺术学类专业。所以有意向就读该类专业的同学,选课时要注意选择相应科目。
当然,首选科目要求“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要求“不提要求”的专业(类)也达到了12 994个,占据招生总专业(类)的46.8%,说明还是有很多专业(类)可以报的。而且我们进一步统计后发现,归属“985”“211”“双一流”等高水平大学的专业(类)有1 727个,占到13.3%,可见并不都是层次低的学校。
如果学生经过探索,明确知道自己未来的大学和专业,则一定要选择相应科目;如果经过探索后仍不明确,则不一定非得选择专业(类)覆盖率高的科目。
2.为什么采用此模式
在前两批试点方案中,高校提出的科目要求中物理是次数最多的。以天津市为例,2020年拟在天津市招生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中,对于选考物理的学生来说,专业覆盖率为91.6%。以此类推,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五门选考科目的专业覆盖率分别为62.2%、53.6%、43.8%、45%、45%。同样的结果在海南省也得到了验证,2020年拟在海南省招生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的专业覆盖率分别为90.9%、63.1%、55%、46.3%、47%、47.1%。
从可能性上说,覆盖面最广的科目选择的人数应该最多。但实际结果如何呢?以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为例,2019年,全市学生选择的科目人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地理、生物、历史、化学、政治、物理。物理居然是选择人数最少的,而且过往三年一直如此。究其原因,恐怕和物理的学习难度有关,地理和生物两门学科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学生选择,并且物理选择人数逐年降低,已经连续两年低于上海市最低保障基数15 000人的标准,可谓“跌跌不休”。
表15 上海市2019年选考科目人数统计(单位:人)
为了应对物理等基础学科选择人数逐年下降的现象,同时也考虑到高校培养的实际状况,江苏等第三批改革的8省市确定了“3+1+2”的选科规则。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将这两门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从最新公布的江苏、河北、重庆、湖南、湖北等地选考要求也可以看到物理必选的重要价值,近50%的专业(类)要求“仅物理”。而且,这种趋势在高水平大学中更加明显,其中“985”院校达到了62.3%。以下为统计数据:
表16 “3+1+2”模式首选科目要求为“仅物理”的专业(类)统计表
表17 “高水平大学”首选科目要求为“仅物理”专业(类)统计表(江苏省为例)
(四)选科漏斗策略
在了解了选科规则和上海等地的实际选科结果后,我们应该如何决策呢?不管是35种组合、20种组合,抑或12种组合,只要我们遵循“自我认知—选科要求—学习成绩—学校特色”几个步骤逐层筛选,就可以选择出适合自己的3门组合。
1.自我认知
选科本质上是一种决策,决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知己知彼。但在执行过程中,许多人忘记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适合的是什么,反而在得到许多信息后失去了方向。所以,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我。在选科决策中需要自我认知的维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加德纳多元智能类型、MBTI性格类型,这三个维度也是中学生涯教育中强调的。
(1)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与专业(类)的关系
霍兰德把人的兴趣归纳为6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每种类型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倾向,我们可以据此发现自己排序靠前的三种类型所建议的专业方向。
实际型的人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专业方向包括工学类、农学类专业,以及临床医学、针灸推拿、设计类、考古学等。研究型的人抽象思维强,擅长逻辑分析和推理,专业方向包括理学类、哲学类专业,以及基础医学、艺术学理论等偏基础研究类。艺术型的人有创造力,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专业方向包括艺术类、文学类专业,以及文物与博物馆学、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等。社会型的人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朋友,善言谈,专业方向包括教育学类、医学类专业,以及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等。企业型的人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专业方向包括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学类、政治学类等。常规型的人尊重权威和规章,喜欢按照计划办事,习惯接受指挥,专业方向包括统计学、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护理学、文秘等。每个类型的详细描述可查看第七章内容。
(2)加德纳多元智能与专业(类)的关系
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归纳为8种类型: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种智能代表了一种发展的潜力,我们可以据此发现自己排序靠前的三种智能所建议的专业方向。
言语智能,指的是运用语言达到各种目的的能力,如辩论、说服、讲故事、写诗、作文等,专业方向包括文学类专业(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学类)。逻辑—数学智能,指的是有效地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专业方向包括理学、工学、经济学、哲学等。音乐智能,指的是创造曲调和节奏的能力,专业方向包括艺术学类、部分教育学专业(艺术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视觉—空间智能,指的是拥有很强的观察、创造、再现图片和影像的能力,专业方向包括部分工学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部分艺术学专业(美术学、绘画、雕塑、视觉传达)等。身体—运动智能,指的是敏感于触摸、运动、自己身体状况、体育竞赛的能力,专业方向包括体育学类,部分艺术学专业(舞蹈、雕塑),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等。人际智能,能够与他人友好合作,知道如何体会他人的性情并作出回应,专业方向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新闻学、法学等。内省智能,指的是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状态的能力,专业方向包括心理学、哲学。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能够与动植物等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能力,专业方向包括农学类,理学类(天文学、地理科学、地质学、生物科学),工学类(风景园林、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等),考古学等。每个类型的详细描述可查看第七章内容。
(3)MBTI性格类型与专业(类)的关系
MBTI性格类型是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斯母女提出来的一种理论。这里,我们只对与专业选择关联度较大的“ST、SF、NT、NF”进行说明。
ST的人关注事实,并能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专业方向包括经济学类、法学类、公安学类、机械类、土木类、测绘类、地质类、新闻传播类、会计学、审计学、标准化工程、建筑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临床医学、法医学等。SF的人也关注事实,但会用更有人情味的方式处理问题。专业方向包括市场营销、保险学、教育学类(特殊教育/小学教育)、体育学、运动训练、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儿科学、妇幼保健医学、护理学、助产学、康复治疗学等。NF的人更关注潜在可能而非事实,他们热情敏锐的洞察能助其准确理解他人并顺畅与人沟通。专业方向包括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艺术学类、心理学类、社会学、宗教学、伦理学、精神医学等。NT的人也关注可能性,但处事更加理性,他们的强大逻辑性和创造力能够推动理论与技术发展。专业方向包括政治学类、历史学类、数学类、化学类、物理学类、天文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生物科学类、航空航天类、兵器类、材料类、哲学、逻辑学、基础医学类等。每个维度的详细描述可查看第七章内容。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依据自我认知的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如通过排序靠前的三个兴趣类型排除掉一部分专业,再通过多元智能排除掉一部分专业,最后通过性格排除掉一部分专业,最后对剩下的专业进行了解,定位出自己想学的专业方向。
图2 自我认知专业定位图
2.选科要求
根据自我认知所定位出来的专业方向,查看自己所在省市公布的当年选科规则。如某同学欲学习的专业方向为心理学,则搜索意向中的几所大学对该专业的科目要求,发现物理提到次数最多,从而将物理纳入初选方案中。
3.学习成绩
因为选考的分数按照人群排队进行赋值,所以选择的科目必须要体现自己的优势学科,即自己在6门学科中,哪三门是最优秀的,则将其纳入方案。
4.学校特色
如果经过前面三步还未能确定组合,则要把学校的特色学科作为考虑因素,原因在于既然是学校的特色学科,则说明该学科的师资配备在同类型学校中是占优势的,则我们在高二、高三学习成绩提高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最终,我们通过自我认知定位出适合的专业方向,由此根据意向学校的选科要求筛选科目,再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特色学科最终确定方案。
图3 选科漏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