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大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6章 送娃去上学

前度黎娃今又来,他今天不是来看热闹,而是来参与热闹,黎娃子送他的娃上学来了。

唯一缺憾的是今天看不到乐府小娘,眼前只有漂亮的小学学苑,从外头看去就像仙境宫苑一般,却没仙女相衬和,可惜了。

皇宫太远长啥样黎娃子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家娃马上要进到全城最好的院子里去读书,娃都想挣开他的牵引,这是高兴坏了。

小学一点也不小,占地六百亩,外头打个转都圈上了花格围墙,用的还是青砖黑瓦,就冲这点整个交趾县…现在该是升龙城都没有宅院能比得上。

黎娃子和他娃站在大门外,初入眼的是一个可与学霸军大营岗楼相比的大门,制式有五丈宽。

两个安全部的卫兵在门前伫立,穿着甲衣手持红缨长枪,站得挺直如松,双眼炯炯有神,不怒而威,如此气势料来没有宵小敢到学苑来闹事。

这阵仗给了黎娃子压力,他带着娃瑟瑟缩缩地走进大门,卫兵眼都不搭黎娃父子一下,这让他心气抬起来了一些,终于有闲情打望四下里。

抬头看去,五丈外立着一面半丈高青石搭成的影壁,影壁上密密麻麻地拓着一版文子,据说是学霸军首领书写的校训,不过黎娃不识字认不出。

没能在娃面前树立一个父亲的光辉形象让黎娃子有些沮丧,他板起脸来指着影璧沉声道:“好好读书,到时看明白了说给爹爹听!”

他娃想挣脱撤欢没成功,情绪被束住了恹然答道:“知道啦爹。”

答完娃就拽着黎娃子的衣角往前走,这个大石头没什么好看的,还多加了一样功课,眼不见为净。

过了影壁,分出两条沿围墙的五丈宽的通道,通道靠里是间种的桃树和李树,这种树黎娃子认得,将来树木长成,每到春季,便可闻桃李芬芳。

到了这里眼界就开阔了,通道中间横卧着一个很宽敞的操场,长六十丈,宽三十丈。

娃也又起蠢蠢欲动,因为操场上大大小小数十个小孩在欢脱地叫嚷追逐着,黎娃子硬生生扯住娃又指着操场道:“爹有份修这里,夯土平整一工给二十文,干一天能给尔买四串棉花糖。”

有了值得说道的事,黎娃子心满意足地拉着他儿子从操场外圈的椭圆形跑道往里走,还得赶时间,报名的人多,不快点估计要等得久。

跑道有两丈宽,铺了从下龙港拉来的煤渣,还被细细地碾平夯实,走在上面不带星丝扭崴,走起路来都让人意气风发。

跑道中间是方形的广场,保留了土质,也被整平了,种了矮草。

正对操场的左侧是一个高台,上面盖了一栋敞开的楼房,一层都是通透的立柱,作为会议主席或仪式观礼所在。

操场右侧则是一栋两层的建筑,作为教院以及教员办公之所。

黎娃子没有过多停留,拉着他儿子径直过了操场,两条通道笔直地往前延伸,通道中间则是密密麻麻但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排屋。

每一排屋前面都横着两丈宽的小道,可沟通两侧大通道,小道一侧每隔一丈栽种一株桂花树,树间均修有花埔,密植着冬青和夜来香。

可以从两侧通道隐约看到最后端是一个花园,紧靠着西湖,有亭台花石,有蜿蜒小径,也绿树星布,树都是直接移植来的本地榕树,寓意绿树成荫,有容乃大。

排屋是教室、宿舍和食堂所在,都一层的砖瓦结构,砖瓦是烧制的青砖青瓦,房梁门窗都还是木制,但都配上了琉璃透光。

有现场组织秩序的教员问了孩子年龄后给指了地点,黎娃两父子和别的学生、家长一样在教室前排起了队。

因为知道是同一年级,黎娃跟前后左右的家长互相聊了几句,打听了一下对方的孩子姓甚名谁家住哪,都认识哪个自家的亲戚朋友等。

拉了一会家常,就轮到了黎娃一家,走进教室,里面坐着几人,有男有女,看派头像是老师。

黎娃眉头不觉皱了一下,跟他年纪相当的妇人当教员,行不行啊?

可很快黎娃就打消了疑虑,因为妇人自称是黎娃儿子的班主任,问清黎娃不识字后,耐心地给他解说一张纸上写的什么。

这是学校的管理规定,让家长在告知上按了个手印,如果家长不识字,还须里长来确认,果然黎娃很快就见到了他的里长,那是他叔公。

不过他叔公还是一本正经地问了几条告知书上的条款,黎娃也一一作答,叔公问完按了手印便走了,说是他们里今日有十几个小孩来报名,叔公得一一去见证。

小学全员免费,而且家中的小孩适龄者强制入学。

小学分为幼、少、高三级,三岁以上六岁以下在幼级,六至八岁在少级,八至十二岁在高级。

学生是离家寄宿的,一样每十日休沐五日,与农场工社采用一样的作息制度。

这个黎娃在来之前打听过大概,因为叔公来通知他送小孩上学时说过一嘴,黎娃为啥好犹豫的,直接就按了手印。

黎娃子将自家儿子交付给班主任托管,便两手空空地离开了教室。

咋一出来还有些不适,牵着孩子来的,回去剩下自己一个人,有此淡淡的不舍,不过想到孩子是托到了学霸军手里,他又放心了下来。

一身轻松的黎娃子并不能分别教院与学霸军的不同,在他眼里这一切都是学霸军带来的,有学霸军在,就意味着贴心安稳。

他脑子里又盘算起儿子上学后他和老婆去干点啥,是去农场打工好呢,还是进工坊去强……

随着迁入人口的增加,升龙城的口众快接近两万了,里面的小孩数目并不少,十周岁以下的口众有差不多两千。

这些小孩,干活又干不了,还得家长看管,确实不是个事,梅哲仁火急火燎地要办学校,一是为了从小培养人才,增加人口素质,别一面则是他需要把成年劳动力解放出来。

如此既有将来的人才,也充实了现在的人才,两全齐美。

这可比算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还诱人千万倍,为此,他还当了一次文抄公,作文祝之,为这些正在快速成长的少年们加油鼓劲。

本来以王子安的文才,是不需要的抄袭的,但比来比去,梅哲仁还是觉得《少年中国说》更适宜。

不用为难,就它了,将其改了些字眼,剩下的原样照搬拿了出来,便成了小学的校训。

每天早晨出操时,稍稍靠近学苑,都可以听到震天动地的朗读声:“西蕃人之称吾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呜呼!吾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美哉吾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吾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当天气晴朗时,伴随着朝阳,和着学生们的雏虎之音,王福畤都会在远处抚须静观,这成了他新的生活习惯,一天不看就难受。

而每次听到排比恢弘的那部分,他也不由自主的跟着默读,有时读着读着便会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首《少年中国说》甚至一度成了南海国国歌的候选,烙印在几代人的记忆里,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