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城印象之美食
中城与毗邻的蜀地宜宾隔岸相望,历史上曾为蜀地,以至于小城方言听起来也与毗邻相似,只是夹杂着些祖先传下的本地口音而已。
小城相对潮湿、温和的气候特征以及当地丰富的物产,也与毗邻的蜀地相似。而且小城人爱食麻辣的川菜,擅做四川特色的美食,我想是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与蜀地一衣带水的小城有着诸多特色野生鱼,如胭脂鱼、岩原鲤、圆口铜鱼、黄颗鱼、裂鱼、中华倒刺、长薄鳅等。但在我的小城岁月里,常听得父亲赞美小城野生江鱼有江豚、鲟鱼、鲢巴郎和黄辣丁等。我有幸在一中的职工食堂吃过两次野生江鱼,都有几十斤重,肉质亦鲜美细腻,至今难忘。还有来自山林的野味麂子肉,父亲买过两次。烧熟后透着辣椒、豆瓣酱、姜蒜等香辣佐料味的红烧麂子肉真是爽口,非常下饭。
此外,还有时令蔬菜,比如瓢儿菜、奶奶菜、血皮菜、冬汉菜以及曾经作为贡品进献皇帝的品芋等,都是些非常有特色的蔬菜。
母亲每次带着我和弟弟于寒假到小城与父亲团圆过春节,最令她开心的即是可以买到乌蒙没有的各种时令蔬菜,为家人做出具有四川特色的可口菜肴。其中,品芋汽锅鸡或品芋蒸蛋卷肉等,都是逢年过节必备的美味菜肴。直到现在,炖在鸡汤里粉糯酥软、奇香甜美的品芋依然让许多人赞不绝口。
至于小城家家户户腌制的红色或白色的泡萝卜、泡生姜和泡海椒则是小城人炒猪肉、炒牛肉、炒腊肉或者炒鸡杂等最常用的配料。这些泡菜看似普通,其酸辣鲜脆的美味却是乌蒙高原的泡菜无法比拟的。
小城盛产的野生竹笋更得益于上天的馈赠。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小城竹笋已远销日本。如今,许多小城人也许早已忘了那辆漂洋过海、以竹笋换来的小城首辆日本大卡车。其实,当年那辆日产大卡车也是小城的荣耀。
我曾作为少年体校学员随体校师生乘着那辆日产大卡车去郊外游泳。站在威风凛凛的宽大车厢上,你会在心底生出几分自豪来。每当它自食品公司开出来,慢慢悠悠地驶过大街,那比国产卡车更加高大帅气的车身、那漂亮的墨绿色烤漆,以及那精致流畅的线形都彰显出它的不俗气质,就像一位高大俊美的男人,总能引来路人艳羡的目光。那时,我为小城竹笋的魅力而深感自豪!
虽然小城水果种类不多,但盛产柑橘、李子、柿子和甘蔗等,此外还有野生猕猴桃和桂圆。小城的柑橘圆润饱满、果香浓郁、甘甜多汁,并略带酸味,是我吃过的各地柑橘中的上品。每年春节前,我们家都要买上一箩筐昭通苹果和小城橘子,以备节日期间招待客人和自家食用。
冬季,小城的柿子上市,街边常有一只只簸箕装着的金黄色的柿子卖。小城柿子个大皮薄、汁多味甘,那晶莹如玛瑙一样的果肉看着就挺诱人的。
每年五月,当地较有名气的果子是李子。若在小城酷热的天气碰上一担李子,断不会有什么“望李止渴”的感觉,只有那份对李子从心底情不自禁往喉咙上涌的渴望。那时,一定要买一两斤李子满足一下味蕾。尤其游泳归来又干又渴,赶紧到街边买上两斤脆甜的李子回到家中洗净,一口气也能吃掉一斤,顿时口中生津,精神倍增,浑身上下舒服极了。
特别怀念小城本地产的野生毛梨(学名“猕猴桃”)。小城人喜在“毛梨”后拖个“儿”音,听着“毛梨儿”这样的称呼,好像毛梨的样子更为生动了似的。
第一次见着鸡蛋大小、浑身长满棕绿色茸毛的毛梨我好生奇怪。父亲告诉我:“毛梨是长在山里的野生水果,学名‘猕猴桃’,营养价值可高了。”
“还可酿酒呢!我喝的猕猴桃酒就是毛梨酿制的。”父亲极认真地解释。
已至后来吃饭时,父亲小酌一杯猕猴桃酒,也不忘指着酒瓶子笑着向我介绍,“你看,这就是毛梨酿的猕猴桃酒,可别小看了它,营养价值很高呢!”
哦,原来这毛茸茸的东西就是书上说的猕猴桃!我倒想买几个尝尝。于是赶集那天遇见卖毛梨的村民,问之,价也不贵,一角钱可称好几个,便买回家品尝。
我用手捏着毛梨,软软的;轻轻剥去皮,里边晶亮的淡绿色肉汁和细小的黑籽便露了出来。咬上一口,饱满的肉汁随即化在口中,甜糯水嫩。此后,我便以为毛梨是种好吃的水果,只是奇怪小城人为何不常吃呢?久而久之,我猜他们大概是嫌其生得贱吧!那时,野生之物都不被看好,没多少人愿意品尝的毛梨却已成为我喜欢的甜蜜之果。
桂圆也是我在小城赶集时头一回遇见,出于好奇,我才买的。然而,这种本地桂圆肉薄而不过瘾,且有淡淡的腥味,汁少不甜,所以我便以为桂圆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小城时再没买过。许多年后,我才又爱上了外地产的香甜桂圆。
此外,小城还产甘蔗,不仅用于榨糖,也被当作水果吃。每到冬季,街边常有一堆堆细长的绿皮甘蔗或粗壮的红皮甘蔗卖。我和许多小城人一样,爱吃绿皮的泡甘蔗,汁多脆甜,一节起码有十五厘米长,啃着毫不费劲。据说红皮甘蔗才是真正的水果甘蔗,可那红皮甘蔗一节仅有十来厘米长,又硬又结实,啃着实在费劲磨牙。
民以食为天,当地丰富的食材也为聪明能干的小城人制作各种特色美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小城人喜欢的美食:石灰苞谷粑、果果糖、叶儿粑、泡粑、麻辣魔芋粉、酸辣苕粉、熏腊肉、宜宾芽菜、黄豆豆瓣酱(我以为比蚕豆豆瓣酱更鲜美)等,都是我在乌蒙高原未曾见过,也无法品尝到的特色美食、佐料。
许多外地人可能不太了解小城的石灰苞谷粑,其做法比较特别。先用清水将玉米粒浸泡饱胀,再以澄清的石灰水煮熟,又将煮熟的玉米粒放清水中淘洗、磨皮,之后放石磨上磨成玉米糊,再捏成一个个圆形粑粑,放入大铁锅中慢慢焖熟。当一锅黄澄澄的苞谷粑出锅时,空气中也弥散着石灰苞谷粑扑鼻的香味。
我喜欢有宜宾碎米芽菜的猪肉馅苞谷粑,那是混合着芽菜味、肉香味、香葱味、苞谷味以及淡淡石灰味的粑粑。但父亲吃了这种苞谷粑会泻肚,我吃了也会泻肚。于是,父亲再不许我吃石灰苞谷粑。多年后,又尝到石灰苞谷粑,竟不再泻肚了,而那股特别的清香味却更加令人回味。
果果糖为非常可口的小城特色食品,其制作过程并不简单。由于小城空气湿度大,制作果果糖有季节上的要求,一般都在相对干燥的腊月里开始制作。
我家非本地人,母亲并不在小城工作和生活,便不懂制作这种香酥甜脆的果果糖,也只道听途说地知道一点相关的制作过程。
腊月的晴天里,总见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把一个个大簸箕放在板凳上。先将蒸熟的糯米摏成细腻的面团,再切成比手指稍大一点的许多长方形糯米条,然后一点点均匀地摊在簸箕里面晒太阳。
几天后,人们将晒过太阳的糯米条用一根根两尺多长的细麻线拴成串,挂在屋檐下雨淋不到的地方风干。
除夕前几日,家家户户又忙着把风干的糯米条收回家中放锅里炒。炒来炒去,炒熟的糯米条膨胀如丝瓜瓤子,大小就如本地的小黄瓜。小城人将炒熟膨胀的糯米条称为“果果”,裹一层玉米麦芽糖,撒上芝麻粒或干糖粉后就叫“果果糖”了。而玉米麦芽糖也是各家各户自己熬制的。
据说果果糖的原料中添加了一种当地的山林药材,所以果果糖才会如此蓬松、香脆。
除夕前,一大袋一大袋的果果糖被放置在家中衣柜的高处,以防孩子们随意偷吃。毕竟,经如此麻烦的工艺制作出来的果果糖非常稀罕,一年才做一次,平日里吃不着,也只在春节期间才可放开来享用。
果果糖在当年被小城人视为馈赠佳品,自是不言而喻的珍贵。虽然我们家不做果果糖,但有热心的小城人将果果糖作为礼物送给我们,因而隔三岔五地我们家也能吃到甘之如饴的果果糖。而那一份份温暖的情意也随果果糖的香甜在我的记忆里流连多年,一直也未消失。
小城人向来钟爱的叶儿粑也是极有特色的一道美食。不过,叶儿粑常被小城人唤作“猪儿粑”。想来,“猪儿粑”这叫法的由来应是叶儿粑的形状吧?鸡蛋大小、白白胖胖的叶儿粑肚子里被塞满油油的香炒芽菜肉末,又或是芝麻糖,肚皮被撑得圆鼓鼓的。
它们圆圆的身上被点上三粒红点,蹲在一片片仅两三寸见方的大叶茅草叶上,形似一只只白嫩可爱的小胖猪,而被整整齐齐排列在街边桌上的簸箕里卖,甚是诱人。因此,小城人将叶儿粑亲切地称为“猪儿粑”是极有道理的。
至于泡粑,虽为许多地方都有的发糕,可小城的肥肉泡粑却别具一格,尤以服务大楼做的最有名。那时,从不吃肥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那掺杂着明亮肥肉丁的泡粑多么爽口,软糯的肥肉丁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尽是让人回味的余香。
当大街远处传来小锤敲击铁片的叮叮声,即知是卖叮叮糖的人来了。叮叮糖即广为人知的麦芽糖,也是小城人常吃的零食。
小城可圈可点的美食不少。当年,我与父亲在小城生活,那间紧依着红太阳广场右墙角的集体面馆并不大,也就十来平米,主要经营面条、抄手(馄饨在川滇一带的称谓)、油条和油炸糍粑。清晨开放时,里里外外、进进出出集体面馆的顾客非常之多,令面馆显得局促而拥挤。这里的面条和抄手的确好吃,香脆的油炸咸糍粑味道也不错,但我更属意抄手。
不过,那时人们普遍贫穷,一角钱一碗的抄手也是许多人想吃而不常吃的美食,我也极少舍得买碗抄手吃。尽管如此,我对抄手的渴望总是没有尽头的。偶尔买上一碗,也就十个抄手。我生怕尝不够那鲜美的味道即把抄手吃进了胃里,从而失去它们带给我味蕾的愉悦,遂总不舍得吃快了。于是吹着热气慢慢吃,在咀嚼中品尝抄手皮、肉馅与佐料缠绵的香味,感受着这世间美味带给我的快乐想象。
多数时候,我吃便宜的面条。面条少了瘦肉,但有点肥肉做哨子提香,也算是尝着肉的香味了。买一碗烫手的汤面放桌上,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适量酱油、醋、油辣椒,就着热气腾腾的汤料用筷子翻挑着面条,随后大快朵颐起来。
每次差不多要吃完碗里的面条或抄手时,怎么也不舍得放弃半碗美滋滋的汤水,于是又端起碗,“嗞溜嗞溜”小声喝着酸辣爽口的汤水,直到把半碗汤水喝得见了底儿才离开餐馆。
那时,小城还有一处人人皆知的国营餐馆——服务大楼,就从一中校门口往左走过去不远。服务大楼卖的早餐花样繁多,有面条、包子、馒头、花卷、泡粑和稀饭。虽然这里的面条口味不及那家集体面馆,但也不差。而他们最具特色的早餐——肥肉泡粑,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我从小不喜吃馒头,油条也不爱吃,嫌它有股特殊的油腥味(多年后才知是明矾的气味);虽爱吃包子,尤其中城的芽菜肉馅包子特别鲜香,但个小价贵,舍不得经常买来吃;餐馆的花卷味道又不如母亲做的红油花卷好吃;此外,猪油白糖馅的糖包子更是拒绝,我向来害怕甜腻的食物。可面条要排队等,抄手又昂贵,所以我选择服务大楼香糯的肥肉泡粑作为惯常的早餐,是性价比最高的早点。
每当我走在清晨昏暗无比、行人稀少的上学路上,独自朝中城一小走去时,手中常常捧着两个热乎乎并散发着猪油香味的泡粑。那时的猪肉泡粑于我也是极有温度的东西,即使在冬季阴郁的早晨,也能让我感受到别样温暖的情愫。
不知为何,每每有人提起四川的特色美食,我总会想起印象中的小城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