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产产业”到“产业地产”,哪里不一样?
美国著名建筑师、杰出的建筑理论家伊利尔·沙里宁指出,“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城市发展研究中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是上下启承的关系。城市发展水平有多高,城市的研究就会有多深。反过来,城市的研究有多深,城市的发展就会走多远。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短短40多年里,我们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西方社会百年才走过的里程,但城市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一直“在路上”。
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房地产商无疑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不容置疑。但房地产商大量占用土地、推高城市房价、形成城市繁荣“虚胖”,也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可以说,房地产商是城市高速发展、粗放式发展时代的典型代表。只要你所处的城市还在大量开发房地产,城市就不愁经济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正因为城市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注定了其还在持续粗放式的发展。在《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报告(2015)》中,我们提出了楼宇经济2.0时代的概念,指出2.0时代的楼宇经济在载体、功能、产业、要素、空间、模式、物业、管理、效益等9个方面都有别于1.0时代,是一种升级版。与“楼宇经济1.0时代”的目标、手段、诉求不同,楼宇经济2.0时代要解决城市的粗放式发展问题,把城市从靠土地、靠资源、靠建设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转到靠人才、靠技术、靠管理的集约式发展方式上来。
我们常常说,楼宇经济2.0时代是一个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不再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而是学会了“在工作中享受生活”;楼宇经济2.0时代是一个注重“精神、精细、精品”的时代,城市人文、城市设计、城市双修将成发展“新宠”;楼宇经济2.0时代是一个注重“品质、品牌、品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城市发展大舞台上,城市运营商将取代房产开发商逐渐走向舞台中央。因此,运营、服务将取代开发、管理,成为楼宇经济2.0时代的两大关键词,而“去库存”则是楼宇经济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为何要去库存?就是要把房地产业高速增长的“列车”拉回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就是要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的地产产业时代迈向产业地产时代。
这一转折发生于2015年前后,如果从全国的角度看,则发生于2018年前后。因此,某种程度上说,2019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如果以2018年为分界线,楼宇经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10多年前的“楼宇经济1.0时代”,地产是被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分支来对待的,那个时候建设楼宇是主业,房地产业是作为第二产业进行统计的,人们习惯上叫它“地产产业”;10多年后的“楼宇经济2.0时代”,人们开始以产业的理念来运营地产,运营楼宇成为“主业”,人们开始发展“产业地产”。从“地产产业”到“产业地产”,尽管只是文字顺序上的小小变化,折射出的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城市发展方式的又一次变革、城市发展模式的又一次突破,从产业政策到运营主体、从发展方式到发展模式,楼宇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一场“基因”的“变异”。
具体表现之一,是楼宇业态的实体化。长期以来,楼宇的入驻主体受政策的影响较大,甚至一味地“跟风”:电商兴起的时候,电商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国家提出“互联网+”的时候,楼宇入驻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包括后来许多“爆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这也直接导致了楼宇空置率的再次攀升,因为政府出手打击非法融资后,许多公司纷纷倒闭。随着国家对实体经济的重新重视,商务楼宇中入驻的企业也逐渐“由虚转实”,相比之前流行的互联网金融、电商等虚拟经济而言,无疑是楼宇经济新发展的又一个窗口期。
具体表现之二,是运营主体的专业化。楼宇经济进入2.0时代之后,过去那种开发商开发楼宇、派几个人组建一个团队管理楼宇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时代已基本告一段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好的物业运营公司对于楼宇品位提升十分重要,从而更信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好马配好鞍”。于是,越来越多专门从事楼宇运营的运营商有了更广阔的施展舞台,从而形成开发商自持物业、运营商受雇运营物业的运营模式。
具体表现之三,是物业载体的自持化。在趋势展望、形势逼迫、政策鼓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楼宇开发商选择了自持物业,以便能有更多的招商经营自主权,从而逐渐形成一个能运营且盈利的、细水长流的闭环。目前,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楼宇基本实现了自持,三线城市商务楼宇自持比例也在持续上升。当然,这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实力,实现起来有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