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京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日益凸显
(一)旅游产业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作为首都和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的故宫、长城、周口店猿人遗址和天坛、颐和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处,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2)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13个,其中包括8个5A级景区,67个4A级景区,星级饭店共591家,65家五星级饭店,134家四星级饭店;旅行社共1492个,包括有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业务的379家,外商投资的28家,市级民俗旅游村227个,包括9970户市级民俗旅游户。目前旅游新兴业态盛行,包括乡村酒店、国际驿站、生态渔村、休闲农庄、民族风苑等10个乡村旅游新业态,并且汽车露营等新兴项目也相继在郊区县展开。旅游产品已经摆脱了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转向注重融合的旅游项目,目前旅游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融合衍生产品正在不断涌现。
(二)政策深度优化,产业全域融合
2009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并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旅游业转型升级、规范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一些针对性更强、更细、更实的措施也随之出台。其中,明确提出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加大财政金融对旅游产业的支持,通过政府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部署改革创新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工作,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设立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基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这将进一步挖掘旅游投资潜力,发挥资本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助推作用,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资本。
2018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做出部署。《意见》提出,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
全域旅游战略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对文旅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加上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使社会资本被更积极地鼓励进入文旅领域。北京市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促进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增,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北京市也正在起草《推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立足于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落实城市总规的新任务、立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新形势、立足于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平台的新需要、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依托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深入挖掘具有首都特色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品位,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承传播,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质量。
(三)旅游产业发展稳定增长
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的支柱产业。北京市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交通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出体现首都特色的旅游板块和旅游线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也已形成资源庞大、市场响应度极高的文化旅游板块。近年来,北京市旅游业总体保持稳定健康发展,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逐年增长,在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北京市旅游业(3)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稳中向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6%。国内旅游总收入5556亿元,增长8.5%。接待入境旅游者400.4万人次,增长2.0%。其中,外国游客339.8万人次,增长2.3%;港、澳、台游客60.6万人次,增长0.1%。旅游外汇收入55.2亿美元,增长7.5%。国内外旅游总收入5921亿元,增长8.3%。全年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510.9万人次,下降0.1%。
1.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稳步增长
国内旅游总人数30693.2万人次,增长4.6%;国内旅游总收入5556.2亿元,增长8.5%。外省来京游和市民在京游两个市场均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外省市来京旅游人数18976.2万人次,增长5.9%;旅游收入5077.9亿元,增长8.6%;人均消费2676元,增长2.6%。
外省来京游客花费构成(指人均花费构成,来自于精诚兴2018年国内旅游调查数据)中,购物占比最高,达32.4%,其次是餐饮和住宿,占比分别为21.6%和18.8%,三者合计占比为72.8%;长途交通占比12.4%,景点游览占比8.0%,市内交通占比3.9%,娱乐占比1.9%;邮电通信和居民服务占比较低,分别为0.2%和0.1%。
2018年,北京市民在京游人数11717万人次,增长2.5%;旅游收入478.2亿元,增长6.6%;人均消费408元,增长4.0%。市民在京游客花费构成(指人均花费构成,来自精诚兴2018年居民出游调查数据)中,购物占比最高,达37.7%,其次是餐饮,占比为25.1%,交通和景区游览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11.6%和10.8%,住宿和娱乐占比均为7.0%,邮电通信占比最低,仅为0.7%。
2. 入境旅游人数“回正”,外汇收入增长近一成
2018年,北京市累计接待入境游客400.4万人次,比2017年增加7.9万人次,增长2.0%,这是2012年以来北京入境游人数首次“回正”,美国游客增加4.7万人次是入境游客人数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中,接待外国人339.8万人次,增长2.3%,占接待入境游客总数的84.9%;接待港澳台游客60.6万人次,增长0.1%。旅游外汇收入55.2亿美元,增长9.6%(折合人民币365.0亿元,增长7.5%)。人均消费1378美元/人次,增长7.5%。入境游客花费构成(指人均天花费构成,来自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数据)中,长途交通占比最高,达27.2%,其次是购物和住宿,占比分别为26%和19%,餐饮占比8.2%,景点游览占比3.9%,市内交通和娱乐占比分别为3%和2.2%,邮电通信占比最低,为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