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效应:推动对方向着积极方向走
与自我暗示的对象是自己不同,暗示效应中暗示的对象主要是他人,目的就是改变他人的想法。在沟通过程中,谁掌握了暗示的力量,谁就会无往不利,因为人们都有依照暗示行事的倾向。比如在商场里,售货员一般不会说:“女士,你要这双鞋子吗?”而是用一种富有暗示性的语言问道:“女士,这双鞋你是打算直接穿走还是用盒子给装起来?”当销售员这样问的时候,即便顾客刚开始只是打算试一试,也会在销售员的暗示下产生购买的冲动。
暗示有时候会很微妙,但在影响他人方面却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
拿破仑·希尔在教授应用心理学的时候,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拿出一个标有“薄荷油”的瓶子,然后告诉在座的学生里面有浓缩的薄荷油,只要在手帕上滴一滴,薄荷的气味就可以在40秒内传播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接下来,希尔打开瓶塞,把里面的液体往手帕上滴了一滴,同时转过脸,嗅了嗅鼻子,假装闻到了一股很强烈的气味。接着,他让闻到薄荷味的同学举手。通常情况下,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都会举手,最多的时候举手比例可以高达3/4。接下来,希尔拿起瓶子,一口气喝完了瓶子里的液体。随后,他告诉学员,瓶子里装的不过是水罢了,根本就没有薄荷油。同学们之所以“闻到”了薄荷的味道,不过是通过暗示的机制在大脑中虚构的假象而已。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威廉曾经通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人都只应用了自身能力的很小一部分;而在激发潜能方面,暗示有着独特的魅力,因为它可以长期留在人的潜意识里并支配人的行为。暗示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暗示别人,可以改变他的思想,成功将其说服。
在美国,有一个叫亨利的年轻人,因为种种原因,陷入了绝境。一天,他一个人在河边溜达,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他感慨万千,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他很小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孤儿,在福利院长大。他相貌平平,身材矮小,连说话都带着浓厚的法国乡下口音。因为自卑,他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
约翰是亨利的朋友,他早就想说服自己的这位朋友振作起来,但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后来,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天,他兴冲冲地跑到河边,找到了亨利,装作很严肃地说道:“亨利,我刚从广播里听到一个消息,说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广播员描述的外貌特征和你很像。我怀疑,你是不是就是拿破仑丢失的孙子。”
“真的吗?你是说我有可能是拿破仑的孙子?”听到好友这般说,亨利的精神为之一振。回到家里后,亨利拿出了拿破仑的肖像跟自己做了比较,结果发现自己和他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那一刻,他甚至有一种对着肖像喊一声“爷爷”的冲动。想到同样身材矮小的“爷爷”曾经指挥着千军万马去打仗,他顿时也从自己矮小的身体里感觉到了无穷的力量。此刻,他那带着口音的话语,倒让他感觉有几分高贵和威严。
第二天,他就充满自信地到了一家大公司应聘。20年后,他终于查清了自己的身世,却发现自己和拿破仑没有任何关系。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了。
亨利的成功便是暗示的力量发挥了作用。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力量,主要看你是否能把它挖掘出来。既然如此,那么暗示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言语中的每个词都是外界事物和生活现象的表象,都会在人的大脑中有所反映。基于此,暗示可以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度,进而起到调节机体机能的作用。因为这些改变,人们才会朝着暗示的方向走。暗示在影响人的情感、观念、行为、意志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
当然,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比如,桌子上放着半杯葡萄酒,有人会说“太好了,竟然还有半杯酒”,相反,也会有人说“真扫兴,竟然只剩下半杯酒了”。同样是半杯酒,有人欢喜有人愁,这便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所带来的结果。积极的暗示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自己或他人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而消极的暗示则会让人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并引发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