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正如乾隆所料,其诏书未到,驻藏大臣就已发起行动。这时西藏的形势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叛乱迫在眉睫,傅清、拉布敦判断,叛乱很可能会在皇帝指示到来之前就爆发,到时他们和驻藏大臣衙门的人必然难逃一死,更严重的是,如果平叛大军不能即进,珠尔默特割据的图谋也就成功了。他们商量下来,不如先发制人,直接诛杀珠尔默特,虽然结局也是死,但那样的话,叛军群龙无首,政府平叛会相对容易。

西汉时期,朝廷专设了一个远赴西域大宛国征收汗血宝马的官职,名为骏马监,骏马监傅介子得知楼兰国国王经常截杀汉朝商队和使者,立誓要予以惩戒。骏马监官职很小,傅介子的随从不过才两个人,朝廷又给了他十个武士,加上傅介子,一共凑成十三人。

当年的楼兰王做贼心虚,时刻都怕汉廷找他算账,平时重兵护卫,光守卫在他身边的精锐护卫就有数百,十三勇士再勇猛也难以杀进去。傅介子利用楼兰王贪财的特点,以汉天子赏赐财物为名,将其诱至楼兰国的西部边界,之后成功地予以刺杀。

在驻藏汉兵被大部分逐回内地后,傅清、拉布敦即便把驻藏清军全部召集到一块,也仅有百人,想要诛杀珠尔默特,就必须像一千多年前的傅介子一样用计。他们计划宣称乾隆有圣旨到达,召珠尔默特前来接旨,趁其不备一举诛杀,两人断定,珠尔默特越是到这种时候,越要蒙蔽驻藏大臣和清廷,所以不敢不来接旨。

1750年11月11日,接到驻藏大臣的传话,珠尔默特果然奉召来到驻藏大臣衙门。就在他跪下接旨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傅清从背后挥刀,砍下了他的首级,同时被杀掉的还有珠尔默特的四五个随从,但其党羽罗卜藏扎什得以跳楼逃脱,随即便率众围攻衙署。

傅清、拉布敦动手前,曾联络珠尔默特的妹夫班第达,允诺只要他协助诛杀珠尔默特,就为其请命,让清廷封其为新任藏王。千钧一发之际,傅清连忙派人向班第达求援,班第达自身的力量不够,又奔告达赖喇嘛,达赖立即率僧众前去衙署救护,然而叛军在一股怒气的支配下,势头正猛,僧众们无法进入叛军的包围圈。不久,衙署终于被叛军攻破,傅清身中三枪,即刻自尽,拉布敦也死于乱刃之下,衙门的文武官员、士兵、商民多数遇难,粮库衙门的八万五千两库银被抢掠一空。

叛军虽然攻下了驻藏大臣衙门,但珠尔默特既死,部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也就成了昙花一现,罗卜藏扎什等叛乱分子只好四散逃命。达赖喇嘛委托班第达暂时管理藏务,很快就将罗卜藏扎什等人捉拿归案,等到策楞、岳钟琪闻讯,准备带兵入藏时,过半叛军已经落网,所劫库银也追回两万余两。

西藏叛乱能够如此迅速地被平定下去,傅清、拉布敦及其殉难军民当居首功,乾隆下令全部加恩优恤,后又追赠傅清、拉布敦为一等伯,子孙给一等子爵,世袭罔替,还在拉萨及北京为二人建立了“双忠祠”。

就像金川战争后一样,每一次出现问题,乾隆都会加以反思,这次他主动承认自己以往对藏王只“加恩”不“裁抑”,导致藏王的权力太大,而驻藏大臣却毫无实权,结果才酿成了事端,为此决定废除藏王制。

此前傅清、拉布敦对班第达有让他接任藏王的承诺,班第达本人在平叛中也立了功,事后他便谋求继珠尔默特之位,达赖也上奏请立班第达为藏王。乾隆不同意,表示如果这样做,班第达将成为又一个颇罗鼐,虽然他现在和朝廷很配合,但以后其子袭承王位,极可能还会像珠尔默特一样滋事。

至于傅清、拉布敦所做出的承诺,乾隆认为班第达其实并没有能够协助驻藏大臣平定叛乱,否则这两个人也就不会双双遇害了,甚至叛乱发生后,班第达自己都还是靠达赖喇嘛保护才得以站住脚,“岂可自居其功,承受朕封王之异恩乎”!

在彻底废除藏王制后,乾隆指示以后西藏的日常行政事务由四名噶隆(西藏高级行政官员)集体负责,噶隆由达赖喇嘛任命,涉及向朝廷具奏、兵备驿递等重要事务,则须驻藏大臣会同其中两名噶隆办理,文件上用驻藏大臣的关防印章。

这是一种新的地方政体,其原则就是“达赖喇嘛得以专主,钦差(驻藏大臣)有所操纵,噶隆不致擅权”,以往弱势的驻藏大臣在权力方面得到加强,不仅可同达赖喇嘛共治西藏,而且隐隐然还有高出达赖之意。史学家认为,西藏后来能够维持许多年的和平安宁,实与乾隆所确立的这一体制有关。